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新加坡工作生活過一段時間的人,互相見面打招呼的方式:
不是「你吃了嗎?」
而是「你批了嗎?」

沒錯,申請PR(永久居民)
是在新打工人繞不開的一件事~
最近好多朋友發圈,表示自己的PR批了!


有人是等待了一年多突然獲批!
有人是去年10月申請、今年3月就獲批,用時僅短短5個月。
這種架勢,椰子感覺有點「放水」的意思!

2020年超過15萬人離開新加坡 2021年是申請的好時機
眾所周知,去年疫情年新加坡的經濟形勢不好,很多人都因為各種原因離開了新加坡。
據新加坡人力部《2020第三季度勞動力市場報告》,2020年1月到9月之間,新加坡准證持有者的總就業人數驟減15萬8700人。
也就是說2020年新加坡除了1萬多家店倒閉外,也意味著至少有15萬人離開了新加坡。
2020年新加坡總人口不增反減,下滑到569萬,10年以來首次出現負增長!

來源:stastics
從相關數據來看,新加坡現在的人口數量,尤其是公民人口距離目標還差一大截。
所以今年經濟形勢有點好轉,明顯感覺人不夠用了!
組屋、地鐵、家庭裝修等等行業的工程一拖再拖~

來源:home & decor Singapore
而且從去年9月開始,新申請SP、EP的薪水門檻又提高,新人進新加坡工作更難。
有人說新加坡要「驅趕」外國人,「扶持」本地人(PR和公民)。

但是疫情後新加坡急需加大開放來推動經濟復甦,人才缺口怎麼辦?顯然現在是一個絕佳的申請PR機會。
從往年的審批人數上來說,也是一年比一年多!
· 2017年,申請永久居民獲批31849人
· 2018年,申請永久居民獲批32710人
· 2019年,申請永久居民獲批32915人

今年,這些人都拿到PR了
最快審批只用了5個月!
新加坡永久居民(PR)為新加坡移民與關卡局頒發給外籍公民在本地的居留身份。
新加坡的PR申請,看似門檻不高(後文會詳細講申請條件),但是審批卻是一門玄學。
有人來了十來年,多次申請,屢戰屢敗; 有人來了不到兩年,一次申請即成功。

新加坡移民局的審批標準永遠都是謎,我們只能從獲批者的身上找一找答案。
我們來看看最近這些拿到PR的小夥伴是什麼情況
01 女,中國籍,單身,28歲
身份:EP准證
月薪:8000新幣
在新加坡的時間:6年
教育/工作背景:國內本科,NUS碩士
申請時間:2020年5月
獲批時間:2021年3月
審批用時:10個月
【點評】學歷、薪水、在新加坡的時長各方面看起來都不錯~

02 女,中國籍,單身,32歲
身份:EP准證
月薪:7000新幣+
在新加坡的時間:不到3年
教育/工作背景:國內本科和碩士,IT行業
申請時間:2020年8月
獲批時間:2021年3月
審批用時:7個月
【點評】學歷、薪水與上一位相仿,但在新加坡的時長只有3年,可能是IT行業有加分

03 夫妻+孩子
身份:夫妻都是EP准證
月薪:IT行業平均水平(不詳)
在新加坡的時間:不詳
申請時間:2020年2月
獲批時間:2021年3月
審批用時:11個月
【點評】全家申請,審批用時較長,IT行業或有加分~

04 夫妻+孩子
身份:丈夫EP、妻子DP
月薪:丈夫月收入10000新幣以上,妻子家庭主婦
在新加坡的時間:1年零2個月
教育/工作背景:丈夫是建築師
申請時間:2020年9月
獲批時間:2021年3月
審批用時:6個月
【點評】全家申請,審批只用了6個月,丈夫的高薪和建築行業有幫助

05 男,中國籍,已婚,30歲
身份:工作準證,妻子是公民(擔保申請)
月薪:不詳
在新加坡的時間:10年
教育/工作背景:本地私立學校本科+碩士,海事業
申請時間:2020年10月
獲批時間:2021年3月
審批用時:5個月
【點評】有提到單獨申請過被拒,這次公民妻子擔保申請,審批時間非常快,只用了5個月!

06 男,馬來西亞籍華人,單身,30歲
身份:工作準證(SP/EP)
月薪:6000新幣
在新加坡的時間:5年
教育/工作背景:國外技術文憑、製造業
申請時間:2020年9月
獲批時間:2021年3月
審批用時:6個月
【點評】馬來西亞華人也是比較容易申請到PR的,申請人各方面條件均衡。

07 女,中國籍,20歲
身份:SP准證
月薪:不詳
在新加坡的時間:7年
教育/工作背景:中學和理工學院在新加坡就讀
申請時間:2020年8月
獲批時間:2021年3月
審批用時:7個月
【點評】申請人是新加坡理工學院剛剛畢業一年的年輕人,薪水也並不高,但是來新加坡已有7年,在本地讀書,也屬於容易獲批的條件。

看到這裡,很多人要訴苦:

一樣的8K工資為啥我申請不到
一樣的來新加坡10年,為啥我被拒了
他才定居一年多,為什麼第一次申請PR就批准了? 新加坡總理李顯龍曾經提到過,想要申請到公民,必須做到以下幾點:
1、能夠和諧地融入社會
2、掌握能力和技能
3、為經濟做出貢獻

我們都知道,申請公民前必須先申請PR,猜想標準也是差不多的。
李總理提到的幾點用可量化的標準翻譯一下就是:
1,來新加坡的時間/婚姻狀態等
2,專業和工作所在行業
3,月薪收入(納稅)
我們也能看到上面這些獲批者,在這三方面至少都是有一項或者多項滿足的。

為什麼要申請PR? 疫情下看得更清楚~
從2020年發生疫情以來,持工作準證的人逐漸出現了兩極化的想法。
要麼離開了新加坡,要麼決定申請PR,更加融入本地!

在這裡生活的人都發現,一般媒體提到「本地人」指的就是PR和公民,疫情下種種政策,行業補貼、僱傭薪水補貼都是惠及PR和公民的。

一邊提高工作準證的申請門檻,一邊給公民PR發放僱傭補貼,疫情下誰更好找工作就不言而喻了。
況且在加入PR之後、買房能少交稅、孩子穩上公立小學~
除此之外,永久居民還可以從公開市場上購買二手的組屋。

有了PR,也就有了新加坡公積金CPF、醫療養老都有了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