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加坡23日訊)賽馬公會充滿奇葩翻譯,把馬兒的英文名翻譯得惟妙惟肖,「Debt collector」(追債員)翻譯成「窮追不捨」,「Trigamy」(三重婚)翻成「三生三世」,「Refresh」(清新)翻成「西北爽」。
時政網站「紅螞蟻」周三報道,賽馬公會有不少有趣的馬名翻譯,博得網民盛讚馬會有翻譯人才。

樊嘉倫每周三天清晨6時起早看賽馬備戰,希望為聽眾提供「小刀鋸大樹」的建議。
《聯合晚報》記者昨晚到克蘭芝的賽馬場,走訪為馬兒敲定華文名的賽馬廣播員樊嘉倫(38歲)。
樊嘉倫說,自2013年8月新馬的賽馬公會協議規範化馬名翻譯,從此他就負責四個賽馬場(馬來西亞賽馬場包括吉隆坡、怡保和檳城)的馬名翻譯。
樊嘉倫畢業於西安外國語大學英語教育系,從事賽馬台前幕後工作14年。當了兩年賽馬主播後,過去五年多升任賽馬廣播員。
他說,「Debt collector」(追債員)不好聽,因此意譯為窮追不捨。至於「Trigamy」(三重婚)更不雅,因此他從前陣子紅火的電視劇《三生三世十里桃花》取得靈感,取名為「三生三世」。
「三重婚在人看來不是好事,但馬兒近親配種反而能配出名貴的好馬。」
他說,好些馬名是由馬主決定翻譯,他看過只要沒有大問題就會通過。這些翻譯包括「西北爽」(翻自Refresh)、「真夠力」(翻自Terrific)和「哦億哦」(翻自Ohyioh)。
八成馬名他翻譯
翻譯超過2500匹馬名,其中「快意恩仇」和「靈寶」是常勝軍,最棘手一次是要翻譯「Hangman」(絞刑官)。
樊嘉倫說,馬會有記錄的馬名共5600個,他經手了3200個,八成或超過2500個是他翻譯,其餘是馬主翻譯。現役賽馬共1200匹,另有200匹尚未命名,或還在訓練中。
2016年他為一匹馬「Le Comte de Monte-Cristo」(基督山恩仇錄)翻譯成「快意恩仇」,成了2017年的馬王,兩年贏了七場。
去年他再為「新馬王」「Nimble」(敏捷)翻譯為「靈寶」,從去年10月6日至今已連贏四場。
他遇過最棘手的翻譯難題之一,是一匹馬叫「Hangman」,意指絞刑官或劊子手,不適合作為馬名。
後來他想到有個謎題問:「How did the hangman get married?」(絞刑官是怎麼結婚的?)謎底是「He tied a knot」(他打了一個結),便「逢凶化吉」譯為「締結良緣」。

別取大眾名
賽馬達人呼籲馬主,別為愛駒取「大眾名」。
樊嘉倫把數千個馬名通過「詞雲」分析使用頻率後發現,許多馬主取名偏愛用「榮耀」「王者」「超級」「經典」「龍」等字眼。
「為馬兒取名是馬主的權利,應該取個獨一無二的名。取太大眾化的名字我認為是一種遺憾。」
他說,最近有馬主為愛駒取名為「Eye Guy」,因在拍賣會時與馬有「過電」般的眼神交流。他心領神會,翻譯成「火眼金睛」。
他指出,按規定,國際賽名駒的名字不能再用。「如最近連贏31場的世界傳奇馬後『雲絲仙子』(Winx),名字已被保護,不能隨意再取。」
他感嘆賽馬學問大,因此每周三天清晨6時起早看賽馬備戰,細心觀察表現,以便在廣播時為聽眾提供「小刀鋸大樹」的建議。按照規定,他不可下注或分享賽馬內幕消息
新加坡賽馬公會發言人說,該會成立於1842年,全年提供優質賽馬休閒活動,也定期開放設施並舉辦社區活動回饋社會。
Post in:中國報 Johor China Pres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