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27日,新加坡國立大學、南洋理工大學、新加坡管理大學和新躍社科大學四所本地公立大學聯合發布數據統計,顯示2019年新加坡大學畢業生受聘全職的中位數起薪是3600新幣,比去年增加100新幣。


從圖表上來看,2019年新加坡大學畢業生受聘全職率最高的是教育專業,醒目的「100%」,緊接下來的是牙科專業和資訊與數據科技專業,前者為97.3%,後者為92.7%。最「慘烈」的數字非音樂專業莫屬,只有39.1%。薪水方面,醫學專業為其中起薪最高的專業,5300新幣。
新加坡學生的就業競爭力就算是在全球範圍內,那也是數一數二的,除了超高質量的教育以外,也要得益於新加坡完善的職業教育,注重為學生提供高品質的實習機會,以及對於職場環境的不斷改善。

# 職業教育從小抓起! 教育和職業指導(ECG)
為了努力讓學生能夠在學校和畢業後做出更加理性的教育與就業選擇,新加坡教育部(MOE)進行了教育和職業指導(ECG)計劃,這個計劃涵蓋的學生範圍從小學五年級到中學、初級學院技術教育學院及理工學院。目的是增強對於家長和學生的教育與職業指導,鼓勵學生髮現與培養自身的能力與興趣。
首先,隨著新加坡教育部成功招募並分配50名經過培訓的教育與職業指導員到中學、初級學院、技術教育學院及理工學院,學生可以有更多機會接觸高質量的教育與職業指導諮詢顧問和有用的ECG課程。
這50名指導員已經獲得120小時與職業促進相關的培訓和六個月的諮詢技能培訓,近年來新加坡教育部還在不斷增加分派人員數量。
第二,通過新加坡教育部的Grange Road Campus及理工學院和工藝教育學院中建立ECG中心,為學生提供進一步的支持。
從2015年11月開始,在新加坡N、O和A水準考試結果發布之後,學生和家長可以通過教育部的Grange Road Campus ECG中心獲得指導協助,該中心也將承擔為ECG顧問和學校及中等教育機構的相關人員提供資源的職能。
第三,為了幫助家長,教育部制定了一份名為「培育夢想,指導孩子面向未來」的ECG指南,每年將分發給小學6年級至中學2年級的家長,幫助家長規劃和支持孩子的教育與職業路徑;新加坡教育部還將分發一份名為「下一步:駕馭你的職業與教育路徑」出版物給所有學生和家長,詳細說明學生在N、O和A水準考試之後可以選擇的教育與職業路徑。
為了增強對教育者的支持,確保他們指導學生做出理性決策,ECG顧問、學校領導、教育者也將經常更新產業與勞動力市場發展相關知識,以及課堂上的ECG資源。

不僅如此,教育部還為所有在這個系統內的學生們準備了一個專業的網站,以便學生更加全面地了解自己。新加坡教育部會為學校系統中所有在小學5-6,中學和大學預科課程學習的學生都自動創建一個MySkillsFuture帳戶。
小學5-6年級
www.myskillsfuture.sg/primary
中學
www.myskillsfuture.sg/secondary
大學預科
www.myskillsfuture.sg/preuniversity
# 高品質的實習,步入職場的重要階梯! 國際化、多樣化
就業之前的重要環節便是實習。而新加坡高校在實習這一塊,優勢非常大。優勢主要體現在實習的國際化、多樣化。新加坡大學生參加實習,不少選擇走出國門體驗職場。學生曾到奧地利、巴西、柬埔寨和葡萄牙等國實習。至於到東南亞和非洲實習的機會也不少,實習地點非常多樣化,不局限於英美和中國。

空說無憑,來看看新加坡高校的領導是怎麼說的。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學(NTU)主管本科生教育副教務長表示,在過去兩年,從非洲到亞洲再到歐洲,奈及利亞(Nigeria)、烏干達(Uganda)、緬甸(Myanmar)、寮國(Laos)、菲律賓(Pilipinas)、墨西哥(Mexican)、馬爾地夫(Maldives)和西班牙(Spain)都是學生實習的新地點。
每年有約10名學生到這類『較新地點』實習。提供海外實習機會的企業一般會以擴大海外市場與良好前景為原因,提供更多實習機會。
新加坡科技設計大學(SUTD)負責大學生事務的副教務長也表示,校方與海外企業直接聯繫,探索實習機會。學生曾到奧地利(Austria)、巴西(Brazil)、柬埔寨(Cambodia)和葡萄牙(Portugal)等實習。
目前每年約3%學生到這些海外國家實習,這些企業與機構包括黃金西部慈善基金會、巴西航空工業等。
新加坡管理大學(SMU)就業諮詢與輔導處主任指出,儘管校方的重點仍在本地的實習機會,但也鼓勵有興趣的學生去海外實習。
校方意識海外實習有它的挑戰,例如學生得考慮生活開銷、簽證限制等。就業諮詢與輔導處會儘可能為學生尋找這類機會以及相關資助。

圖為新加坡管理大學法學院
再看新加坡的老牌強校新加坡國立大學。據新加坡國立大學的數據顯示,在2016至2017學年,僅僅是中國一地的實習交流項目,就有330名本科生參加。新加坡國立大學副教務長陳清賢教授也認為,有越來越多學生對中國的實習交流項目感興趣,這是個好現象:
中國是世界上經濟增長速度最快的國家之一,能為學生提供一系列發展機會。國大也致力於培養面向未來的棟樑之才,因此我們鼓勵學生更深入地了解中國。
目前,有一部分新加坡國立大學學生通過學校的海外學院(NOC)赴華實習交流半年或一年。在此項目下,他們能在北京或上海的一些起步公司當全職實習生,同時在這些城市的名牌大學修讀一兩門專業課程。
而在不久前公布的新加坡2020年財政預算案中,新加坡副總理兼財政部長王瑞傑宣布:未來70%的高等教育學府畢業生擁有海外經驗!他們當中70%的人將有機會接觸東南亞國家、中國或印度市場。此外,政府也將會加大支持現有的國際化人才培育計劃,給予學生更多出國實習的機會。

# 改善職場環境讓畢業生們更好融入! 讓職場變得更公平、開放和包容
近年來,新加坡的平均工作時長近年來一直都處於下降的趨勢!新加坡2012年的平均每周工作時長是46.3小時,2013年每周工作時長是46.4小時。到了2016年的時候,新加坡每周工作時間減少到了45小時,如今更是減少到44.6的數據!為了減少新加坡人的工作壓力,新加坡政府也出台了一些措施。

比如鼓勵企業採用更加靈活的工作時間讓員工工作,幫助員工平衡工作和生活,另外鼓勵企業在特殊的日子允許員工在家辦公。或者讓員工在某些時間延長上班時間,然後換取多一些的休息時間來一起休息。
此外新加坡人力部(MOM)也增加了對工作與生活平衡津貼計劃的撥款,從原有的3000萬元,大幅提高到1億元,目的是進一步推動靈活工作制,包括為專業人士提供共享職位的安排。相關的津貼申請期限也將再延長三年至2022年6月。
新加坡人力部高級政務次長劉燕玲認為政府多年來致力於推動工作和家庭兼顧的職場文化,希望讓職場變得更公平、開放和包容。撥款資助工作與生活平衡津貼計劃是其中一項措施:
我們希望更多的企業能從這項津貼計劃中受惠,鼓勵它們繼續推行靈活工作制度,為更多婦女、年長的員工,以及需要在家看護家中病患的員工,提供更靈活工作安排。
政府鼓勵新加坡政府鼓勵更多企業採用分擔職務的共享職位安排,在增加靈活工作安排選項的同時,也增進僱主與雇員之間的互信和工作滿意度。
提供指南新加坡政府同全國僱主聯合會合作推出共享職位安排指南,提高僱主的意識並提供共享職位的可行做法。勞資政三方已經在2017年底開始推出靈活工作安排準則。

同時新加坡人力部還在2019年上半年推出了《重新設計工作指南》,為聘用有特殊需要人士的僱主提供改造職場空間,工作安排和採納輔助科技等方面的訊息,協助企業打造關愛和具包容性的工作環境。
當中的一項特別就業補貼為聘請特需人士的僱主提供高達16%的月薪補貼。政府也鼓勵僱主在招聘員工時更具包容性,但不會強制規定業者聘用特需人士。
政府的目標是營造一個支援體系,鼓勵僱主接受並提倡有益,可持續僱傭特需人士的理念。我認為營造這樣的職場文化與環境,讓企業願意接受聘用特需員工,並適應和重新設計工作,遠比強迫業者這麼做來得好。
在新加坡工作的一些常識
試用期
一般公司的試用期為3個月,但少數公司為6個月。在這段時間內,可提前1星期終止僱傭關係。這個,跟國內差不多。
工作時間
新加坡的法定工作時間是每周44小時。大部分的本地公司為5天半工作制,即周一到周五全天及周六上午(4小時)。也有不少公司(多為外國公司)採取5天制,但每天的工作時間大約9小時。
工資
通常按月發給員工,也有公司每半月發放一次。對於新加坡公民和永久居民,僱主必須為他們繳交公積金。此外大多數公司都會在每年12月發給員工相等於1個月薪金的花紅,稱為第十三個月花紅或年終花紅。
休假
員工一般在第一年和第二年,會享有7到14天的常年休假,休假天數到第三年會有所增加,介於9到18天。
裁員
一般公司都對被裁退員工有所賠償。服務期少過3年的員工,每年獲得1星期薪金的賠償;超過3年的,則每年獲得1個月的賠償。
辭職
除非有其它合約的束縛,員工辭職需提前1個月通知僱主。對於就業准證和工作準證持有者,辭職意味著准證的失效。除非他們能找到新的僱主重新申請准證,否則必須離開新加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