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移民小夥伴,你想買的組屋符合種族比例政策嗎

2019年01月22日   •   4萬次閱讀

購置房產是大事,新移民小夥伴們買組屋,要考慮的因素有哪些呢?

價錢和位置當然是最重要的兩樣。

還要考慮組屋室內的整體結構,面積,樓層,朝向,西曬,房間廚房客廳光線,透風,有沒有漏水,垃圾槽的位置,馬路噪音,電梯噪音,隱私等情況;室內裝修和保養也要考慮。

買新加坡組屋可不能光考慮房子的軟環境和硬設施哦,你還需要考慮,你心儀的組屋是否達到了永久居民比率頂限,確保符合種族比例政策,組屋買賣才可以進行。

一旦組屋達到永久居民頂限,無論是新加坡公民或馬來西亞籍永久居民的組屋屋主,都不能將單位轉售給非馬來西亞籍永久居民。

種族比例政策

新加坡的組屋種族比例政策是在1989年3月推出的,政策規定居住在組屋的各種族比率,以促進種族和諧和凝聚力。屋主在買賣房屋時必須遵循這個比率。

為加強靈活性,建屋發展局分別為組屋區和每座組屋設頂限,這兩個頂限普遍高於全國人口比例。

1

華族占全國人口的74%,組屋區的頂限是84%,而每座組屋的頂限為87%;

2

馬來族占全國人口的14%,組屋區的頂限是22%,而每座組屋的頂限為25%;

3

印族和其他種族占全國人口的12%,組屋區頂限是10%,每座組屋的頂限為13%。

根據建屋發展局的條例,同座組屋的非馬來西亞籍永久居民比率不能超過8%,以協助他們融入本地社群,並鼓勵他們入籍為公民。馬來西亞籍永久居民比率則不受限制,因為他們的文化和歷史背景與新加坡人相似。

什麼要推出種族比例政策?

1

在殖民地時代,人們都喜歡跟同族的人聚居在同一個地區,例如華人住在牛車水、印度人住在小印度、馬來人住在芽籠士乃。 

2

獨立後政府為了促進各族國民之間的交流,決定以抽籤方式分配新組屋,以確保每一座組屋的各族居民都有均衡的比例。

3

當組屋轉售市場開始活躍之後,政府為保持這個比例,在1989年決定實行種族限額制,規定每個組屋鄰里和每座組屋的各族居民比例。這項措施有效地避免出現單一族群聚居一處的現象,並且鼓勵各族居民互相交往。

哪些組屋已達頂限?

根據最新統計資料顯示,新加坡約8700座組屋當中,去年(2018年)有4.29%達到該比率頂限。儘管比率不高,但意味著有三四百座組屋已達到非馬來西亞籍永久居民比率頂限。

新加坡組屋數量多,這個比率意味著有三四百座組屋已達到永久居民比率頂限;這批組屋主要分布西部、北部和東北部;其中,華族永久居民較集中在西部,印族永久居民則更多集居在盛港和榜鵝一帶。

種族比例政策還會繼續推行嗎?

有不少屋主抱怨組屋種族比例政策讓他們在轉手組屋時受到限制,連國父李光耀也曾經坦言政府當初規定組屋區的種族比例時,當年並不受歡迎,因為人們都很自然地喜歡跟本族人住在一起。

「如果你是華人,你會希望你的鄰居是華人,那麼你就可以隨時走過去向他們借你所需要的烹飪調味料或餐具,而從鄰居的廚房裡飄出來的也是你所熟悉的香味。 」

今年3月,限定組屋種族比例的政策(Ethnic Integration Policy)就推出滿30年了。

政府認定保持種族比例的政策勢在必行。

因為只有當各族國人都住在一起時,他們的孩子才會念同一所學校,並在同一個遊樂場玩耍,而大人也會到同個購物中心去購物,各族人民才有交流的平台。

政府在現階段無意把這項條例擴大到私宅。

關於組屋種族比例政策,你是怎麼看的呢?

文末留言說出你的看法,小紅將選擇獲得點贊數冠亞軍的留言送出一對由彭浩翔導演的賀歲喜劇片媒體試映專場《恭喜八婆》;時間是本周五上午十點,地點在GV SUNTE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