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中國教育部留學服務中心(中留服)頒發的「 國(境)外學歷學位認證書 」,是留學生回國後學位認證的重要文件,證明你在國外所獲學位的真實性和有效性。
然而,近期卻有部分畢業生遇到了認證失敗的情況,特別是一些新加坡國立大學和南洋理工大學的學生。
讓我們一起了解一下其中的原因與情況,及時避免。
認證被拒的情況
· 開學兩周時有回國記錄,被認定為未全程在境外學習
· 學期間回國一個月,被告知涉及遠程學習
· 寒假返校延遲半個月,認證失敗,原因是未全程在境外學習
· 因看病回國三周,被告知涉及遠程學習
· 秋季招聘期間回國一周,認證被拒,理由是未全程在境外學習
認證順利通過的情況
· 過年回國一周,順利通過
· 利用期中複習周(recess week)回國,順利通過
· 回國過寒假,順利通過
· 期中考試周回國,順利通過

中國教育部留學服務中心(中留服)對留學生的學位認證要求大幅收緊,特別是對於留學期間的回國記錄格外嚴格。
如果你在非假期時段回國超過一兩天,護照上的入境記錄將成為關鍵證據,認證極有可能因「未全程在境外學習」或「涉及遠程學習」而被拒。
過去,留服認證遇阻的主要原因往往集中在專業歸類或學歷真實性。
但對於那些畢業於世界知名高校的學生來說,認證被拒的可能性相對較小。
然而,眼下這波「無差別式的嚴格審核」表明,學校排名已經不能保障你的認證順利通過。

如今,在校學習時間才是留服認證的關鍵決定因素。
更值得注意的是,針對那些因疫情期間不得不在國內上網課的留學生,今年中留服在他們的學歷認證書上加註了「未全程在境外學習」的標記,這是前所未有的情況。
早些時候發布的一批認證結果中,新加坡、泰國、菲律賓等國的部分高校畢業生的認證書上,已被明確標註了這一點,迅速引發了廣泛關注。
對於留學生而言,這意味著認證審核的標準更加嚴格,無論你的學校多麼有名,如果在學期間有回國記錄,尤其是非假期回國,都會成為認證中的風險點。
建議所有正在或即將申請認證的同學,儘量避免在學期間回國,確保在境外完成學業,以免認證出現問題。
除了新增的「未全程在境外學習」,目前已知的留服認證標註還有3種:
【彈性學期制】

「彈性學期制」標註:助力個性化學習與職業規劃
「彈性學期制」標註通常用於具有高度靈活性課程結構的教育項目。這種學制允許學生根據個人的時間安排、學習能力以及職業規劃,靈活調整自己的學業進度。
以韓國部分高校為例,彈性學期制讓學生能夠自由選擇是否縮短或延長學習時間,以更好地適應個人發展需求。
這種安排不僅幫助學生平衡學業與生活,也為他們提供了根據興趣和職業目標調整學習重點的機會。
對於希望更靈活管理學習和生活的學生而言,彈性學期制提供了極大的自主權,使他們可以在更適合自己的節奏下完成學業,實現更個性化的職業發展規劃。
【含境內研究經歷】

「含境內研究經歷」標註專為那些主要學習地點在國外,但在國內也進行了相當程度研究或學習的留學生而設立。
該標註常見於參與了雙學位項目、聯合研究項目或在國內進行短期科研實習的留學生的學歷認證中。
這一標註體現了對留學生多元化學習經歷的重視與認可,有助於全面展現他們的學術成就及國際視野。
通過該標註,留學生在不同國家和地區積累的經驗可以更好地反映在學歷認證上,幫助用人單位全面了解他們的綜合背景和能力。
【在外學習時間短於學制要求】

「在外學習時間短於學制要求」標註,指的是留學生在國外實際學習的時間未達到該課程或項目的標準學習周期。
這種情況可能由多種原因造成,包括個人健康問題、家庭緊急情況、簽證延誤等特殊情況。
這些不可預見的事件可能迫使學生無法在國外完成全部學業,從而需要在國內外結合的方式下繼續完成學業。
中留服對此類情況採取靈活處理態度。只要學生能夠提供充分的證據,證明其在國外的學習成果,並且在國內完成的課程符合質量標準,中留服通常會認可學歷的有效性。

認證標註僅作為對實際學習模式的客觀記錄,並不會影響對學位本身的認定或認可。
中留服的這一舉措體現了其在學歷認證過程中的高度責任感。通過更細緻地記錄留學生的學習經歷,幫助用人單位和教育機構更全面地了解申請人的學術背景和實際能力。
這種透明度確保用人單位能夠對留學生的國際經驗和學術成就做出更準確的評估。
隨著《學位法》的實施,預計未來會有更多與之配套的政策出台,以進一步完善學歷認證體系。這也意味著留學生的權益將得到更好的保障,認證流程將更加明確和規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