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去新加坡以前,我想像中的當地特色食物應該是和中國美食相差不遠的。畢竟有那麼多華裔,應該不會出現吃不慣的問題。
結果,真的很不一樣。
就像當地移民二三代的中文普通話帶著濃重的發音特色,你聽得懂,但是很明顯地感受出他是外國人;那裡的食物,有一部分類中餐,看起來似曾相識,名字和味道就很不一樣;另一部分馬來飯之類的特色,就完全是另一個世界了。
為了充分體驗,我每頓飯都特意不重樣。尤其是結束工作的晚上,大部分時間都在吃,以及去吃的路上,順帶逛逛各大景點。除了每天都好飽,還是很過癮的。
總體印象就是,甜。
大部分特色美食,不管主打什麼味道,或者什麼食材,總會有一種或濃或淡的甜味在裡面。
本地人一直在給我介紹,這個很辣,那個很辣,在我看來,真的一點不辣。
如果不是那麼熱,每天吃這麼多糖,我可能會胖若兩人。
話不多說,開始非常不專業的介紹。
我先請當地同事幫我列了個特色小吃清單。如下:

我第一次看到的時候,內心也是一陣複雜。以至於我至今也叫不出他們的名字~~對不上他們的號,反正我知道,我吃過。

一種海鮮炒麵,擠小檸檬上去很清新,甜辣醬很好吃

一種胡蘿蔔做的吃的,還不錯。

一種甜辣味的米線,裡面可以放青檸和雞蛋。出乎我意料很有味道。
某一天的早餐。

沙爹味烤串

油炸雲吞麵

百分百純天然甘蔗水

某種馬來炸雞飯,超級大一份,有種特殊的香料味

馬來特色套餐,可以單獨點菜。
右二更有味道一些,還不錯。是牛肉和炸豆腐乾。
左下是一種類似咖喱味的捲心菜。特別清淡。

一種進口楓糖漿做的特色奶茶,口感很好,味道也很好,甜而不膩。
而且真心覺得這種包裝太環保了,減少塑料製品。


烏節路某商場樓頂日式美食城裡,一整層都是各種日料。
這是一家店面很小雖不起眼,但是性價比很高,也很好吃的炸雞排店。
菜單超級可愛,就在牆上。

著名的肉骨茶。
就是胡椒味的排骨湯。可以無限續湯,泡油條超級好吃。
順便提一下,新加坡的黑醬油我超級喜歡吃。不會齁咸,還有種香甜感覺。我硬是背回家一瓶醬油,也是沒誰了。


類似中式早餐館的大包子。面的口感完全不一樣,有點像麵包。

深夜不想吃麥當勞而不得不下樓盲買的倔強。
某種神奇的印度式拌飯。有十幾種蔬菜,任選味道,最多可以加三種醬。

當地人管這叫「菜飯」,是金融街上班一族性價比最高的一頓飯。
人山人海,其實就是我們的兩葷兩素套餐~~
以上小吃,在著名的遊客打卡地士林夜市,以及各大露天美食市場,mall里的美食店,都能找到。

暴走14小時,在新加坡最後一頓晚餐。
這是一家很出名的連鎖德國餐館,brotzeit。
主打香腸和佩奇肘子。那個黃色的酸黃瓜味道的醬汁好好吃,還喝了一杯黑啤。偽裝德乙球迷,混跡在真球迷隊伍里,大口喝酒,大口吃肉。



這家店是比較高檔的新加坡本土飯,我真心覺得只有炒果條最好吃,就是我們的炒河粉。


辦公室某一天的加餐,馬來小糕點。

實在吃夠甜飯的一天,去吃的一家好像是米其林一星的港式茶餐廳。超級好吃。
PS:千萬別亂嘗試這裡的改良創新中餐,我被飄著咖喱的麻辣燙嚇著了。

吃榴槤吃到爽,可惜我去的時候,沒有山貓王。40新元三大盒。
注意,榴槤是不可以帶上任何公共運輸工具和酒店的,可能會被罰款。

珍寶的大海鮮~~~
還有些沒來得及拍圖的好吃的。
比如海南雞飯,我要的是燒雞。害怕白切雞那種沒有味道,事實證明,都很好吃。
比如烏節路上的網紅老爺爺冰淇淋。
小攤前面的招牌還有《十二道峰味》打卡這家店的宣傳照片。
就是各種味道的一大塊冰淇淋磚,可以用兩片麵包或威化餅夾住。
這種小路邊唐也是有營業執照才能經營的,並不是三無流動攤販。
包括在街上表演賣藝都是需要持證上崗開工的。
就是可惜我時間太短了。如果再給我一周,我還可以不重樣的玩,不重樣的吃~~~
但是客觀的說,作為一個地地道道的中國西北胃,我在那裡住了七天後,內心更加堅定了對祖國美食以及家鄉飯的熱愛之情。

畢竟是吃著我們新疆米粉長大的妹子。返程的飛機上,就一直念叨著米粉,火鍋,烤肉。。。
還有個有意思的事,新加坡最紅火的中餐,居然是麻辣香鍋~~我於是攢著食慾回國再吃,畢竟便宜五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