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個留學黨在最初的留學階段,都有一些難以忘懷的窘迫場景。
留學新加坡,喝咖啡是每天必須的事情,當然是不會去STAR BUKER那樣的高大上地方喝咖啡了。更多的是去那種沒有空調的咖啡店,價格便宜,$1.3左右一杯。如果是喜歡喝當地的咖啡,就要了解新加坡的獨特語言和咖啡店文化。

囧境一:不會點咖啡
本地咖啡店語言中參雜著華語、華人方言、馬來語和印度語。

咖啡在咖啡店就叫Kopi,茶叫做「Teh」。
在Kopitiam,各式各樣的咖啡和茶都有一套系統的叫法,比如:Gao是少加開水的比較濃的咖啡或茶,Gao是台語的「厚」;O是台語的烏,這樣的咖啡是只加糖不加奶;C則是加煉奶,C代表煉奶品牌Canation;而O Konsong是無糖無奶的飛沙走石款,因為Konsong是馬來語裡零的意思。 Siew Dai則是少糖的意思。請看下圖

印度人和華人沖泡咖啡和茶的區別
咖啡店最常見的咖啡主要是華人和印度人泡製的兩種類別。

印度人泡茶,是將煉乳奶和茶在大鐵杯內攪均,然後在大鐵杯和玻璃杯之間反覆倒入沖泡,之後才倒在玻璃杯,所以,茶杯上有一層泡沫,不用小茶匙攪拌煉乳了。
囧境二:吃頓麥當勞也有囧事
剛到一個新的地方,我想多數留學黨都會選擇去麥當勞、肯德基吃飯。一來食物比較熟悉,二來點餐比較簡單,避免出現尷尬。話說一同學第一次去吃McDonald,結果進去後一緊張,大聲說了句:I want to this han baobao,邊說邊指。對方一時不知所措,我那同學又重複了n遍...

囧境三:不能亂猜公司名
同學實習期,剛上班不久,有個公司的A/R打電話來催支票,我循例問了一下他是哪間公司打來的,那男的很有禮貌的說:「This is xxx calling from Beach Brother." 聽懂了很開心,不過由於對公司名字還不熟,心想先用筆記下來公司名,省得等下忘記了,正得意忘形之間,順嘴開始拼寫人家公司的名字,還說得一本正經:"b.i.t.c.h......bitch, correct?"。。。。。那男的終於還是沒能忍住怒火,近似於怒吼似的對我喊道:"NO!!! B.E.A.C.H.....BEACH!!!!!!"
接下來的一年裡,沒再跟這間公司有過任何生意往來...
(趕緊查詞典bitch 是什麼意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