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新加坡政府開放給學生申請PR後,時隔8個月,相信申請的同學都陸陸續續收到了申請結果,不過卻是被拒的消息居多。
偶爾聽說某位同學PR獲批了,再一打聽,哦,人家是父母EP申請PR,全家都批下來了,不屬於學生單獨申請獲批的情況。
直到上周,小編接獲一個重磅好消息:有一位15歲的小姑娘以學生身份申請PR獲批了(相關閱讀獨家!可能PR新政後首位獲批的在讀學生,全面解析成功原因!)
2017年12月18日,新加坡移民廳開始開放給學生申請新加坡PR(永久居民)。

只要在新加坡居住兩年以上,參加過至少一項國家級考試(PSLE,新加坡-劍橋GCEN/O/A水準)的外籍學生,就可以直接在網上申請PR,而且不需要邀請信!
不過對於在新加坡申請各種准證這件事,很多人都把它稱之為一門玄學,符合要求條件優秀但是被拒的大有人在。簡單來說,批不批可能全看天意

但是小編不信這個邪,我們做了一個關於學生申請PR的問卷調查,用數據幫大家分析一下到底什麼樣的條件才能申請到PR。
問卷參與者數據分析







PR申請獲批率

根據調查結果顯示,有5.56%的同學順利申請到了PR,還有一半的同學目前處於Pending的狀態。
除去還在Pending狀態的同學,申請平均等待時間為7.39個月。

但是考慮到新加坡政府去年12月才開放給學生申請,相信之後申請等待時間應該會相對的縮短。
成功案例分析
因為這次調查針對的是以學生身份申請PR,在排除部分與家人一起申請且通過的案例後,小編摘取了兩個符合情況的案例和大家具體分析一下。
1. 這兩位同學都是政府獎學金獲得者,一位是SM1,另一位則是SM2。目前都就讀於新加坡政府大學。

2. 兩位同學在校期間都積極參加各種活動也曾擔任學生領袖。

3. 兩位同學都是獨自來新加坡留學,家裡並沒有在新加坡買房子。

雖然只有兩個案例,但是我們也不難看出,學生申請PR,政府更重視的是申請者自身的條件。能獲得新加坡政府的獎學金那成績肯定是沒話說,在校期間的參與度和活躍度則是一種自身能力的體現。
當然其他因素可以作為加分項,但絕不是必要且主要的條件!
對於新加坡這個小國家來說,最重要且最缺乏的其實就是人才。我們也不妨把開放學生申請PR這一政策當成是新加坡政府留住人才的一種方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