論世界名城中,新加坡真是當之無愧的親子旅行勝地!

必選坡縣親子游的6大理由
1
無時差
新加坡其實位於東七區,但是為了和東南亞國家貿易工作便利,採用東八區的時間。也就是說,新加坡和我們不存在時差,因而不會影響正常的生活作息,對孩子大人都很友好。
2
地方小,車程短
從上海直航新加坡5個小時,相比歐洲可是近多了,而且新加坡好在實在太小了,整個國土面積為724.4平方千米,和6340.5平方千米的上海相比,新加坡就是半個多浦東新區的大小,東西海岸間也不過只有1小時車程,江湖人稱「坡縣」,景點間距離小,交通方便。

新加坡在地圖上看就是這麼個小紅點

新加坡人就稱自己的國家為小紅點
3
安全
坡國是全世界治安最好的城市之一,名偵探柯南《紺青之拳》中的「恐怖襲擊」簡直是鬼扯。在新加坡破壞公物(包括塗鴉、噴漆、標記或刻印於任何公共或私人財物)都會受到鞭刑處罰。

敲黑板!重點名詞解釋——
鞭刑:由經過訓練的身材魁梧高大、體格健碩的專業人士(有時候甚至是武學高手),以雙腳為中心轉軸,用全身所有的力氣揮鞭而下,以達到最低時速160千米和至少90公斤的打擊力道,打在罪犯屁股上以達到疼痛最大、創傷最小的刑罰。
更不論搶劫、性侵、攜帶武器等等了,嚴刑峻法讓人根本不敢以身試法。在新加坡,包包非但不用刻意背在胸前和身側防盜,當地居民在餐廳里甚至習慣用包包占位,再去排隊買餐點。
4
酷
充滿想像力的建築,比如金沙酒店、達士嶺組屋、南洋理工大學、擎天巨樹、還有可愛漂亮的店屋們,都在勾著手指頭,召喚你去新加坡。
往右滑看更多有趣建築
而且新加坡還是花園中的城市,鏡頭之下皆是美景,道路兩旁的林蔭蔽日,天橋下、欄杆邊、房屋屋頂、建築圍牆上,一切可能生長植物的角落爬滿了青藤和綠葉。
治癒系漫步,你值得擁有。

新加坡皮克林賓樂雅精品酒店
新加坡島中央是自然保護區,有多條徒步路線,發現神奇植物、偶遇林間小動物,可以帶著孩子融入有趣的大自然。
5
好玩又寓教於樂
聖淘沙島的環球影城與海灘,世界十佳動物園之新加坡動物園以及全球第一個夜間動物園……大朋友小朋友看了high到根本停不下來。

環球影城
而且新加坡非常重視兒童體驗和教育,景區往往包含多種兒童體驗項目,活動設計符合兒童認知,讓孩子和家長都能盡興。

新加坡國家美術館內有許多兒童互動區

6
語言零障礙
新加坡74.3%是華人,13.4%是馬來人,9%是印度人……英語、華語、馬來語、泰米爾語都是官方語言,當地人基本可以在英語和母語中切換,且華人比例高,自由切換中英文,交流起來完全無障礙。
「跟著Wolly游世界」第一輯面世後,工作室的後台常常收到讀者的簡訊:「有沒有《這才是新加坡》?」工作室在這裡為大家整理了新加基礎背景知識和自由行遊學錦囊,幫助大家玩轉人文新加坡。要買新書的請直接拉到文末掃碼購買!

坡縣人文親子旅行錦囊
1
全年高溫多雨,植物高大繁茂
——感受教科書式的「熱帶雨林氣候」特徵
【熱帶】
新加坡位於北緯1°18′,距離赤道僅僅只有136.8千米,強烈的太陽輻射讓新加坡成為一個「只有夏天」的熱帶國家。一年四季去新加坡都得穿短袖。
【雨】
新加坡是馬來半島盡頭的一個島國,海水河流樹木蒸發的水汽量大,經常給新加坡帶來不期而至的降雨。所以,新加坡的降水量是北京的四倍。去新加坡,雨具必備。

還記得我們小時候做的地理選擇題嗎?
【林】
充足的光照和充沛的水分,讓這裡的植物長得又高又大。還能遇到熱帶雨林氣候中植物標誌性的板狀根。

板狀根
相關推薦景點
01
整個室外景點
其實在整個新加坡遊覽的行程中都可以引導小朋友關注天氣情況,爸爸媽媽可以讓孩子記錄每天的氣溫和下雨的時間,直觀感受下降水量,這樣就能幫助孩子形成更深刻的記憶。

在《這才是新加坡》配套旅行手帳中,小朋友可以記錄新加坡的下雨情況。在下雨時畫上水柱,暴雨時畫高的水柱、小雨畫矮矮的水柱,體現降雨量的變化
02
萊佛士店屋
氣候特徵決定建築風貌,萊佛士店屋的連廊設計,會為你擋住強烈的日曬和瓢潑大雨,爸爸媽媽帶著孩子在連廊內避雨穿梭時,可充分引導孩子思考店屋設計的智慧。
03
中央保護區徒步,感受高大的植物,尋找板狀根
麥里芝水庫徒步線路,長約6千米,耗時2至3小時。這裡有一座樹頂吊橋,高25米(約8層樓高),長250米,連接了麥里芝水庫兩個最高的山丘。從橋上可眺望遼闊的風景,近距離欣賞動植物生態,看到稀有的鳥類、爬行動物和植物等。

麥里芝水庫樹頂吊橋
2
魚尾獅為什麼會是新加坡的標誌?
世上本沒有魚尾獅,1964年,時任Van Kleef 水族館館長的Fraser Brunner先生設計出了魚尾獅的造型,兩年後被新加坡旅遊局採用,作為新加坡的標誌性形象。
獅頭代表新加坡的另一個名字「獅城」。相傳巨港(即室利佛逝首都)王子烏他馬某天外出狩獵時,看到一頭極為俊美、非常強壯的「獅子」。王子認為這是一個吉兆,於是決定在發現「獅子」的地方建一座城市,稱它為Singapura,即梵語 「獅城」的意思。
而魚尾則代表新加坡曾經是個小漁村。

《這才是新加坡》 內頁搶先看
相關推薦景點
01
魚尾獅公園&聖淘沙島英比奧山
新加坡共有7座魚尾獅雕像,分別是魚尾獅公園2座、聖淘沙1座、花柏山1座、宏茂橋2座、新加坡旅遊局總部1座。
其中魚尾獅公園的2座最為著名,由新加坡著名雕刻家林浪新先生和他的孩子們共同創作完成。

魚尾獅公園中的大魚尾獅

在大魚尾獅背面還有一隻小魚尾獅
另外,聖淘沙島英比奧山頂景區的魚尾獅塔是新加坡最大的魚尾獅,高達37米。每天早10點至晚8點,遊人們可以從內部攀登上魚尾獅,從魚尾獅的「嘴」里俯瞰聖淘沙島上的美景。

聖淘沙島上的魚尾獅
3
是誰改變了小漁村新加坡的命運?
——鋪天蓋地的萊佛士(Raffles)!
1819 年 1 月 29 日,英國人萊佛士登陸新加坡。他發現新加坡處在連通太平洋和印度洋的交通要道上,便與當地的統治者天猛公談判簽訂條約,在新加坡建立自由港。讓沒落的小漁村,快速發展成當時東南亞貿易中心。

萊福士畫像
自由港新加坡吸引了中國、印度、馬來群島和更遠地方的移民前來,奠定了現在新加坡多元文化的格局。華人、馬來人、印度人、歐亞人(移民來的歐洲人和亞洲人的混血兒)至今是新加坡的四大族群。

萊佛士還為新加坡制定了早期的城市規劃,他把新加坡河兩岸劃分成不同區塊,供不同國家的人們居住,以避免民族間因文化差異產生摩擦衝突。這就是牛車水(chinatown)、小印度、甘榜格南不同區塊風貌差異的成因。

萊佛士規劃,也叫傑克遜規劃,是1822年根據萊佛士的想法測繪、設計的
對了,萊佛士還把當時新加坡河南岸地勢低洼潮濕的沼澤區域劃為商業區,也就是今天新加坡最繁華的CBD——萊佛士坊。
新加坡人敬重萊佛士,所以你能在新加坡看到許多以萊佛士命名的地名。
相關推薦景點
01
新加坡河
1819年時,萊佛士就是從新加坡河登陸,因而新加坡河邊佇立著它的紀念雕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