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加坡的教育如何能達到世界領先的地步?也許看完這篇文章你就知道了~
在新加坡的教學內容中,主要有3個特點,分別是注重多元語言、強調德行教育以及重視學生的思考能力。
注重多元語言
由於新加坡特殊的地緣關係,很多人會選擇移民到當地求學、工作。
新加坡的四種官方語言為英語、華語、淡米爾語和馬來語,這四大源流的語言是由19世紀二十多種主要語言(包括方言)族群逐漸合併簡化而來。

新加坡人母語
自新加坡獨立以來,新加坡的政府機構一直採用英語作為不同種族社群之間的主要通行語和教學語,並將之定位為新加坡的第一語言。
英語在新加坡具有著官方語言的主體地位,除了能讓不同族群的人便於溝通,也是為了讓新加坡快速的與國際接軌。
除了英語之外,新加坡政府也相當重視其他族群的語言。
新加坡政府規定各個族群的學生均需學習母語,以保留其傳統文化、認同自身族群,因此在新加坡除了英語,學校通常也會鼓勵學生學習第二、第三外語。
強調德行教育
因此,新加坡對德行教育相當重視,孩子們往往從小就開始培養良好的德行。
儘管新加坡受到早期英國殖民的影響,其教育內容偏向西方社會,但在品德教育這方面卻強調儒家道德價值觀,如重視家庭價值、謙遜、勤儉、敦親睦鄰等價值觀。
新加坡政府從1979年起,就開展了一連串全國性的道德運動。
新加坡政府甚至在1989年成立了儒家倫理委員會,把儒家倫理加入了道德教育課程之中。可見新加坡對德行教育是極為重視的。

重視思考能力
從21世紀新加坡就開始積極展開「思考教育」。
前新加坡總理吳作棟在1997年第七屆國際思考會議上,提出未來的教育目標:學習型國家、思考型學校。
新加坡由於急需人才,為使國內人力潛能發揮至極限,新加坡教育部明確規定實施的新願景為:
「以思考型學校打造學習型學校,目標要擴展學生的創造力和使學生能繼續學習」。
新加坡教育部從2000年以來,推展了一個包含加強批判性思考能力的工作計量,以提高學生的獨立思考能力、溝通能力、學習動機、創意等。
另外,評量制度也趨向著重於創造性思考與學習能力的形式,而不是一味的死記硬背或填鴨型的考試。
新加坡教育在課程方面,通過教師的指導及從旁指示,鼓勵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多做思考相關問題,並設計不同的教學方法,最終使學生訓練出獨立的思考能力。
新加坡的教育重視培養學生憑藉個人分析和思考而做出判斷的能力,並不是採取讓學生脫離死啃考試資料的學習方式。
語言政策的重要性
新加坡的語言政策一直是新加坡政府極為重視的課題,通過語言教育政策能減少族群之間的摩擦,促進社會和諧。
尤其對於新加坡這樣文化多元、族群複雜的國家來說,語言教育政策顯得更為重要。
新加坡政府的種種策略,都在於為了培養出真正有所創新、貢獻的人才。
因此,新加坡的教育體系和結構都非常完善,能讓孩子的潛能被最大限度的開發,重視教育的家長們一定不要錯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