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中新兩國召開了新中雙邊合作聯合委員會第14次會議,同時也召開新蘇州工業園區聯合協調理事會第19次會議、中新天津生態城聯合協調理事會第10次會議、中新(重慶)戰略性互聯互通示範項目聯合協調理事會第二次會議。
主持會議的是新加坡副總理兼國家安全統籌部長張志賢和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中國國務院副總理韓正。

是不是看暈了?一天就開了四個會議?
首先,得搞清楚什麼是中新雙邊合作聯委會。
中新雙邊合作聯委會(JCBC)成立於2003年11月。JCBC有多重要?只要看看雙方歷屆主席級別就知道了:
2004年創始時,中方主席是副總理吳儀,新方是副總理李顯龍。2005,李顯龍出任總理,新方主席改為副總理黃根成。2008年,中方主席改為副總理王73。2012年,黃根成退休,新方主席改為副總理張志賢。2013年,中方主席改為張.高麗,從副總理升格為中常.委。本屆JCBC,中方主席是韓正,仍是中常.委。
看懂了嗎?簡單說,就是兩國政府二把手牽頭的機制。這個機制是幹什麼的呢?簡單說,JCBC是兩國高層的年度對話機制。有時,它還是兩國關係的晴雨表。這不?2016年原本該在中國舉行的,結果延期了。
說起2016年,不得不提起「一帶一路」。當時一個毫無根據的說法甚囂塵上,就是「新加坡抗拒一帶一路」。這十分可笑。其實,新加坡不但一向支持中國的「一帶一路」倡議,而且是最早做出行動的國家。


在今天的JCBC上,新中兩國簽署了七份文件,攜手促進新中的交流合作以及之前合作成果的經驗推廣!簽署儀式在副總理兼國家安全統籌部長張志賢和中共政治局常委、中國國務院副總理韓正的見證下舉行。
在今天簽署的文件中,有一份文件名叫《新中共同推進中新天津生態城發展經驗推廣複製合作備忘錄》。
哇,看名字老長了,是不是完全不想看?實際上這份文件講的是提醒他們要推廣中新天津生態城的經驗!那中新天津生態城又是什麼呢?天津我們都知道,可這跟新加坡有什麼關係。
2007年,中國時任總理溫家寶和新加坡時任總理吳作棟會見時,共同提議在中國合作建設一座資源節約型、環境友好型、社會和諧型的城市。這個城市就是後來的中新天津生態城。

中新天津生態城位於天津原來一塊鹽鹼地上,借鑑新加坡在城市規劃、環境保護、資源節約、循環經濟、生態建設、可再生能源利用、中水回用、可持續發展以及促進社會和諧等的經驗。
之所以這麼重視這個生態城,是因為它作為世界上第一個國家間合作開發建設的生態城市,將為世界其他城市可持續發展提供樣板。同時它所包含的生態友好理念也將為生態理論創新、節能環保技術使用和展示先進的生態文明提供國際平台。

所以,這不僅僅是中新兩國之間的合作,更是關係到整個世界。但光建設不管用呀,如果要惠及世界,還得推廣。這次中新兩國簽署的文件就是講這個滴~
文件的簽署,表明了新中兩國想要攜手向中國其他城市和「一帶一路」區域,推廣中新天津生態城的發展經驗的願景。
除了簽署文件,兩國高級政府官員也將組成聯合工作組來監督合作備忘錄的實施。嗯,理論實際操作兩手都抓,沒毛病!
在現在建設的基礎上,兩國還將聯合制定一套機制,把天津生態城打造為城市解決方案、理論研究和實踐創新的全球領先樞紐,並成立平台,在全球推廣和複製生態城的發展經驗。
雙方也將推廣和扶持在可持續城市化方面的合作,並相互交換知識,以提高生態城的形象和擴大影響力。
除了中新天津生態城,文件《新加坡重慶共建新加坡國立大學(重慶)研究院戰略框架協議》也提到將會建設一個新加坡國立大學(重慶)研究院。嗯,這應該是新加坡國立大學蘇州研究院之後的又一個加強在科教領域合作的研究院了,將來新加坡和重慶應該會有更多在教育方面的往來了~

今天簽署的文件還有《新加坡蘇州通過新加坡政府官員赴蘇州深化交流培訓諒解備忘錄》《新加坡重慶領導幹部培訓合作諒解備忘錄》《新加坡國家藝術理事會與中國國家藝術基金諒解備忘錄》《新加坡蘇州深化在科技創新創業與商業化領域合作諒解備忘錄》以及《新加坡廣州中新國際智慧財產權創新合作項目合作備忘錄》。
我們可以看到一個出現頻率超高的城市——蘇州。說起來,在中國,和新加坡淵源最深的應該還是蘇州~
從今天的眼光看蘇州工業園區,似乎沒什麼新奇。但,如果站在1993年創辦這個項目的那個年代來看,情況就很不一樣了。
1992年,中國發生了件大事。
那一年,偉大的總設計師南巡。南巡之後說了一句很有名的話——「新加坡的社會秩序算是好的,他們管得嚴,我們應當借鑑他們的經驗,而且比他們管得更好。「
從這句話之後,中央、地方,不斷有領導幹部組團到新加坡學習。但很快的,兩國都發現這樣的學習儘管有實地觀察和考證的好處,但存在走馬觀花的缺點。一兩周考察,能看懂多少?
皮毛。
因此,最好的辦法不是看,而且做。於是,兩國高層決定,由新加坡在中國選個地方,把新加坡招商引資、經濟建設、城市規劃、社會治理等方面的經驗引進來。
新加坡政府考察了若干個地方。選中了蘇州。
新加坡在蘇州工業園區的角色不是簡單地幫蘇州招商,更不是幫蘇州造城。
而是把新加坡當年一整套親商思維和理念以及城市規劃和社會治理理念與蘇州分享。因此,當年新加坡方成立的主要機構並不叫「招商局」「規劃局」「發展局」什麼的,而是「軟體轉移辦公室」。什麼叫「軟體轉移」?就是把這些理念和做法轉移到蘇州園區。目的是什麼?目的是希望蘇州能取得成功。
不但希望「軟體「可以成功」轉移」到蘇州,更重要的,還要從蘇州往中國其他地方繼續轉移。
對新加坡什麼好處?一,中國發達了,在經濟上,對整個區域有推動作用;二,經濟發達的核武國家比經濟落後的核武國家安全可靠,穿鞋的再怎麼著也比赤腳的靠譜;三,希望中國發達之後,偶爾還記得當年陪自己念書的小書童。

(蘇州工業園區)
複習一下,JCBC是兩國中央一級的年度對話機制,牽頭的是中國一個中常.委和新加坡一個副總理。
除了這個,兩國其實還有地方一級的雙邊經貿合作機制。
1993年起,新加坡-山東經貿理事會成立,是新加坡與中國建立的省級經貿合作機制的首家。隨後,陸續與四川(1996年5月)、浙江(2003年11月)、遼寧(2003年11月)、天津(2007年1月)、江蘇(2007年11月)、廣東(2009年3月)也建立同樣機制。
這些省級雙邊理事會由新加坡、中國各委任一位部長和省(直轄市)長,往往是副手,有時是一把手,來擔任聯合主席。新方曾經或正在擔任此位置的包括後來升為副總理的尚達曼、後來升為統籌部長的許文遠、所有三個「第四代核心」——王瑞傑、陳振聲、王乙康,還有如日中天的新晉包括沈穎、徐芳達等。

這是地方一級的合作機制。很明顯看出,新加坡在安排主席人選方面是有長遠考慮的。
這不?今天JCBC會議上,新方主席張志賢就介紹了,財政部長王瑞傑為JCBC的新方副主席。

這就幾乎等於從省部級上升到副國級了嘛。
新加坡第四代核心「領跑三人」,還真輪流領跑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