哪噠獅城漫談丨食物景觀

2019年12月29日   •   8379次閱讀

關於這個城市的「食物景觀」,你知道多少呢?

同新加坡其他城市景觀一樣,食物景觀(Foodscape)也是經過政府嚴格規劃的。或許就是這樣的規劃,賦予了新加坡食物種類的多樣性,但也限制了味道的可能性……

走向世界遺產的「國民食堂」:小販中心

在新加坡有一些生活經驗的人對「小販中心」(hawker centre)都不會陌生。小販中心,又被稱為「國民廚房」,「社區餐廳」,是新加坡人飲食生活和文化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丨Clementi Food Market(Don Low)

小販中心從何來

小販中心,顧名思義,就是小販的集合地。這名字還有一段歷史。在19世紀初期的新加坡,街頭小販沿街叫賣是一件很普遍的事情。知名的社會學家Chua Beng Huat回憶起當年,曾說道:當時最開心的事情,便是和小夥伴一起去買棉花糖(cotton candy)、蝦餅(shrimp biscuit)、或是叻沙(laksa)…… 這是那個年代新加坡人的集體記憶。但如今倖存的,恐怕只有烏節路和新加坡河畔等地的街頭冰激凌。然而,隨著這些商販的年老退休,不知道這個風景還能持續多久。

丨20世紀初的街頭小販

(National Archives of Singapore)

街頭小販流行的年代,也是新加坡城市空間無序失控的時期。中心區成為居住的集中地,面臨著嚴重的擁擠和環境問題。從1960年代開始,政府開始建造公共住房,疏解中心區壓力。1970年,政府宣布所有的小販將不能繼續在街道上販賣。隨著公共住房的建設,政府在全島建設小販中心,意在為這近25000家街頭小販提供更清潔可控的工作環境。

今日小販中心

小販中心的設計大致相同,在一個有頂的開敞空間裡,縱橫排布著一家家店鋪 。有統一的水電供應,衛生人員,政府定期的清潔維護……最初,由於很多小販中心和供應新鮮肉菜的市場相連,因此只是在上午營業,售賣早餐。後來隨著人們外出就餐需求的增加,小販中心也不斷向著中餐、晚餐拓展,也隨之開了冷飲、果汁等店鋪——你可以在這裡解決一天的飲食。

丨小販中心(The Strait Times)

如今,全島有110處小販中心,大多位於鄰里中心,也有少數分布在商業區和休閒區的:Lau Pa Sat和Maxwell Food Centre 在遊客集中的中心區;East Coast Lagoon Food Village毗鄰東海岸,有便宜的價格和奢侈的風景;Tiong Bahru Food Centre則在一片中產階級化的街區里持續提供平民化的食物。

丨Lau Pa Sat 老巴剎

(Tourism Information & Services Hub)

在小販中心進餐,被認為是「純正的新加坡體驗」,成為遊客熱捧的活動之一。我也常常喜歡扮成遊客的樣子,享受在不同小販中心吃晚飯:吹著傍晚的涼風,浸在各種食物的香氣中,聽著老人們相聚閒談……那一刻,你可以靜心感受到這個城市的味道和溫度。

丨Dover Cresent(Don Low)

小販中心將走向何方

小販中心的繁榮,得力於政府的規劃控制,更是勤勞的小販們的貢獻。小販中心的業主,多是中老年的一代。其中的隱憂不言自明:隨著上一代人退休,年輕一代是否願意接班?是否持續有新的勞動力注入?本地小販是否終將被外來移民所取代?

為及時保存這一文化,新加坡政府今年3月向世界文化遺產組織(UNESCO)提交了一份申請,申請「小販文化」(hawker culture)作為一種文化遺產(living heritage)。若申請成功,新加坡的小販文化將與比利時的啤酒文化, 中國的皮影戲和韓國的泡菜等一起進入世界文化遺產列表。

註:在小販中心(hawker centre)之外,在新加坡很常見的還有食閣(food court)——多在建築物內,有空調,多由連鎖餐飲店組成;咖啡店( kopitiam)——早期位於村落(kampong)中心,提供咖啡、茶,如今也提供正餐,但規模較小販中心要小得多。

不斷縮小的廚房空間,

新加坡人還做飯嗎?

廚房的變遷

隨著政府小販中心面積的不斷增加,政府組屋的廚房面積卻在不斷縮小。我所住的屋子建於1980年代末期,有著非同尋常的6米進深的大廚房,甚至可以分隔一部分用於晾曬陽台。如今卻總聽到搬進新屋的朋友抱怨,廚房太小,兩個人進去便施展不開了。觀察1980年代至今的組屋戶型,不難發現,廚房面積幾乎是每十年縮小一半。

丨1980s-2000s廚房面積變化

(紅色標記為廚房區域)

Is Anyone Cooking?

然而,住房發展局並不是無端的縮小廚房的面積,而是基於越來越少國人做飯的事實進行的調整。新加坡國立大學社會系Vineeta Sinha教授曾提出一個問題:「新加坡人還做飯不?」(Is Anyone Cooking?)在文中,她給出了很耐人尋味的解釋:

一方面,隨著女性進入職場,越來越少人進行日常烹飪——這種重複的、沉悶的、辛苦的、耗時的勞動。尤其是在新加坡這個終年高溫的熱帶島嶼,廚房工作就更顯得艱苦。加上遍布全島的小販中心以及咖啡店、食閣、快餐店、餐廳提供了全天候的、各個消費層次的餐飲,在外就餐成為了很多家庭的日常。

另一方面,越來越多的人將烹飪視為一種社交或是消遣活動。或是在假日朋友聚會的時候小試身手;或是參加烹飪班,去學習不同種族的菜肴,以此作為一種休閒或體驗,而非認真學習這一技藝。

丨烹飪課(Travelzoo)

調查表明,因著實踐的減少,一多半的新加坡人表示對自己的烹飪技術很不自信;也越來越少有家族代代相傳的「拿手好菜」 。Cooking這個事兒越來越遠離日常的行為,而成為一種藝術或是娛樂。

Who are still cooking?

在外出就餐文化極盛的新加坡,中國新移民應該是個例外。從小習慣了媽媽的味道,走出國門總覺得外面的食物無法滿足味蕾。雖然之前很少下廚房,然而很多人都會自覺發揚光大祖國的烹飪文化,並巧妙融入當地特色,而練就成為烹飪能手,也成為四鄰八鄉廚房利用率最高的群體。

丨中式餐具 (pickpik)

家庭烹飪量的多少直接體現在燃氣用量上。組屋住戶每個月都會收到一張帳單,上面有你的水、電、煤氣消耗量和社區平均值的對比,以敦促人們節約能源。以哪噠的家庭為例,在這個戶均人口超過四人的住區,我們兩口之家月燃氣費竟然常常高於每戶平均值!(下圖中,灰色線為社區平均;淺藍線是政府建議用量;深藍點是哪噠家用量)

丨哪噠家近半年燃氣用量

開啟南洋美食新篇章:巴剎尋寶

巴剎,新加坡版菜市場

巴剎,就是新加坡版的菜市場,英文叫 Wet Market(小販常常以水洗地)。這個名稱源於1970年代初期,用以區別於有空調的超市。事實上,巴剎的大規模出現也和1960年代公共住房的建設以及街頭小販的取消有關。最早的巴剎是建於1950年的Tiong Bahru Market,隨後便是 Chinatown 和 Little India 片區,以及早期的政府組屋區的市場(如 Queenstown和 Toa Payoh)。想必是因為炎熱的天氣,為了保證新鮮,大多的巴剎一般到上午十一點鐘的時候鮮菜、肉、海鮮攤位就關門了,而乾貨的售賣還會持續到下午。

在我居住的老社區,巴剎很有了些年頭。菜、肉、蛋、海產、鮮花、水果、乾貨都分門別類,很有規模。除了大部分由華人經營的店,也有個別印度人五顏六色的香料鋪,馬來人掛滿香蕉和蕉葉的小攤,體現著這個多種族城市的特色。

丨巴剎食材種種 (eatbook.sg)

空降的食材

和別的地方不同,這裡的蔬菜並不是來自於城市的郊區,而是一水之隔的大馬和印尼,或是更遠的澳洲、北美。事實上,在1980年之後,農業在新加坡國民經濟中所占的比例就很小了。到了2010年,這一數字已經降到了 GDP的 0.5%,全國只有 1% 的農民。還記得一位我很熟悉的賣肉大爺回憶起,70年代的時候很多家還是自己養豬的,後來政府漸漸的取消了種植業和養殖業。雖然是環境所迫,但終究有幾分遺憾。近些年,個別的觀光農場興起,也只為給成長在這裡的孩子們有一點點農業的體會吧。

從食物風景變遷可以窺見城市的社會、經濟和文化變遷。隨著全球化不斷衝擊著地方性的食物文化,我們該如何挽留一點點屬於曾經的味道?當忙碌的生活麻木了我們的味蕾,我們又該如何讓自己保持對美味的敏感?

封面:honeycombers; 封底:Gwen Pew

孫燕姿生圖現腋下贅肉 網驚呼:嚇到了
2025年05月01日   •   3萬次閱讀
白敬亭閃現新加坡!在魚尾獅拍遊客照打卡,還去了濱海灣花園
2025年04月30日   •   9747次閱讀
租約滿搬回新山住 鄭六月澄清沒離巢
2025年04月26日   •   9405次閱讀
新劇姐弟戀首大尺度演出 容啟航勤健身
2025年04月29日   •   6669次閱讀
新加坡人周末出國游,又多了一個新去處!巨型水上樂園來了~
2025年04月30日   •   6498次閱讀
【周末去哪兒】馬里奧賽車!兒童娘惹工作坊!免費牛肉自助!麥當勞$1咖啡!
2025年05月02日   •   3762次閱讀
五一必看!$21起,新加坡版「開心麻花」新劇重磅上映,倒計時五天!
2025年04月27日   •   3249次閱讀
我在新加坡進到了「真的」侏羅紀公園
2025年05月02日   •   2907次閱讀
新加坡拜師學畫十多年 米雪最愛潑墨
2025年04月26日   •   2736次閱讀
【下周活動】藝術展門票免費送!張藝興催淚大片,海底撈$19.9暢吃套餐,葉麗儀演唱會等你來
2025年04月26日   •   2223次閱讀
新中合作 馬國拍攝 大陸老戲骨主演《獅城山海》
2025年05月01日   •   2223次閱讀
聖淘沙名勝世界打造新商場WEAVE!法國傳奇馬卡龍、四季民福、首爾烘焙店...國際大牌名店插旗開獅城首店!💯
2025年04月30日   •   2052次閱讀
初游新加坡不迷茫!新加坡七大樂園玩轉動物與生態,攻略全奉上
2025年05月02日   •   2052次閱讀
獅城電影時隔17年 再次入圍康城主競賽獎
2025年04月28日   •   1710次閱讀
狂歡5月倒計時!新加坡文化遺產節100+場活動邀你赴約
2025年04月29日   •   1539次閱讀
在新加坡苦等1年的日本動畫原稿展又來了!宮崎駿、海賊王、櫻桃小丸子…
2025年05月02日   •   1368次閱讀
新加坡夜釣新地標!$22不限量狂釣巨無霸活蝦
2025年05月02日   •   1368次閱讀
南洋熱血傳奇劇《獅城山海》定檔0430!巍子楊旭文雙雄聯袂衛山海
2025年04月28日   •   1197次閱讀
新加坡最燃雷射槍戰指南!真人CS發燒友 & 遛娃黨必收藏
2025年05月01日   •   1197次閱讀
出演《獅城山海》 吳岱融變痴情種
2025年05月02日   •   1197次閱讀
燃爆獅城!J Hope新加坡首秀火力全開,用舞台詮釋「全能王」魅力
2025年04月29日   •   1026次閱讀
新加坡文化遺產節5月1日啟幕 美食演藝齊放展現本地多元魅力
2025年04月29日   •   1026次閱讀
首屆《亞洲藝術電影節》 李國煌奪最佳男演員獎
2025年04月26日   •   1026次閱讀
震撼開場!超6萬朵鬱金香在新加坡濱海灣開放!附攻略詳情
2025年05月01日   •   855次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