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教育新政,新加坡中小學有哪些變動?
2019年將是新加坡政府教育機構和學校改革的一年,在教育部的指導下,新加坡教育(尤其是低齡教育)正朝著「鼓勵學生正在熱愛學校」的方向前進。
為此,在新的一年,新加坡新加坡教育部(MOE)宣布了一些針對中小學生的改革措施。
1.
從2019年開始,所有小學一、二年級的評估和考試都將被取消。教師將進行討論和測驗等小型評估工具來以評估學生的學習進度,並且不提供分數。
中一學生將從今年開始不再參加年中考試,只保留年底考試。小學三年級、小學五年級和中學三年級的年中考試將於2020年和2021年取消。
取消年中考試將為每個兩年制單元(P3和P4、P5和P6、S1和S2、S3和S4)節省多達三周的課程時間。
教育部表示,取消年中考試將為學生提供更多時間,學校將利用這段時間進行教學和學習。
在這段時間內,學校開設了各類活動或主題,讓學生決定讓學生決定所要進行的活動,以便從自主學習中培養樂趣,發揮自己的創意。

主管中小學的黃志明部長曾表明,創新是新加坡持續發展和邁向成功的關鍵,他鼓勵學校有意識地開發學生的創新潛能,騰出一些空間,讓學生自由探索。
2.
學生成績冊也不再反映班級和年級名次、同屆學生的最高與最低分等內容,以減輕過度的競爭。
為減少學生之間過度的競爭,學生每年領回的成績冊也不再顯示一些內容:包括班級和年級名次、同屆學生的最高分等。不僅會停止顯示學生在班級或同學中的地位,其他刪除的信息包括:
平均等級
最小和最大分數
不合格標記的下劃線和/或著色
年終成績及格/不及格
學科的成績
總體標誌
L1R5(英語加五門相關科目),L1R4, EMB3(英語,數學,最好的三門科目)和EMB1(初中)
雖然不會有成績單,但是報告中仍然包含一些衡量標準和信息,讓學生來判斷他們的相對表現,並評價他們的優缺點。
小學一、二年級的教師會使用定性描述詞來彙報學生的進步。這些包括行為、個人素質、形成教師的意見,以及參與以社區為基礎的和共同的課程活動。
教育部將為學校制定指導方針,每學期每門科目只應有一門考試,這一考試將計入期末考試分數。教師將使用評估工具,如工作表,課堂作業和家庭作業。
從2019年開始,成績單將不再顯示學生在班級中的地位。成績表亦不會列明類別/平均值、最低/最高分數、年終成績及格/不及格、科目平均成績及總成績等資料。
教育部長王乙康表示,刪除這些指標是有原因的,這樣孩子們就能從小就明白學習不是一種競爭,而是一種他們需要終生掌握的自律。
3.
自今年2月1日起,申請新加坡眷屬准證(Dependant's Pass)、長期探訪證(Long-Term Visit Pass)以及學生准證等新加坡長期居留證的12歲以下兒童,必須先向保健促進局提交曾接受白喉和麻疹疫苗的證件。
衛生部指出,疫苗能有效保護人們患上傳染病,這對較容易患上相關疾病的兒童尤其重要。一個擁有高疫苗注射率的人口也能形成有效的「免疫群體」,讓年紀過小或因特定身體狀況,無法接受疫苗注射的群眾受到保護。

近年來,在外國出生的兒童人口中,沒有或無法鑑定是否曾注射預防白喉及麻疹疫苗者人數有上升趨勢,當局因此決定收緊條例,規定將登記成為新加坡長期居民的兒童,事先提交相關疫苗注射證件。
因此,低齡留學生在申請准證時,如果還未達到疫苗注射所需年齡的孩子們的父母或監護人,必須在孩子們來到新加坡後,跟進為其注射疫苗。而對於已持有準證的孩子們在更新准證時,也必須出示注射過白喉及麻疹疫苗的證明。
而且,新加坡很多學校都把身體健康列為接受留學生的基本條件。留學新加坡除了入學通知書,還要提供體檢報告。這裡一般需要提供國際旅行健康檢查證明書和疫苗接種或預防措施國際證書。

教育立國的新加坡在留學市場一直備受青睞,2019年的中小學減負政策也將繼續提高新加坡的教學品質,低齡留學新加坡已經成為高凈值人群子女教育的最佳選擇。
然而,新加坡留學市場火爆也就代表著競爭激烈,對國際生來說,留學新加坡的難度是越來越大了。
依照目前的留學數據,通過AEIS考試再由政府安排進入中小學,對國內同年齡的學生來說,難度過大,即使經過專業教育機構六個月的培訓,通過率大約低於20%。尤其是目前的競爭環境,申請基數大幅度增加,今年的AEIS通過率預計會更低!
而更低齡更簡單的小一直入,在申請過程中,公民和PR可以優先兩個階段報名,也就意味著可以優先選擇政府學校,遠比一般國際生占優勢。
即使等到了國際生報名階段,家長也要參與抽籤才有獲得名額的可能。這樣的報名方式,國際生能取得一般小學的入學名額就很不錯了,進入政府小學對國際生來說幾乎是不可能的。

如圖所示,在小一報名時,公民和PR占絕對的優勢,非公民、PR的生源,只能在第三階段參與網上報名。如果不提交意向書,就無法在第三階段參加報名,但交了意向書卻並不代表孩子就能自動入學。
根據近兩年的報名情況來看,大多數名校在2C階段就已經滿額抽籤了,更別說3c了。就算有少數名額被保留到了3C階段,家長還要在激烈的抽籤過程中,與其他國際生家庭競爭,「勝出」才能拿到名額。
有了新加坡身份之後基本的報名入學不成問題,甚至可以利用一些機會為孩子爭取名校,甚至是政府小學。
所以,即使各位國際生滿足了申請留學的各種標準,那也只是跨過了最低門檻而已,具體能否留學成功、可以獲得什麼樣的教育待遇,都不一定。但是在整個教育體系裡,如果家長想儘可能為孩子爭取更多機會和公平的環境,一個PR身份是必不可少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