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完元旦假期,新加坡的學校都要開始新的學年了。
從幼兒園進入小學,代表著孩子們將要接受正式的教育,開始學習知識了。進入了學校就代表著孩子們進入了人生中的一個新的階段了!同學們在今年可要好好學習呀!


對於其他孩子,新的學年新的氣象,自然是同學相聚的開心時刻,可是對於去剛新加坡留學的小一新生們,開學可就不像學長學姐們那麼輕鬆啦,可能還會感到有一點陌生哦!
01
家長在留學前應該做的措施
給孩子做好心理準備
為了克服孩子子留學前的這種不適應感,家長在孩子留學新加坡之前應該給孩子做好心理輔導,對於年齡較小的孩子甚至不明白出國對於自身的意義,這時候家長一定要認真仔細的和孩子交流,讓孩子明白出國的意義,了解孩子的態度。
只有學生自己主觀上想去,並在去前已經做好吃苦的準備,到新加坡學校後,遇到困難,才會主動的去克服,去想辦法解決,從而得到成長和提高,順利的融入國外社會。
有的家長非要反其道而行之,孩子對於留學的意義似懂非懂,或者家長有意帶偏孩子思維,孩子糊裡糊塗出國之後,發現和父母說的並不一樣,這樣下來,對孩子對家長都是一種不小的損失!
提前帶孩子參觀學校
在上學之前 ,家長也可以帶孩子在學校開放日的那天進行參觀學校,通過開放日,學校會向學生和家長們展現自身的特色和優勢,學生和家長們也能更好地了解學校的文化、氛圍、辦學理念等。
可以帶著孩子觀察感受一下在校學生課上課下的表現情況。

02
留學後父母應該做的措施
留學新加坡之後,家長更應該時時刻刻關注孩子的情緒!初到國外,周圍環境都很陌生,年紀較小的孩子難免會覺得害怕。
這時候,父母一定要陪伴在孩子身邊,照顧孩子情緒,以免留下心裡創傷!
對於低齡孩子來講,隻身一人到國外學習、生活,對孩子的要求還是比較高的。國外的教學環境與生活方式與國內有較大區別。
作為家長,幫助孩子適應環境時最應該注意的是以下四點:
理解孩子,換位思考
對於中國家長來講,我們必須明白,剛剛走出國門的孩子,獨自一人置身於一個完全陌生的環境中,心理或多或少地產生一些漣漪是必然的,也是非常正常的。

家長應該多換位思考,在與孩子交流前,應該根據孩子的性格特、年齡階段,選擇一種更適合的交流方式,從而擺脫傳統的、說教式的溝通方式,讓孩子們在自己喜歡的溝通方式中去領悟更多的人生道理。
及時給予孩子幫助
在孩子需要幫助的時候,一定要及時地給予幫助。有的孩子來了國外半年就學不下去了,原來在國內成績很好,但是到了國外因為英文的差距造成課程明顯跟不上,學不進去,腦子變慢了,這些可能都是情緒出了問題。家長應該不管孩子成績如何,依然對你的孩子付出關愛。
並且,肯定孩子在學習過程中所付出的努力,專注學習過程,切勿過分注重分數。
幫助你的孩子達到他所設的目標,請勿將孩子的表現和其他孩子進行比較。 鼓勵孩子,在他沮喪低落的時候給予支持。
和孩子做一些親子遊戲
抽出時間和孩子一起玩遊戲,共享天倫之樂。
03
孩子在寄宿家庭,父母的措施
然而有的孩子是選擇了寄宿家庭,這對孩子的心理考驗更加巨大!
家庭寄宿計劃旨在為學生生活和發展提供良好環境,打造一個溫馨的環境。
使學生能享受到家一樣的氣氛,好讓他們在沒有父母看管的情況下,仍然能從臨時監護人那裡得到關懷照顧及情感上的支持,讓他們感受家的溫馨,體驗真切的關懷。

選定了寄宿家庭以後,是否能夠融洽的進行相處也是十分重要的,這也能夠對孩子的課業造成影響。
這時候家長要與孩子積極溝通,並且鼓勵孩子與寄宿家庭積極互動,並且要注意禮儀~可以利用晚上一些空閒時間和孩子進行語音通話,聽聽孩子們發發牢騷,再給孩子一些建議。
04
國內外上課方式的差異
還在不僅生活上面要面對國內外的差異,在對於學習上面,新加坡和國內的教學方式也有較大的差距,這時候同學們要特別注意以下幾點:
預習各門課程。
老師一般會在每堂課開始前幾天把需要閱讀的課件材料放到系統,讓學生提前預習。在上課之前了解課堂的大致內容,或者是提前查好不懂的詞彙,對學習和之後的考試都是很有幫助的。

積極表現自己。
在課堂上,很多老師都很喜歡與學生互動,經常讓學生討論和回答問題。如果對之前的內容有不清楚的地方,這個時候就不要猶豫啦,不然拖到最後可能就忘記了,這樣對知識的理解和複習都非常不利。
不僅如此,新加坡學校非常重視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為此開設了大量的實踐課程、實習和活動。這一點可以培養學生的動手能力,提前熟悉並適應社會生活。
05
家長如何在學習方面幫助孩子
協助引導孩子學習
針對孩子學習問題,除了要和孩子及時溝通了解之外,的還要抓緊孩子的學業,要知道孩子來新加坡的最終目的是為了習!家長們可以試試以下的方法。
了解清楚孩子的作業
剛進入國際學校的孩子有可能聽不懂老師布置的作業,不知道該做什麼作業。家長要及時通過各種途徑了解學校的作業,做好監督,讓孩子養成習慣之後才能放手,例如,通過郵件,簡訊,定期見面溝通等等。
幫助孩子輔導當天所學的功課
針對作業問題跟孩子進行溝通交流,如自身條件無法輔助孩子,可找相關機構進行輔助 。可教導孩子注意自己的行為,灌輸自律觀念。
當孩子在學校學到的東西,回到家之後能夠融入到對話中得到及時鞏固,那麼你的孩子會受益良多。多和他們交談,讓孩子知道你們正在關注他,支持他。
如果你的孩子正在小學讀書,那麼可以花點時間陪他一起閱讀,培養他的閱讀興趣。孩子大一點的話,還可以在閱讀的過程中與孩子討論書中或是新聞上的內容,幫助他們將學習和實際生活聯繫起來。

與老師溝通
針對課後作業,要與學校保持溝通,了解學生完成作業的記錄以及相關老師的評價;在申請名校的時候,學校老師的評價很重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