綜上來看,shopee和lazada的戰鬥背後,其實就是騰訊和阿里在東南亞的布局角逐,二者已經在全球範圍內的多個領域展開激烈的競爭。
東南亞電商市場火爆 但如何看待其中的機遇和風險?
不可否認,東南亞電商市場的火爆帶來的機遇。
據谷歌和淡馬錫聯合研究指出,到2025年,東南亞網際網路經濟價值預計將超過2400億美元,比2018年的首次預測高出400億美元。屆時,東南亞電商市場價值預計將達1020億美元,占該地區網際網路經濟總價值的40%以上。
隨著中產階級人口的不斷壯大,東南亞電商市場無疑會越來越受歡迎。中產階級人口的增加,意味著人們可支配收入的增加,有更多的消費支出。此外,東南亞地區年輕人口和網際網路的普及率的升高,成為今後推動網購銷量一路飆升的主要動力之一。這樣看來,東南亞市場仍然具有不錯的發展想像力。
但這並不意味著Shopee、Lazada這樣的中國出口電商企業在這裡便是毫無暗涌,危機同樣潛伏於內。

差異化明顯便是首當其衝的問題。要求電商平台要基於不同國情的國家展開本土化運營,無形之中會增加公司的運作阻力。東南亞6個國家各國的宗教人文都有明顯差異,甚至於同一款產品在不同的國家,當地消費者的搜索關鍵詞也會存在差異化。也正基於國情不同,Shopee在7個市場都推出了獨立的APP,這樣才能更加了解本土的員工進行本土化運營。這也是其起步晚但是目前能夠跑在Lazada前面的重要原因之一。
此外,貨到付款的交易方式仍是主流,對於電商平台來講會需要面臨極大的資金風險和流轉問題,同時這一交易方式也會催生拒收和退換貨的高風險。最值得一體的是,隨著電商市場的持續發展,東南亞各國政府都希望從中分得一杯羹。2018年,部分東南亞國家已經考慮過對電商交易徵稅增加了政策方面的一些風險。
更沒法迴避的便是競爭。電商永遠不會是一成不變的行業,例如印尼的tokopedia、bukalapak,越南的tiki、Sendo,泰國的Central都是shopee和lazada的有力競爭者。此外,還有許多不知名的平台正在湧入和發展。隨著東南亞的物流、支付、通信等基礎設施的完善,會有更多競爭者加入這場電商戰爭中。
綜合來看,隨著東南亞電商市場的逐漸成熟,未來的競爭也會變得激烈。對於中國的出口電商企業而言,這一市場也並不是波瀾平靜的汪洋藍海,在面對巨大機遇的同時也存在著諸多挑戰。只不過,短時期內Lazada及Shopee的頭部位置仍難以撼動,但未來的格局仍然存在多種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