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李連杰們會去新加坡移民?新加坡稅收讓你充分享受人生

2019年04月29日   •   1萬次閱讀

新加坡稅收制度較為簡單,因為新加坡是一個單層次政府,沒有地方行政機構,中央政府直接管理各項事務,稅務署則負責國內稅務,機構設置精簡、健全。為提高征管效率,稅務署專門建立了稅收計算機中心,負責各種稅收的徵收、稅務資料的儲存及查詢,通過計算機把稅務署內部的工作運轉連成一個完整的征管系統,而且作為城市國家,新加坡稅制結構簡明合理,目前其開徵的稅種主要有所得稅、遺產稅、財產稅等,沒有流轉稅,稅種少、稅制結構簡單,而且征管手段較為先進。當然這也是城市國家才能具備的。

新加坡的稅收制度另外一個特點是與新加坡的政府導向和外向型經濟相關,外資在新加坡製造業的參與率一直在4/5左右。跨國公司對服務業尤其是金融和商業服務業的影響非常大,新加坡當地銀行只占其銀行總數的10%左右。新加坡有600多家政府控股公司及其下屬子公司,法定機構和政府控股公司擁有新加坡股票市場資本總值的50%以上。可以說新加坡的國民經濟命脈主要由外國跨國公司、法定機構以及政府控股公司控制,新加坡必然對外資機構有較強的低稅政策,而且低稅政策的最大受益者是外部資本。

1.個人所得稅

新加坡也區分居民納稅人和非居民納稅人,如果符合下列條件,則被視為居民納稅人:新加坡公民;在新定居並成為新加坡永久居民(SPR);或者上一年度在新加坡居留或工作183天以上(含183天)的外籍人士(公司董事除外)。除此之外,則在該評稅年度均被視為非居民納稅人。一旦被視為非居民納稅人,稅率將不一樣。居民納稅人和非居民納稅人適用不同的稅率。

新加坡一樣採用綜合所得稅制度,居民納稅人必須就其在新加坡賺取的收入納稅,包括薪水、花紅、董事費、佣金以及其他收益。由於受僱於新加坡企業而在新加坡收到的來源於新加坡境外的收入也必須依法納稅。但是,居民個人取得的海外收入無須納稅。居民納稅人若是經營無限獨資企業或者合伙人企業,也需要在個人的名下呈報,需要特別注意的是合伙人之間需要明確每一個合伙人的利潤比例。

新加坡實行累進稅率制。扣除個人所得稅減免之外,個人所得稅稅率保持在0-20%之間。

如果非居民納稅人在一個公曆年度內在新加坡受僱累計不超過60天,可免繳個人所得稅,但在新加坡擔任董事、演藝人員以及在新加坡進修實習的非居民個人除外。

非居民納稅人稅率為15%或者居民稅率,兩者較高的納稅額就是要交的稅。另外如果非居民納稅人的董事費、諮詢費,稅率是20%。

新加坡個人所得稅的申報為年度申報,個人所得稅的申報是每年的3月1日開始,4月18日之前申報上一年度的個人所得稅(電子申報)。也可以在4月15日之前進行紙質申報。新加坡的個人所得稅可通過網絡進行電子申報(e-filing)。通過網絡申報個人所得稅可登錄新加坡稅務局網站http://www.iras.gov.sg,網上填寫提交申報資料。報稅居民需要個人的政府密碼Singpass或者IRAS PIN 稅務局報稅密碼。

接下來我們詳細介紹一下新加坡的個人所得稅優惠政策:

首先,居民個人有權就子女撫養費、職業培訓費、保險費以及公積金(CPF)繳款等事項享受個人所得稅減免。納稅人在報稅時就可以根據個人情況去申請個人所得稅回扣。除此之外,還有以下各項優惠。

1

課程費用估稅回扣

課程費用估稅回扣是給予那些參加研討會、會議或課程,以提升個人能力或相關工作領域的技能、知識的受僱人士。在理工學院或大學就讀的全職學生、假期打工或參加工業實習的學生,如果是消遣娛樂課程則不能申請這項回扣。參加課程所獲得的技能必須與在職的工作或行業內某領域相關。課程提供方必須在新加坡會計與企業管制局(ACRA)註冊。無論參加課程、研討會和會議的數量多少,納稅人最多可申請每年5500新元的課程費用估稅回扣。

2

公積金填補估稅回扣

如果納稅人持有新加坡身份證,且納稅人本人或僱主在公積金最低存款額填補計劃下為退休帳戶進行了現金填補,納稅人可申請公積金填補估稅回扣。如果納稅人的祖父母、父母、配偶或者兄弟姐妹在此前一年的收入不足2000新元,納稅人為他們填補了公積金最低存款額,則可申請額外估稅回扣。

回扣數額以對公積金的現金填補數額為依據,但個人和家庭的回扣每年分別不超過7000新元。此項估稅回扣是根據公積金局的記錄自動進行的,納稅人不需申請。

3

公積金估稅回扣

受僱的新加坡公民或永久居民可對雇員公積金強制繳交部分,或繳交給受批准的退休基金或福利基金的金額申請公積金估稅回扣。

4

收益收入估稅回扣

如果納稅人在上一年度從工作、退休金、投資交易、商業活動、專業或職業得到收入,就可以得到收益收入估稅回扣。此項回扣是根據納稅人的實際收益自動進行的,其頂限分別為1000新元(55歲以下)、6000新元(55歲到59歲)以及8000新元(60歲及以上)。如果納稅人不幸患有身體或精神上的殘疾並影響到工作能力,則回扣頂限將提高到4000新元(55歲以下)、10000新元(55歲到59歲)和12000新元(60歲及以上)。

5

外籍女傭稅估稅回扣

已婚、分居、離婚或喪偶的女性納稅人,若在上一年度聘請了外籍女傭,可享有外籍女傭稅估稅回扣。無論納稅人自己或是其丈夫任何一方支付女傭稅,她都可對每位外籍女傭申請相當於兩倍女傭稅的估稅回扣。

6

殘障兄妹估稅回扣

如果納稅人在上一年度因照顧同住在新加坡的自己或配偶的殘障(精神/身體上)兄弟/姐妹而花費至少2000新元,則可申請此項估稅回扣。但若已經有其他人針對該殘障兄弟/姐妹提出了此項回扣申請,納稅人將不能再申請。納稅人可針對每位殘障兄弟/姐妹申請5500 新元的估稅回扣。同時,殘障兄弟/姐妹在上一年度的收入應不超過2000新元。

7

人壽保險估稅回扣

納稅人上一年度的公積金儲蓄少於5000新元,則納稅人可對為自身或妻子所購買的所有人壽保險保費申請估稅回扣。最高回扣額為5000新元與公積金繳交額的差額,或不超過投保額的 7 %,或已償還的保險費,以更低者為準。

8

戰備軍人估稅回扣

為表彰戰備軍人的貢獻,所有已完成全職國民服役的戰備軍人,可享有戰備軍人估稅回扣。回扣額取決於戰備軍人是否每年回營受訓或參加其他活動,以及是否是關鍵指揮人員或是否擁有關鍵職務,回扣額範圍為1500新元到3500新元。

戰備軍人的妻子和父母分別享有750新元的估稅回扣,以感謝他們對戰備軍人的支持。無論子女中有幾名戰備軍人,每名家長享有最高750新元的回扣,這項回扣將根據國防部的記錄自動減免,不需申請。

9

家長/ 殘疾家長估稅回扣

如果納稅人在上一年度因照顧自己或配偶的父母、祖父母或曾祖父母而花費至少2000新元,就可申請家長/殘疾家長估稅回扣。非身體或精神殘疾的受養人,在上一年度須年滿55周歲。此外受養人在上一年度的收入應不超過4000新元。

如果已經有人對該受養人提出此項申請,納稅人將不能重複申請。

10

退休輔助計劃估稅回扣

繳稅居民開設退休輔助計劃(Supplementary Retirement SchemeAccount,簡稱SRS)帳戶,可享有估稅回扣。這項回扣將根據納稅人的SRS自動減免,無需申請。

11

妻子估稅回扣

如果妻子在上一年度的生活費(包括贍養費/離婚贍養費)由丈夫支付,且收入不超過2000新元,丈夫可享有「妻子估稅回扣」。如果納稅人已申請過殘疾配偶估稅回扣、或他人以其妻子/前妻的名義申請了此項回扣,納稅人就不能再申請這項回扣。妻子估稅回扣金額為2000新元,贍養或離婚贍養費回扣以實際支出為準,但不得超過2000新元。

12

在職母親子女估稅回扣

已婚、分居、離婚或喪偶的在職母親,如果孩子是新加坡公民,可在合格子女估稅回扣(QCR)和殘障子女估稅回扣(HCR)之外再享有在職母親子女估稅回扣。從2009估稅年起在職母親第一個孩子享有的估稅回扣為母親總收入的15%,第二個孩子為20%,第三個及以後得孩子則為25%。所有子女的WMCR總和不能超過母親收入的100%。針對每個孩子申請的QCR/HCR及WMCR的總和最高為50000新元。

2.公司所得稅

公司所得稅的納稅人分為居民公司和非居民公司兩類。在新加坡,居民企業與非居民企業的劃分取決於企業的實際控制權和管理權的機構地點。在新加坡組建或在新加坡從事經營活動,並且其控制和管理是在新加坡的公司是居民公司。一般地,新加坡分公司通常不被視為新加坡居民企業,因為其實際管理機構為其總公司。

居民公司和在新加坡有常設機構的非居民公司要就其來源於新加坡和在新加坡收到的來源於新加坡以外的收入納稅,沒有常設機構的非居民公司僅就來源於新加坡的所得納稅。如果非居民公司從事的生產經營活動中的一部分是在新加坡進行的,其所獲得的利潤中與其在新加坡以外的地方從事這種經營活動沒有直接聯繫的部分,就被視為來自於新加坡的所得。

公司所得稅率為17%,這個稅率在我們介紹的國家中是最低的。

公司所得稅納稅範圍為業務盈利、股息,利息或者折扣、租金、使用費、溢價、任何有關物產的收入等。

與很多國家一樣,新加坡的公司所得稅給予了大量的可扣除項目,包括:

1

費用稅前抵扣

指的是完全和純粹的為生產收入的成本費用,如管理費用、財務費用、期間費用等。

2

稅務折舊抵扣

新加坡的稅收折舊一般要求採用直線法,年度基本折舊率如下:建築物3%,重型設備7.5%,建築設備12.5%,辦公家具和設備10—15%,客運車輛25%。

針對公司所得稅,新加坡也有一系列的稅收優惠:

(1)首1萬新幣的稅務收入和接下來的29萬新幣提供了75%和 50%的部分免稅優惠,因此,首30萬新幣的有效企業所得稅率減低至僅8.36%。

(2)資本利得在新加坡是免稅的。

(3)從2011年至2015估稅年,如果公司投資以下六個項目,就可享有相當於開支400%的稅額扣除。每個項目的開支頂限為$400,000,意味著可以有頂限為$1,600,000的扣除。

a.購置/租賃指定的資訊與科技及自動化設備

b.員工培訓

c.購置/授權使用智慧財產權

d.註冊智慧財產權

e.研究與開發

f.獲新加坡設計委員會批准的設計項目

(4)從2012年估稅年起,為了激發公司發展,如公司在賺取第一份營收的財政年度上一年的第一天的非資本支出,將可准予扣除。

(5)符合條件的新成立的公司可享有以下稅務豁免:公司的首$100,000的應納稅所得額可完全免稅,次$200,000的應納稅所得額將可獲得50%稅務豁免。這項計劃將受益公司的首3個估稅年,從第4個估稅年起,公司可享有部分稅務豁免。

(6)對計算機軟體和信息服務、農業技術服務,醫藥研究、試驗室和檢測服務等生產和服務公司用於研究和開發的支出允許雙倍扣除。

我們看到,新加坡資本利得不納稅,公司所得稅一系列優惠政策,都使得新加坡成為較為吸引外資的投資地點。

3.財產稅

房產稅是新加坡政府的一種傳統稅種,原則上是有房子就得交稅,這是對土地這種稀缺資源的一種認可。具體執行中,新加坡堅持小戶型、低房價原則,對購買自用房者實行稅收優惠,對於富人住房,則收取高倍的土地出讓金及高倍的物業費,嚴格控制高價商品房的比例。目前新加坡全國大約有84%的人安居在政府組屋中,而商品房的購買者主要是收入較高的二次置業者、投資者或者外國公民。

新加坡財產稅課稅標的為不動產,包括土地與房屋,系按當年價值的某一比例課徵。所謂當年價值是該財產在一年內預期可收受的租金而言,除了所有人自行使用的臨時構造和經核准的發展方案,要享受一年6新元和12%稅率的優惠外,自1996年7月1日起所有財產目前都按單一稅率12%繳稅,自用住宅則只繳納4%的優惠稅率。從1991年4月1日起,空置住宅進行建築工程,可獲得退稅優待為期2年,工程完工後,住宅須為所有人自行使用。1995年3月起,對供開發的土地在開發期間內免納財產稅,免稅期可長達5年。

所有住宅均按當年價值繳納10%的附加捐,但房屋所有人若為新加坡公民、永久居民或在新加坡登記並營業的公司則可免繳納。如果住宅是6樓以上的公寓建築時,其所有人不論何種身份均可免納附加捐。

新加坡的房產稅是按照房屋的年價值來計算的,房屋年價值是以年租金衡量,計算方法是年租金減去物業管理、家具以及維修的費用。多年來,政府對自住房產的房產稅率是4%,其他類型的房產稅率(如房屋出租者)是10%。而對於小戶型的業主,政府會在自住的4%基礎上再進行折扣。如年值6900新加坡元(以下簡稱新元,1新加坡元約合4.92元人民幣)的自住住房,政府在4%的基礎上繼續折扣,實際收繳的一般不是272新元,而僅有82新元。

2013年10月新加坡國會對房地產稅(修正)法案進行了修改,自2014年1月起,年值最高的1%高端住宅屋主,未來得為自住的房子支付更高房地產稅,其餘99%自住的屋子,房地產稅反而更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