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是在朋友帶領下加入基督教,原本無神論者的我並不是虔誠的教徒,沒有從內心認同。每周天馬可牧師的傳教,那牧師開始給人感覺娘娘的、妖里妖氣,在舞台上自說自話手舞足蹈。
後來經歷了一些糾結事情,內心變得不寧靜,那些教堂歌詞和那些牧師的話語都開始入耳很能解憂消愁產生足夠共鳴。沒有研讀過聖經佛經,佛教更引導人一心向善禍福相依。
想起大學同桌雪兒說的那句「出來混總是要還的」,始終堅信善良就是為自己留下的路標,真的受不了人與人之間惡意的猜測與不真誠,於我而言最難過的事了,如果做了違背良心的事一定會報應,不信抬頭看蒼天饒過誰。
基督教引領你相信耶穌,雷同於《秘密》系列的吸引力法則,遇到困惑分分鐘諮詢阿爸耶穌,耶穌神父原諒你的過錯,把新的靈魂放入體內……狹隘的理解,比起來還是基督教比較大度,包容一切過錯~

來了快一年了,終於有點想家了,懷念和家人在一起畫面簡直太幸福了,能吃上媽媽做的飯是多麼奢侈的事,很想抽那個不懂事和父母拌嘴的自己。
很感恩所有幫助的朋友們同事們,雖然生活和工作很順利也平鋪直敘沒有太多surprise,但心理也有很擰巴了一大陣,全盤自我否定,對未來沒有信心。
最痛苦孤獨的時候不想分享給任何人,不想把負能量帶給別人,晚上看《奇葩說》《康熙》陪伴我走了很久,根本不清楚自己未來要什麼也不明白當下在迷茫糾結什麼,那陣困惑是雞湯文和朋友也解救不了的。
本命年諸多不順,各種丟東西,各種爛桃花,人在很不放鬆情況下很難快樂、很難做好任何事。有衝動選擇一份不會有結果的愛情,或者辭職去其他國家看看去貧窮國家支教,這些不切實際的想法後來無疾而終。
擰巴到每時每刻思考活著為了什麼就連我的Patner Gaya問我「jingyi,How’s ur weeked?」我都回答「for what do we live?」赤裸裸的精神病患者晚期,是為了愛情是快樂,對父母的責任按部就班的人生流程,是當下的感受,是成長改變,是幫助別人,很欣賞活的很明白的朋友對我好言相勸,外面聲音太多,只能問自己,萬水千山不負初心,還能成長與人為善就是最好的狀態……
慢慢行走,讀懂這座城市,更了解自己,愛上這份自然,平和,穿著freestyle大褲衩夾板拖鞋,隨處草坪就是三五馬來印度小夥伴的野餐,沒那麼多猜忌,簡單,多元化……
(文:王婧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