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根據《經濟人學》雜誌公開的【2020年全球生活費調查報告】榜單顯示:
全球10大生活成本最高的城市中,亞洲城市占了四個名位,其中就包括並列第一的新加坡。

所以,白襪君常常和朋友開玩笑地「凡爾賽」說,生活在全球消費水平最高的城市,那我每天可是吃著」世界最貴的美食「啊?!

不知道生活在新加坡的你,是怎麼解決溫飽問題的,對白襪君來說,我的一日三餐幾乎都是在家附近的小販中心裡解決的~
早晨一份咖啡土司,中午一碟海南雞飯,夜晚再來碗魚頭米粉,而新加坡的小販中心是我名副其實的「國民食堂」。



不僅僅是我的「國民食堂」,去年12月,聯合國教科文組織還正式將新加坡小販文化列為世界非物質文化遺產!看來,小販中心不只是新加坡的小販中心,還是世界的小販中心~

小販中心裡,有南洋真滋味!
可以說,新加坡的小販中心是承載了新加坡人記憶的場所。
點單的叫喊聲、碗碟的碰撞聲,地處熱帶的星島長夏無冬,空氣總是炎熱。

用餐時間一到,上班族便魚貫而出,從四面八方湧來小販中心。
在桌子上放一包紙巾,是地道Local們的常規占位操作。先找位置後點餐,用餐體驗更順滑。

人口組成多元的新加坡,口味自然也混雜。在小販中心,四大種族的代表美食皆可覓得。

小販中心吃飯的人們
華人、馬來人、印度人和歐亞人聚集於此,並肩做生意,埋頭大快朵頤。
小販中心裡有老字號牛肉粿條,牛肉湯需經一天一夜的熬制;
有保留古法烹飪方式,全程用炭火爐燒熟的煲仔飯;
有現做現賣的香脆咖喱包,售完即止;
有噴香四溢的黃姜飯,要學著印度人的樣子,拿手抓起來吃才更香;
有椰漿飯配Milo冰,大快朵頤飽肚解渴;
還有炸的酥脆的雲吞配上細細蛋黃色的雲吞麵,帶菜心和叉燒,有肉有菜,營養豐富。
如果眼花繚亂不知道吃什麼,看哪個隊伍長,去排就是了!就連總理李顯龍,可也是小販中心的常客哦,想吃上一口小販美食,不好意思,總理也是要排隊的~

捫心自問,新加坡雖然被票選為全球最貴城市,以生活成本高昂知名,但在熱辣擁擠的小販中心,呈上的是最直接的好吃與實惠。
這裡的一攤一味,平均$5元就能搞定~甚至,在小販中心,你可以找到最平價的米其林美食。

最平價的米其林美食在小販中心
2019年,新加坡有58家餐廳上榜米其林「必比登」,而這之中,過半數出自小販中心。
了凡香港油雞飯面
2016年,了凡香港油雞飯面首次登陸新加坡的米其林指南。
創始人陳翰銘,年輕時跟香港師傅學做燒臘,後來在牛車水謀得一間兩平米的小檔口,開攤做小販。

一道簡單美味的油雞飯,買單只需要3.8新元。
了凡香港油雞飯面雖然在今年的米其林指南中落榜,但曾連續4年獲得米其林一星的它,可是拉近了平民和米其林之間的距離,因為了凡油雞飯曾被喻為最便宜的米其林料理。

大華肉脞面
大華肉脞面,被稱為小販中的陳年老字號。
扁魚、餃、紫菜、冬菜,豬肉片、豬肝、豬腰、豬肺,不同於普通閩式肉脞面的簡單兩味,大華的配料可謂豐盛。

湯頭用肉骨熬,紫菜由炭火烤,扁魚炸得酥脆,紮實的味道讓人吃得心滿意足。傳承三代,早有大批擁躉。

天天海南雞飯
天天海南雞飯,擠滿慕名而來的食客。米粒飽滿、噴香可口的雞飯,源自烹煮過程中的不停攪動。

混合醬油蚝油辣椒的秘制調味,煮滾後淋在白斬雞表面,能提升鮮味,更襯嫩滑。

和其他地方高價的米其林不同,新加坡的「小販中心」平價又不乏美味,貨真價實童叟無欺。

小販中心不僅能吃飯,連建築都這麼美!
電影《摘金奇緣》裡面,富二代男主角帶女朋友回新加坡,第一頓飯就是在紐頓小販中心吃的。

大家一定對那個擁擠熱鬧的場面記憶尤新。
無論你是貧窮還是富有,大家都圍坐在一起吃同樣的東西。
新加坡的小販中心就是一個這樣神奇的地方,它大多建在市鎮的組屋區,上百個攤位緊挨密布,填滿建築的首層。
這裡沒有空調、沒有服務生、沒有華麗的裝修、沒有搶眼的招牌。吊扇小風扇,固定的彩色桌凳,便是一個小販中心基本的配置。

還有讓你絕對想不到的是,新加坡的小販中心的建築也是各有千秋,美的別致!
又逢周末,除了去小販中心吃吃喝喝,滿足口腹之慾之餘,去打卡建築本身和周邊社區也是很值得的~
老巴剎美食廣場
位於市中心的老巴剎美食廣場資歷最深。
這座有120多年歷史的建築由蘇格蘭鋼架鑄成,是東南亞最古老的維多利亞建築之一。如今是受保護的國家古蹟。

中峇魯巴剎與熟食中心
中峇魯區域的組屋為上個世紀三十年代由新加坡改良信託局 (新加坡建屋發展局的前身) 建造。
而1950年建造、2004到2006年升級改造的中峇魯巴剎與熟食中心,有著彎彎的曲線拐角和優雅的圓形舷窗式窗戶,這被視為是對新加坡改良信託局的設計致敬。

「


亞當路熟食中心
亞當路熟食中心旁邊是大名鼎鼎的新加坡植物園,步行只需十分鐘,沿途還會經過靜謐的天鵝湖。
亞當路熟食中心的羊肉湯和椰漿飯非常受大家歡迎,在2016年,這裡每天都會賣出去1000份椰漿飯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