童星出身的謝靜儀、芳榕和林詠誼是如何與戲結緣?這三位鄰國新加坡演藝圈新生力軍接受《聯合早報》訪問,分享她們當童星的經歷,以及對演藝事業的期待。
(新加坡6日訊)小星星,亮晶晶,若把演藝圈比喻為一片天,有的藝人是恆星,閃閃發亮,長久照耀天際,照亮其他星星;有的是流星,一划而過但很美麗。童年有個期限,童星仿如流星,他們天真無邪,或機靈可愛,或楚楚可憐,讓觀眾傾心,為一部作品追加星星。
童星長大後,未必選擇繼續從影,大多轉向另一片天。《聯合早報》找來三名在線上的「昔日童星」謝靜儀、芳榕和林詠誼,請她們分享當童星的經歷,以及回流演藝圈發展的原因。

謝靜儀在第一部華語劇《過好年》中,被資深演員陳澍城打了一巴掌。(受訪者提供)
謝靜儀3歲入行 對演戲的熱愛愈發濃烈
若算上當童星的經驗,24歲的謝靜儀已出道21年。她3歲出道當模特兒,拍攝過不少平面廣告和時尚雜誌照;9歲開始演戲,演藝履歷精彩,拍過本地電影《881》《大世界》,電視劇《過好年》《走進走出》《查某人》和英語劇「Fighting Spiders」等。她演過金馬影后楊雁雁和電視藝人郭舒賢的童年版,12歲時甚至超齡演出,扮演楊志龍身懷六甲的妻子。她曾是「獅城小美後」,代表新加坡遠征美國猶他州參加國際聯合青年美姐比賽,年紀輕輕已見過世面。
謝靜儀接受《聯合早報》專訪時說:「我很小的時候,媽媽就帶我上歌唱和模特兒課程,她看出我很喜歡拍照,3歲就帶我去廣告公司試鏡,之後拍了很多平面廣告和雜誌照。」謝靜儀當年會被劇組相中,也因母親將她的資料放上試鏡網站。她笑說:「媽媽看到我在台上很開心,可能她以前也有點發明星夢吧。」

謝靜儀拍了英語劇「Fighting Spiders」後愛上演戲。(受訪者提供)
她的第一部華語劇是陳澍城、瑞恩、陳泓宇等主演的《過好年》,「第一部戲就被澍城大哥打了一巴掌,所以記得很清楚。背劇本對我來說不會太難,感情戲的掌握就比較難,被打一巴掌的表情我做不到,導演後來叫澍城大哥真的打我,我事前不知情,被打後,情緒就來了。 」
謝靜儀10歲時在新加坡導演陳子謙執導的歌台題材電影《881》中,扮演小時候的「大木瓜」楊雁雁,「我只有一場戲,不過那是很好的經驗,第一次到電影片場覺得蠻壯觀的!我客串過《大世界》,演楊志龍的老婆,還放了假肚子,要拍一張懷孕的照片,那時候我差不多12歲!」她笑說,並非所有當時合作過的前輩,都認出她是昔日的童星,「(莊)米雪和各評大哥認得,我在《查某人》里演過他們的女兒,所以他們到現在還會叫我女兒。」
談到當童星是否影響學業,她噗嗤一笑後說:「應該有!那時候很喜歡演戲,精神都放在演戲上,有書不讀,更想讀劇本。」何時決定當演員?她說:「大概中一的時候。演』Fighting Spiders』時就很喜歡演戲,覺得以後要一直拍戲。我從小就被放在拍戲的環境里,看著大家在片場工作,享受著我在做的事,既然喜歡,就覺得可以多放一點心思繼續做。」
當童星助她累積演藝經驗,表演時更放得開,卻也有必須掙脫的框框。她解釋:「人們會留有既定印象,他們眼中的我是鄰家女孩,或者是誰的女兒誰的妹妹,仍然給人穿校服的感覺,還覺得我是18歲,長不大。」
謝靜儀明白轉型需要時間和努力,她2016年暫時卸下演員身份轉行當新航空姐。 「那陣子我的事業卡住了,人家對我的印象就是這樣,不懂要給我什麼角色,不敢嘗試用我。我就用那兩年時間找自己,讓自己進步,希望讓人看到不一樣的我。」
2018年,她回歸電視圈在電視劇《西瓜甜不甜》里飾演小露性感的模特兒兼跆拳道高手,「不再是學生角色,我很享受,也因為隔了兩年再回來拍戲,感覺挺超現實的,特別享受。」
謝靜儀在社交媒體上,也不吝於展露好身材,她說:「我試著調整所呈現的形象,用社交媒體展現不一樣的自己,讓別人看到我原來長大了,可以嘗試不一樣的風格。」
離開演藝圈的兩年,她心中的那把火未滅,反而越燒越烈,「我喜歡飛,但會一直想回來,心會痒痒的。拍戲那種腎上腺素上升(adrenaline rush)的感覺是其他工作所沒有的,我嘗試了很多別的工作都找不到那種感覺,我很喜歡在片場和鏡頭前的感覺。」
謝靜儀的上一部8頻道劇是一年多前的《心點心》,她今年將推出搭檔午言媒體同門宗子傑、崇喆等演出的青春劇《水漾少年》。
芳榕演戲 把歡樂帶給觀眾

芳榕(左一)曾與香港演員宣萱(左二)在英語劇《奉子成婚》合作。(受訪者提供)
24歲的芳榕在播映中的電視劇《單翼天使》里飾演阿姐鄭惠玉的女兒,千金女落難,角色有記憶點。不知觀眾有沒有發現,芳榕曾是童星?她4歲當模特兒,7歲開始演戲。
芳榕的第一部劇是英語劇「Coming Home」,此後演了《一切完美》《書包太重》《跳浪! 》等劇集,2007年憑《愛·特別的你》入圍《紅星大獎》的童星獎「青蘋果獎」。她10歲左右演過本地導演陳哲藝的短片《阿嬤》,12歲左右演了梁志強的電影《錢不夠用2》《嚇到笑》。

小時候的芳榕活潑開朗。(受訪者提供)
回憶當童星的契機,芳榕在專訪中說:「我的表姐在媒體業工作,她有一個廣告需要找一個小女孩,那時候我4歲,很活潑開朗,學芭蕾,上音樂課程,她於是推薦了我。」她的第一部華語劇是陳漢瑋、白薇秀等主演的《愛·特別的你》,在劇中扮演陳麗貞的女兒,角色破格,演一名弱智小女孩,在她記憶中,那個角色非常好玩。
不過,芳榕並非在童星時期就立志當演員。 2016年之前,演戲對她而言是玩票性質,直到四年前她才改變想法,當時也多虧鄭斌輝的推薦。她分享道:「我在5頻道的』The Hush』演斌輝的女兒,他那時候把我推薦給新傳媒星藝經紀。我在大學念的是心理學,當時思考著自己能做什麼,我想要幫助人,讓人們笑,覺得當演員有更多機會這麼做,既然機會在眼前就決定試試看。到目前為止,我覺得很好。」
投入時間把戲演好
芳榕樂於帶著「童星出身」的標籤在演藝圈發展,認為這是她與眾不同的地方,「工作上,現在很少人提起我曾是童星,所以沒有壓力。觀眾方面,有人記得我小時候演過戲,說看著我長大,為我加油。」相比從未演過戲的新人,芳榕因童星經驗而不是一張白紙。她說:「在片場比較技術性的部分,我已經明白怎麼做了,知道要站哪裡,怎麼找位,可以多花一點時間演好戲,這就是從小演戲的優勢。」
芳榕願意等待好角色,現階段不介意扮演女兒或學生妹,「我能做的是繼續演好我的戲,繼續進步。有些東西是需要時間的,當我比較成熟時,自然會接到比較成熟的角色。我會繼續努力,等待對的時機。演年輕一點的角色是為日後準備。」
芳榕去年從私立大學畢業,並簽約新傳媒,由兼職轉全職。同一時期,《才華橫溢出新秀》的新秀們也入行。問她怎麼看待《才華》新秀入場,她說:「我覺得這是好的,更多人一起演戲,讓演藝圈更有生氣。本來有一部戲要開拍,是跟《才華》女新秀合作的,很期待,但拍攝已因疫情推遲了。」
曾奪三「青蘋果獎」 林詠誼為演戲義無反顧

林詠誼當了六年的童星。(受訪者提供)
20歲的林詠誼笑說,或許從父親為她取名的那一刻,已註定她會當演員。父親是香港演員袁詠儀的粉絲,故把女兒名為「詠誼」。
長相甜美的林詠誼15年前出道當童星,在2009年至2011年的三屆《紅星大獎》,分別憑電視劇《一切完美》《團圓飯》和《過好年》連拿三座「青蘋果獎」,演過的作品包括《小娘惹》《刑警二人組》《幸福雙人床》《手足2》《雙子星》《破天網》和電影《割愛》《綁匪》等。
林詠誼兒時被母親帶到加利谷山(電視台舊址)參加中文戲劇課程,上課時被一名監製相中,認為她適合當童星演員。她的第一部戲是鄭斌輝、戚玉武、歐萱等主演的《刑警二人組》,當中一場被綁架的戲,令她挨導演罵。她憶述:「我真的很新,不知道拍戲的時候不可以看鏡頭,所以我一直看鏡頭。那場戲蠻』凶』的,須要一直哭。導演有點不耐煩,我又不聽他的話,被他罵了幾次,所以還記得。」
但她當時未被罵退,反而覺得演戲是好玩的事,跟帥氣漂亮的演員演戲也令她興奮,「我很喜歡劉子絢和歐萱。歐萱演過我的芭蕾舞老師,拍戲的時候就一直看著她,覺得她真的很美,有』被閃到』。」
林詠誼當了六年的童星演員,期間遇上熱情粉絲到她的面簿及詢問她的朋友要電話號碼,令她有點害怕。 12歲至18歲時,她專注於學業,未在熒幕上亮相,但戲癮一直在。從新加坡藝術學院(SOTA)畢業後,等待上大學之前,她主動聯繫當年的電視台選角組前輩,才「重新入行」。

林詠誼拿過三座《紅星大獎》「青蘋果獎」。(檔案照)
當演員是唯一夢想
林詠誼不認為童星身份是羈絆,「觀眾朋友記得我是我的榮幸,代表小時候的戲讓他們印象深刻。當我嘗試不同的角色,觀眾對我的看法有變,說明我做得好,如果沒變,就是我做得不好。」
對於童星經驗的優勢,她認為:「我從小就有很強的工作道德,因為媽媽一直跟我說,去演戲的時候沒有準備好或演得很爛,不只影響到自己,也影響到現場那20多個人,所以我很自律。」
林詠誼前年加入電視台時,仍是南洋理工大學傳播與信息學院學生,近期透過《迴路網》與《單翼天使》兩部劇與觀眾見面。對未來的期許,她興致勃勃地說:「想跟很多很多演員和導演一起合作,向他們學習,一直進步,也很想嘗試不同角色,如』黑暗系』角色,帶點神秘,現在演陽光、活潑可愛的角色也很好,但如果沒演不同角色,我也不算是演員。」
當演員是她的唯一夢想,倘若等不到破格的角色,她也不會放棄,「可能有點理想化,但我願意一直等。拿到什麼角色都會努力去做。因為熱愛演戲,我什麼都可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