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底,新加坡59所學校將更換校長,為達到每所學校均為好學校作出更大的努力。
新校長
教育部將在2021年12月3日舉行的校長年度聘任暨表彰大會上任命59名校長,包括四所特選中小學,以及三所初級學院,其中24名為新聘校長。

特選中小學
立化中學:教育部學生髮展課程司督導處司長蔡慧燕
中正中學(總校):伊布拉欣中學副校長姚至軒
德明政府中學:中正中學(總校)校長陳英賢
菩提學校:裕華小學校長鄧麗君
初級學院
諾雅初院:教育部學校司高級顧問陳恩賢
淡馬錫初院:博文中學校長劉恩樂
維多利亞初院:教育部課程規劃與發展司英語與文學處司長劉瑞興

校長的任命和輪換過程使學校能夠從新的視角中受益,並使經驗豐富的校長能夠在學校之間分享最佳做法。
新加坡的校長將有機會接受新的挑戰,加強他們被任命為領導的學校的工作。
對於24名新委任的校長,教育部說,他們即將成為教育領導人,承擔更大的職責。
至於受委新校長職務的現任校長和教育部官員,教育部指出,這是對他們領導學校和引導師生能力的肯定。
教育部長陳振聲先生將於 12 月 3 日擔任校長聘任及答謝儀式的主賓,而教育署署長黃紹雄先生將向校長頒發聘書校長。在儀式上,教育部還將對原任校長的教育部總部退休校長和高級教育官員的貢獻表示感謝。
新加坡學校發展
早在2013年10月,時任新加坡教育部長的王瑞傑指出,「把有治校經驗而且口碑好的校長調任到鄰里學校(普通學校),一方面能讓校長汲取更多經驗並累積治校智慧,另一方面學校也受惠。」

他寫道,如果每一名教師都富有愛心,每一所學校都可以是好學校。王瑞傑強調,每一名校長都能得到整個教育部大家庭和校群的支持,讓他能取得最好的表現。
新加坡政府非常重視教育,在教育上的投入也非常大,每年的教育支出占GDP的4% 、財政收入的23%左右,這使得新加坡的公立學校在硬體設施上都有統一標準,差別不大。
新加坡教育資源均衡,每所中學的老師都由教育部分配,校長每6-8年輪換。即使上了普通中學,也依舊有考進亞洲排名第一大學——新加坡國立大學的機會。
中國教職交流輪崗
這項政策今年在國內也在試行中,當然新加坡跟中國情況完全不一樣,相當於一個市級單位大小的新加坡能調動所有學校,相對的中國也只能市區內互相調動,不太可能跨省跨市。
北京市今年下半年學期開始試行,對於距離退休時間超過5年的,在同一所學校服務滿6年的校長教師調換、輪換崗位。
一個學校教學好不好,取決於三個方面的因素:
生源質量
學校領導層的管理能力
教師的教學能力
生源質量本身就受限於當地教育水平,不存在哪個地方的孩子更聰明一說,最終還是看學校管理能力以及教師水平。

校長、教師輪崗制實施,將優質校的先進管理經驗和教學經驗帶到區域內的普校、渣校,普校、渣校的教育水平將得以快速提升,進而也能吸引優質生源。
「末位淘汰」
首先,要防止教師輪崗成為變相的淘汰制度。學校自己也會盡力留住好老師,所有老師都要輪崗。而且要從校長、特級教師、名師入手,這樣的輪崗才有意義。
人事關係
如果老師的人事關係不解決,老師在這裡永遠是「局外人」和「過客」。教師輪崗時,人事關係必須帶到這個學校,由這個學校的領導管理和評估。掌握人事關係對老師會有約束力,效果會更好。
區域不宜過大
只有有少數人喜歡到處打工,大多數人想要一份穩定的工作,教師也是如此。過遠的調離可能會對教師家庭造成不利影響。不應該跨地區、大規模輪崗,不要給教師生活製造困難,讓教師安心教書。
時間不宜過短
教學計劃大幅度變化,對學生對老師都沒什麼好處,教師輪調也應該保證一段時間的穩定教學。
最簡單的安排就是小學6年這樣的一個教學周期輪調一次,保證每個老師從低年級教到高年級,教完一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