苦等50年新加坡公民申請終於批了!這些申請PR、公民的「潛規則」非知道不可

2020年05月25日   •   4萬次閱讀

新加坡一名53歲的男子,因父母都是戰俘,一出世就是無國籍人士,苦等50年,提升技能後,獲得新加坡公民權!

這個案例雖然特殊,但也給了想成為新加坡一員的大家一些參考,往下看,小編給你們一一解析~

50年間無國籍

這名現年53歲,一出生就是無國籍的男子叫Alrivers。Alrivers的父母是在樟宜監獄相遇,出獄後在新加坡定居。

Alrivers的父親是名波蘭海軍,在船隻於戰事中被轟炸後,被日本人逮捕和拘禁。而他的母親則是一名馬來西亞籍護士,當年由於幫助英國軍人而被捕入獄。

由於Alrivers的父母被歸類為失去外國國籍的無國籍人士,所以即使Alrivers出生於新加坡,但卻從出生起就被歸於無國籍。

Alrivers的姐姐則幸運的多,因為是在新加坡獨立之前出生,所以她獲得新加坡公民權。而他和妹妹出生在新加坡獨立後,所以都是無國籍人士。

小編不禁感慨,出生的時間也是門「技術活」啊!

據悉,Alrivers21歲那年,服完兵役後曾有幸地收到過「公民邀請函」。但由於他當時想跟姐姐和姐夫移民到澳大利亞。所以拒絕了這個機會!

Alrivers對此解釋道,當時的自己沒工作也沒房,因此決定跟隨自己的姐姐和姐夫移民澳大利亞。

Alrivers姐姐一家人最終並沒有移民,因此Alrivers此後的30年都持著藍色的無國籍身份證。

他對此表示說:「我不想拒絕當新加坡公民的機會,但是我沒有選擇。」

一失足成千古恨。Alrivers想不到的是,錯失了那個機會後的30年來,自己不得不為爭取新加坡粉紅色的身份證而苦苦努力。

提升技能後,終獲公民權

據悉,Alrivers曾在新加坡警察海岸保衛處任職長達14年,但10多年來,公民權申請一直遭到移民與關卡局拒絕,而家中已累積了一疊疊的拒絕信函

Alrivers還表示,自己一直希望能夠給家人安定的生活,但15年來,自己與越南籍妻子一直延後生育計劃,就是擔心一旦孩子出世也會遭遇同樣的情況---無國籍。

後來,在一次面試中,一名移民與關卡局官員向他提出提升技能的建議。所以,Alrivers花了三個月、約2500新元,拿到了健康科學學院認證( Institute of HealthSciences)的新技能資格證書,正式成為一名手術助理。

自那以後,他獲得了更高薪資的職位---在婦幼醫院擔任手術室技術助理。之後他再次提出公民申請。

在2017年的5月21日!Alrivers與大約140個新公民一起,唱國歌、宣誓,終於是一名名正言順的「新加坡人」了。

這裡不得不劃重點!Alrivers花了整整50年的時間申請都失敗,但當他提升了自己的技能後竟申請成功了!不得不說,不斷提升自己是很有必要的!!!

李總理和部長給你支招

那麼很多人就想問啦,是不是光提升技能或者學歷就可以了呢?具體究竟要怎麼樣才能更穩妥地將新加坡的綠卡申請下來呢?申請又要注意些什麼呢?有沒有什麼小竅門呢?

其實李顯龍總理在某小學舉辦的新公民宣誓儀式上就曾給大家支過招!李總理曾表示若想要申請到公民權,必須做到以下幾點:

1. 能夠和諧地融入社會

2. 掌握能力和技能

3. 為經濟做出貢獻

4. 把心放在正確的地方

李總理還表示,新加坡是一個和諧的多種族多宗教的國家,也是一個公平和公正的社會,人們可以通過努力工作來換取成功的機會

而除了李總理,協助管理人口及人才署的總理公署高級政務楊部長也曾發表過相關言論,她表示,新加坡引進外來移民政策的步伐,保持平穩中

此外楊部長還表示,在成功申請到公民權的人中,他們大多數都是在新加坡居住超過5年以上的成年人看來在新加坡居住的時間也是關鍵哦!

雖然總理和部長都支了招,但真要去申請新加坡綠卡的時候,還是有很多小夥伴摸不著頭腦,無從下手。在這裡小海給整理了一些申請綠卡的過程中比較關鍵的一些因素

1 年齡

新加坡是個老齡化社會,所以年輕人們通過的幾率更高。申請人年紀輕,自然意味著他們會有更多的時間可以為新加坡「做貢獻」。

2 職位

申請人的職位越高,工資越多,通過的幾率就越高。畢竟好的馬仔易找,強悍的扛把子難尋。

申請人職位越高,那他(她)就越不可替代,新加坡就越想把他(她)留下來。

3 學歷

同樣地,高學歷人才也是稀缺資源。不過這並不是唯一標準,小編就聽說過博士夫婦一起申PR,一起被拒的人間慘劇。

4 行業

新加坡越來越重視知識密集型產業,所以研發人員或者朝陽產業從業人員通過PR的幾率更高一些。

5 居住時間

雖然在新加坡工作半年後就可以申請PR了,但是最好還是稍微等一等。等待時間因申請人持有準證的種類而異:EP最好等3年,SP最好等4年。

6 家庭關係

有長住新加坡的直系家庭成員是很大的加分因素,比如父母或者配偶之類的。

7 回饋社會

義工和捐獻是很大的正面因素,這表示申請人願意在工作之外為新加坡社會添磚加瓦。

不過需要注意的是,一次性捐款或者偶爾做一次義工並沒有益處,這會讓ICA認為你是為了通過申請才做的,都是套路,沒有真誠。

8 推薦信

如果能找到本地「德高望重」的重要人士為你寫推薦信,那自然再好不過。

9 融入新加坡

之前有新加坡議員建議,PR的申請條件應更加嚴格,可以在現有程序上讓新加坡人和社區也參與批准程序,比如要得到5至10名新加坡人的支持。

雖然這僅僅是建議並沒有實施,但是融入新加坡社會還是很重要的因素之一。如果申請人母語不是新加坡四種官方語言之一,那麼最好學習其中至少一種並取得相應的證明。對於中國來新人士來講,流利的英語也是很重要的。

10 簡歷

ICA每年審查的PR申請數量巨大,所以如果在申請表上附上一張兩頁的簡歷,標示出所有的重點,會有比較大的幫助。

-END-

5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