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陳欣淇坦言多年前跟媽媽關係緊繃,母女關係近幾年獲得改善,如今她和媽媽情同閨蜜,無所不談。(受訪者提供)
(新加坡訊)昨日是母親節,母愛的偉大不容置疑。天下的媽媽都不一樣,有些藝人的媽媽比較」另類」,不是那麼傳統。三名藝人陳欣淇、翁璇與高藝接受《聯合早報》訪問,分享了自己和母親的感情。傳統的華人母親總愛把孩子留在身邊,陳媽媽在陳欣淇21歲時卻把她「趕」出家門讓她獨立;本地電影《七天》女主角翁璇形容媽媽是「衛生部長」;高藝說花甲之齡的母親是個很時髦的師奶:「她是師奶朋友中最酷的一個,會用IG,也會自己做簡單的視頻剪輯。」
陳欣淇當四年「租客」,搬離家兩三次
陳欣淇形容陳媽媽是個獨立女性,思想比較前衛,「她最不像媽媽的一點是,我21歲時就把我『趕』出家門!她覺得我既然成年了就應該自己住,自己照顧自己。但現在回看,媽媽真的給我很多自由。當時她說,該教我的她都教了,接下來我應該要走自己的路。」
陳欣淇當年接到「逐客令」後開始找房子,當了四年「租客」,後來覺得與其每月交租,不如投資物業供樓,所以25歲時搬回家住。不過,她透露有一度跟媽媽的關係緊繃,後來再被「趕」出來;母女關係在2017年、2018年降到冰點,她來來回回搬進搬出了兩三次。她坦言:「我覺得我跟媽媽的關係是需要有一點距離的,有距離反而感情更好。」
至於關係改善的轉捩點,陳欣淇說,有一度跟媽媽長達六至八個月沒有聯絡,直到有一天接到電話,得知媽媽跌倒送院,需要開刀,「我在拍《大話精》時接到電話,第一個想法是,媽媽今天是跌倒住院,如果這通電話通知我她不在了,我應該無法原諒自己。」
陳欣淇到醫院探望母親時發現媽媽不一樣了,兩人敞開心房聊起來。原來陳媽媽那陣子跟一位人生導師上了幾個月的課,「她真的改變很多。有一天,她進來我房間跟我說『媽咪想跟你說一聲對不起』……我有點意外,因為在亞洲社會,父母很少會主動道歉。當媽媽道歉並說想要做得更好,我覺得其他的都不重要了,重要是我們要怎麼一起過好未來的日子。」

陳欣淇前陣子跟媽媽一起去香港,她說媽媽到香港出差,期間抽空跟她一起到海洋公園。(受訪者提供)
看到媽媽努力想扮演好母親角色,讓陳欣淇也想走進媽媽的世界。她開始主動多跟媽媽聊天,跟朋友和另一半會做的事情如吃飯、唱卡拉OK等,她也會跟媽媽一起做。近幾年,母女關係獲得改善,如今兩人情同閨蜜,無所不談。
陳欣淇在疫情初期搬回家跟父母同住。至於「有距離比較好」說法,她淡笑說,自己不時出國,媽媽比她還忙,雖然母女同住,但還是有「距離」。她也提到,先前不進廚房,怕油煙味的媽媽,在疫情期間學烹飪,如今能燒一手好菜,歡迎她帶朋友回家吃飯。
親子關係是一門學問,陳欣淇認為無須急著去改善一段關係,讓時間慢慢修補,「急也急不來。時間還沒到,你想跟她談,她不明白,你也覺得辛苦。過好自己的生活,就像那幾個月媽媽去上課,讓自己變得更好,我們再見面時一切真的不一樣了。」

翁璇(右)說媽媽是家中的衛生部長,對清理東西有一套作風,她與爸爸哥哥必須順從她。(受訪者提供)
翁璇:媽媽是家裡的「衛生部長」
翁璇在《七天》演出徘徊人間20年的幽靈,不時看到思念她的溫暖但哀傷的母親。翁璇認為自己的媽媽與她在《七天》里的媽媽不一樣,「我的媽媽不算溫柔,她是家裡的衛生部長,對清理東西有一套作風,還列出一些條規,我、爸爸和哥哥必須順從。她把我們管得頗嚴的,爸爸每次跟我說,媽媽做的一切自有她的理由,聽她的總沒錯。
「媽媽也不會把痛苦往心裡吞,自我懂事以來,她的喜怒哀樂非常鮮明,不須要裝出來。她若在我們面前哭,不稀奇,我們知道她的感受。她的情緒化不是無理取鬧,因為她比較感性。她的感性也遺傳給我,我們一起看到電視或電影的感人情節,就會哭,沒有所謂的尷尬。」
她說媽媽比較強勢,思想很難被他人改變,有點固執,「她做事講求公平,例如買蛋糕回家,會仔細地切出四塊才放進冰箱,確保每人有一塊,不會重男輕女讓哥哥吃大的一塊,我吃小的。從小到大,哥哥有什麼我就有什麼。她的民主也不是死板的,會對孩子的不同能力做出調整。哥哥讀書厲害,很容易拿到前三名,但我很難。不過哥哥拿到前三名有禮物,我的試卷只要70分以上,就有禮物。媽媽很相信自食其力,與其說女人要找一個好歸宿,她認為可以靠自己,養活自己是很好的事。」
談到與母親的關係,她說非常複雜,因為兩人太相像了,「兩個強勢的女人在一起肯定會有分歧與摩擦。媽媽非常羨慕像姐妹的那種母女檔,但我們不是,我覺得也沒有不好,因為這樣溝通方式,吵架時會一起哭,但心裏面是非常渴望對方認同的。近幾年,我們一直在改變自己的溝通方式,以和諧相處。」

《七天》的翁璇(右)與程旭輝演出徘徊在人間的幽靈。(嘉華提供)
翁璇說13歲時就跟媽媽說想當演員,中學、高中都有讀戲劇,但被國大錄取的那一晚,她跟媽媽說不想在大學浪費時間,想去拉薩爾藝術學院讀演藝系,「那晚媽媽真的很失望很生氣,覺得我的選擇是非常傻的一件事。但我在拉薩爾的第二年,她的同事問她,為什麼你女兒要做這樣的傻事,我媽媽跟對方說,女兒的快樂最重要。我覺得媽媽的想法已經改變了,非常感動。她這些年也有來看我的表演,知道我可以做到。」
翁璇一直想證明給媽媽看自己走的路沒有錯,可以讓她驕傲。她說最近出席《七天》的首映,在回家路上,她問媽媽,今天有感到驕傲嗎,媽媽說有,「我非常感動,在藝人的道路上,總算做出一點小成績,讓媽媽驕傲。」

高藝小時候和長大後跟媽媽的合照。(取自藝人社媒)
高藝媽媽具「多重宇宙身份」
楊紫瓊獲封奧斯卡影后的作品《天馬行空》的中文譯名不少,在台灣用《媽的多重宇宙》。訪問本地劇《剃頭刀》主角高藝談她的花甲母親,記者覺她的母親也擁有多重宇宙身份,既是高媽媽,也是炸雞店經理、港劇錄影帶租借店老闆、網球手、兵乓球手,在其中一個宇宙里,也可能是港星鄭佩佩的替身。
高藝笑說,她15歲拍梁志強的電影《老師嫁老大》時,梁導見到高媽媽時,覺得她像港星鄭佩佩,「我本來不覺得她像,但梁導說了後,覺得有點像。但在我心中媽媽比鄭佩佩美得多!」
媽媽是高藝的最佳啦啦隊,無論她想做什麼,媽媽都會推她一把,「我是馬來西亞網球州手。9歲的時候看到媽媽打網球,問她好不好玩,她鼓勵我學習,安排教練給我,跟我說,如果要學,就要盡力去做,失敗了沒關係,可是不要半途放棄。因為這句話,我現在做任何事,如果覺得不能做到最好,我就不做,在手中的事,我會盡力做得最好。我媽媽也是這樣的人。」
高媽媽有運動細胞,過去代表州打桌球,7歲的高藝靠著媽媽的開球貼士,當年在學校拿下桌球比賽第二名,「七八歲的同學不太會打桌球,我靠開球拿第二名!」
高藝說,爸爸工作忙碌,無法每天陪伴孩子,媽媽曾當K牌炸雞店的經理,後來辭去輪班制工作,用積蓄開了兩家香港無線劇錄影帶租借店,一邊管店,一邊照顧高藝和弟妹。小孩上學後,媽媽覺得蠟燭兩頭燒不可行,決定把生意賣掉,全心照顧孩子。
高藝說,花甲之齡的母親是個很時髦的師奶,「她是師奶朋友中最酷的一個,會用IG,也會自己做簡單的視頻剪輯。」高媽媽還把頭髮染白了,「她本來不是全白,其他人叫她不該染白,要染黑,但她就是很酷地這麼做了。她和鄭斌輝(高藝和鄭斌輝合作《剃頭刀》)見到面時,兩人互贊彼此的白髮很美。」
高藝指媽媽個性開朗,充滿正能量,對人好,不求回報。高藝則希望她能更好地對待自己,「媽媽給我的『東西』,我一生都用不完,我希望她多去玩,去旅行,西方化一點,不用一直為下一代著想。父母開心,做子女的也會開心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