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加坡一女子出國買奢侈品花47萬新幣,入境被罰款3萬多新幣

2018年09月21日   •   2萬次閱讀

新加坡的奢侈品牌雖然多

可是本地售價並不便宜

因此好多人趁著去歐洲旅遊

會大買特買~買完之後

要不要主動申報呢?

不要?看看後果!

帶回47萬新幣名牌貨被罰3萬3

本地一名中年婦女

從國外帶回總值近47萬元的名牌貨

在通關時卻沒有主動申報

被逮個正著,罰款近3萬3000新幣

這名42歲的新加坡婦女

今年1月27日從法國飛抵新加坡

在樟宜機場被移民與關卡局人員截查時

被詢問是否有從國外

帶回需繳稅的物品?

回答說「沒有」

結果在掃描行李時

展開剩餘%

被發現行李箱內有

30件名牌手提包、鞋子、服飾等

啪啪打臉

這些物品應繳付的消費稅將近

3萬3000元

該女士當場補交了消費稅

但依然被控上法庭

認罪後,被判罰款3萬多新幣

事後還被新加坡海關

在Facebook上掛婊了

帶回一萬多新幣貨品被罰五千

其實這次海關已經算仁慈了

就在今年7月有個做代購的本地人

還沒入境就被海關盯上

從樟宜機場入境時被逮個正著

而且帶回了11710新幣的奢侈品

卻被罰了5000新幣

這一稅就是5千新幣

得代購多少名牌包包才能賺回來?

這個本地代購

去了歐洲就開始瘋狂掃貨

哎呀媽呀奢侈品簡直白菜價

這不,人還沒回新加坡

就在社交網絡上各種直播找買家

結果不光找到了買家

也被新加坡海關給盯上了

女子掃貨歐洲歸來

直接在海關被截扣了

果不其然,她帶回了11710新幣的

奢侈品包包和皮帶等

(媽耶,香奶奶魚子醬,火龍妹喜歡很久了,我買不起~)

按理來說

她需要繳稅800多新幣

為了逃稅最後被罰款5000多新幣

椰子掐指一算,虧了!

之後這個代購被掛婊了

而且是在新加坡海關的官網上

目測要火火鉗劉明!

赤裸裸地殺雞儆猴啊

哇塞,這傢伙真沒少帶

10個奢侈品包括了

LV的包包,萬寶龍的錢包

還有一些皮帶等等

怪只怪這代購著急

沒回來就po在社交網絡

引起了新加坡海關注意

不過誰能想到

這新加坡海關還能在這裡入手偵查

真的也是給你跪服

罰款的金額究竟怎麼算的?

看完上面兩個案例

問題來了!

為什麼第二個案例中

未申報1萬罰了5千

罰金高達50%?

而第一個案例中

而未申報47萬卻只罰了3萬多

剛好罰了一個7%

與GST相等的金額?

原來根據海關法令

不申報應繳稅物品者將會被

1)罰款高達1萬新幣

2)罰款與稅款相同金額

兩者取金額較大的

第二個案例中未申報物品

本身GST只有800新幣

海關是按照1)

第一個案例中未申報物品

GST已經高達3萬3新幣

遠遠大於1萬新幣的罰金頂線

因此適用於2)

什麼東西會被徵稅?

所有進口至新加坡的物品

都需要繳交消費稅(GST)

如果作為旅客入境

1、不是機艙人員

2、不是持有新加坡政府頒發的工作準證

就業准證、學生證、 家屬證

或長期居留准證者

就可在攜帶不超過下列物價的

新物品、紀念品、禮品及食品

(酒類、菸草產品與石油產品除外)

的情況下獲得以下消費稅免稅優惠:

圖源:新加坡海關

菸酒禁止入境

攜帶菸酒入境有很多說法

什麼拆包帶煙ok啊之類的~

今天來一個官方權威解釋:

【酒類】

旅客入境並且符合以下的條件

可以獲得酒類免稅優惠

a) 18 歲或以上

b) 抵達前在境外逗留不少於 48 小時

c) 不是從馬來西亞入境新加坡

d) 酒類只供私用並且

沒被法律所禁止引進新加坡

享有以下其中任何一個

酒類免稅優惠的組合:

圖源:新加坡海關

【煙】

所有菸草產品

包括印有「SDPC」字樣

和豎線標記的香菸

皆不可享有關稅免稅優惠

攜帶任何超出關稅或消費稅

免稅優惠數額的物品

並且使用綠色通道通關是違法的行為

圖源:新加坡海關

管制性物品

啥意思?就是帶這些東西入境

必須擁有入口准證

或有關機構所簽發的授權書

而且要走紅色通道

圖源:新加坡海關

禁止入境物品

這就沒什麼好說了

絕對不能帶進新加坡~

圖源:新加坡海關

中國出境購物應該如何繳稅呢

中國海關規定

如果在機場入境時

攜帶的境外所購商品總值超過5000元

超出部分需要交稅

不同物品的稅率在10%至50%之間

第一號的稅率為10%,主要包括書報,金、銀、珠寶及其製品,食品、補品、藥品,廚房、衛生間用具、樂器、鞋靴、家具等;

第二號的稅率為20%,主要包括紡織品及其製成品,照相機、數位相機、攝像機和其他電器用具,手錶、鐘錶及其配件,化妝品等;

第三號的稅率為50%,包括煙和酒。

這個稅率比新加坡7%狠多了...

實際操作中,帶回國的行李

只要在「個人合理自用」範圍內

海關工作人員一般不查

比如說,10 瓶保健品是個人合理自用

100 瓶就很難讓人信服

5 件衣服是合理自用

5 台 iPhone 就不合理

當然,是否屬於「個人合理自用」

不是你自己說了算

而是海關工作人員說了算

大家可以看出中新兩地的海關

對於出境購物都是差不多的態度

合理自用範圍的並不會為難你

但是明顯超出自用數量的

一旦被抓到,罰起款來可不會手軟

保險起見,大家還是乖乖申報吧

新加坡7%的稅

還是相當人性化的~

你們覺得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