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加坡國際藝術博覽會
ART SG 2023
2023年1月12日 - 15日
一層展廳, 展位 1A03
布朗畫廊欣然參展首屆新加坡國際藝術博覽會(ART SG)。我們的展位會呈獻20和21世紀著名畫家的作品,包括尤安·卡波特(Yoan Capote)、康迪達·赫弗(Candida Höfer)、羅伯特·印第安納(Robert Indiana)、伊夫·克萊因(Yves Klein)、維克·穆尼斯(Vik Muniz)、 何賽·帕拉(José Parlá)、艾諾克·佩雷斯(Enoc Perez)、埃娜·斯萬塞(Ena Swansea)、漢克·威利斯·托馬斯(Hank Willis Thomas)、加文·特克(Gavin Turk)、安迪·沃霍爾(Andy Warhol) 和尤尼扎爾(Yunizar)。
尤安·卡波特
Yoan Capote
尤安·卡波特(Yoan Capote)生於1977年,是一位古巴藝術家,其創作涵蓋繪畫、素描、雕塑和攝影等多種媒介。卡波特於哈瓦那高級藝術研究所 (ISA) 畢業並曾在此任教。他曾代表古巴參加第54屆威尼斯雙年展,並曾獲得聯合國科教文組織的獎項以及古根海姆基金會的研究基金。其創作探討政治、社會和移民問題,既反映他作為古巴人的特殊身份,又具有普遍意義。受到早期文藝復興、象徵主義和十九世紀繪畫的啟發,卡波特對風景和海洋的表現常富含對人類、心理及情感體驗的隱喻。卡波特的作品已在古巴、歐洲和美國廣泛展出,包括備受好評的群展「Adiós Utopia: Dreams and Deceptions in Cuban Art, 1950-2015」,該展覽於華盛頓赫什霍恩博物館等美國多地巡展。卡波特的作品被眾多知名公共機構收藏。

尤安·卡波特參會作品
Copyright the Artist, Courtesy of Ben Brown Fine Arts
康迪達·赫弗
Candida Höfer
德國藝術家康迪納·赫弗(Candida Höfer)生於1944年,現生活工作於科隆。赫弗是杜塞道夫藝術學院(Kunstakademie Düsseldorf)的成員,曾是貝恩德和希拉·貝歇爾夫婦(Bernd and Hilla Becher)的學生。貝歇爾二人組的門下子弟包括多位出自杜塞道夫藝術學院的當代藝術家。赫弗在Schmölz-Huth Studio受訓後,曾於Hochschule fur Gestaltung任教。赫弗的職業生涯超過40年,她曾代表德國參加第50屆威尼斯雙年展,並被授予2018年攝影傑出貢獻獎,該獎項是索尼世界攝影獎的一部分。此外,赫弗曾參加第二屆卡塞爾文獻展。她的攝影作品被世界各地的重要美術館收藏。


向左滑動查看康迪達·赫弗參會作品
Copyright the Artist, Courtesy of Ben Brown Fine Arts
羅伯特·印第安納
Robert Indiana
羅伯特·印第安納(Robert Indiana)1928年出生於印第安納州紐卡斯爾,2018年逝世於緬因州維納爾黑文島,曾就讀於芝加哥藝術學院、斯科威根繪畫與雕塑學院以及愛丁堡藝術學院。印第安納被廣泛認為是20世紀60年代以來美國藝術界的傑出人物之一,在波普藝術、集合藝術和硬邊畫的發展進程中發揮了核心作用。印第安納的作品被全球知名美術館收藏,包括紐約現代藝術博物館、紐約惠特尼美國藝術博物館、華盛頓國家美術館、華盛頓赫尚博物館和雕塑園、華盛頓史密森尼美國藝術博物館、荷蘭埃因霍溫凡艾伯當代美術館、柏林國家美術館、維也納路德維希博物館等。

羅伯特·印第安納參會作品
Copyright the Artist, Courtesy of Ben Brown Fine Arts
伊夫·克萊因
Yves Klein
伊夫·克萊因(Yves Klein)是一位對戰後歐洲藝術界非常重要的法國藝術家。他以發明了一種新的色調: 「伊夫·克萊因藍」來描繪無限的狀態而聞名。克萊因的作品所蘊含的不僅是想「表達」,更貼切的,是想要「感受」現實狀態的一種抽象性意義。1960年,藝術批評家皮埃爾·雷斯塔尼(Pierre Restany)提出的新現實主義,克萊因便是該運動的領先人物。他同時為行為藝術最早的推動者,也被視為是極簡主義和波普藝術的先驅。

伊夫·克萊因參會作品
Copyright the Artist, Courtesy of Ben Brown Fine Arts
維克·穆尼斯
Vik Muniz
維克·穆尼斯(Vik Muniz)於1961年出生於巴西聖保羅,目前生活和工作於紐約和里約熱內盧。他的作品曾於世界各地的著名機構展出,包括紐約國際攝影中心、紐約惠特尼美國藝術博物館、休斯敦梅尼爾收藏館、聖保羅現代藝術館、里約熱內盧現代藝術館、巴塞隆納胡安·米羅基金會、羅馬當代藝術博物館、都柏林愛爾蘭當代藝術博物館、以色列特拉維夫博物館。他曾於上海龍美術館舉辦個展「萬象」,他的作品亦被眾多耳熟能詳的博物館收藏。2001年,穆尼斯代表巴西館參加了第49屆威尼斯雙年展。穆尼斯曾被提名2010年奧斯卡紀錄片的獎項(提名作品:《Wasteland》)。






向左滑動查看展會目錄,了解更多維克·穆尼斯參會作品
Copyright the Artist, Courtesy of Ben Brown Fine Arts
何賽·帕拉
José Parlá
何賽·帕拉(José Parlá)1973年出生於美國邁阿密,是備受矚目的跨領域藝術家,作品涉獵繪畫、大型壁畫、攝影、影像和雕塑等。帕拉曾就讀於佛羅里達州邁阿密戴德社區學院;佛羅里達州邁阿密新世界藝術學校;喬治亞州薩凡納藝術與設計學院。帕拉的作品曾於眾多美術館和雙年展中展出,亦可見於眾多公共收藏,永久公共藝術項目包括紐約世界貿易中心一號大樓委約創作的巨型壁畫《ONE:感官聯盟》(ONE: Union of the Senses),這也是紐約最大型的同類畫作,於西半球最高的建築中展出。

何賽·帕拉參會作品
Copyright the Artist, Courtesy of Ben Brown Fine Arts
艾諾克·佩雷斯
Enoc Perez
艾諾克·佩雷斯(Enoc Perez)為享譽藝壇的跨學科藝術家,現於紐約生活和工作。佩雷斯於1986年搬到紐約,在普瑞特藝術學院獲頒藝術學士學位後,於亨特學院獲頒藝術碩士學位。佩雷斯的作品被眾多國際重要美術館收藏,包括紐約大都會藝術博物館、紐約惠特尼美國藝術博物館、倫敦大英博物館、紐哈芬耶魯大學美術館、紐約公共圖書館、舊金山現代藝術博物館、華盛頓科科倫藝術館,以及波多黎各聖胡安當代藝術博物館。佩雷斯最近於達拉斯藝術博物館(2018)、洛杉磯 UTA 藝術家空間(2017)及北邁阿密當代藝術博物館(2007)舉辦個展。其作品曾多次於國際群展中展出,包括巴黎 Pavillon de l'Arsenal 的「Dimensions Variables」(2015)、芝加哥當代藝術博物館的「City Self」(2013)、紐約哈林工作室博物館、皇后區藝術博物館和 El Museo del Barrio 的 「Caribbean: Crossroads of the World」(2012–2013)、洛杉磯漢默博物館的「The Undiscovered Country」(2004),以及巴黎蓬皮杜中心之「Dear Painter, paint me…」(2002)展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