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加坡的安全教育居世界前列,這與其一直奉行「從娃娃抓起」的原則息息相關,所以孩子在新加坡上學,大可放心孩子的安全問題。
新加坡大部分的幼兒園,會組織不同年齡段的孩子參加交通、意外等安全意識課程,讓兒童在玩樂和實踐中體會「馬路如虎口」的道理,並學會安全與自救。

新加坡國民交通守法意識較強,得益於新加坡交警部門在交通安全教育上下足了功夫。新加坡交警部門安全宣傳教育形式豐富多樣,針對青少年,主要以安全講座為主;針對老人和小孩,通過在較大的社區或廣場設立道路安全教育園,在園內模擬城市交通設置,老人和小孩通過情景體驗了解交通安全常識,即學會「走路、過路、看信號燈」,這些「常識」看似簡單卻彌足重要。

新加坡交警部門定期組織交警深入到社區開展交通安全宣傳,並與汽車協會、保險協會、新聞傳媒和演藝界合作,開展道路安全延伸運動、禮讓運動、交通安全競賽及反酒後駕車運動,利用社會力量和多種媒介持續深入地強化國民交通安全思維。

研究顯示通過安全教育和預防,提高學生的自我保護能力,有80%以上的意外傷害事故可以避免。據調查,家長擔心孩子受到傷害的地方依次為:學校(51.44%),公共場所(36.32%),自然環境(10.44%),家裡(1.8%)。
為了保障學生安全和健康成長,中小學生應該怎麼注意安全呢?
1
遵守交通規則
在道路上行走,要走人行道;沒有人行橫道的道路,要靠路邊行走;集體外出時,最好有組織、有秩序地列隊行走;結伴外出時,不要相互追逐、打鬧、嬉戲;行走時要專心,注意周圍情況,不要東張西望、邊走邊看書報或做其它事情;在沒有交通民警指揮的路段,要學會避讓機動車輛,不與機動車輛爭道搶行;
小學生在放學排路隊時要頭戴小黃帽,在霧、雨、雪天,最好穿著色彩鮮艷的衣服,以便於機動車司機儘早發現目標,提前採取安全措施;
2
避免暴力傷害
孩子最容易在放學的路上遭遇壞人,因此如果父母有事不能接孩子放學,家長可以托可信賴的人幫忙,或者叮囑孩子與順路的同學結伴而行。並且在無法接孩子的情況下家長最好提前通知老師,請老師知情留意或幫忙。家長應教會孩子拒絕陌生人的誘惑,即使是孩子曾經見過的人,也要告訴孩子不要輕信。
3
注意安全隱患
認識了解電源總開關,學會在緊急情況下關閉總電源。不用手或導體(如金屬類製品、液體、氣體等一系列導體)去接觸、探試電源插座內部。
家裡的電源最好不要裸露,可以使用安全扣蓋住,藥品不要放到兒童可以觸及的位置,立櫃一定要固定在牆上等等,都是家長們需要注意的。

面對火災、地震、海嘯等災害,新加坡的學校也會培訓孩子的安全意識和自救能力,有些學校會配合一些演習來訓練孩子的安全技能。如此看來,留學新加坡在安全方面相比其他國家有很大優勢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