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董姿彥三度演出《聊齋》音樂劇。(照片由實踐劇場提供)
(新加坡訊)董姿彥自嘆「衰老了」,或最後一次演《聊齋》。
實踐劇場原創音樂劇《聊齋》日前在上海文化廣場劇院上演。這是董姿彥第三度飾演狐女嬰寧,她在上海接受《聯合晚報》電話訪問時自嘆體力不如從前:「現在衰老了,動作沒那麼靈敏。」
《聊齋》曾於2010年和2016年在新加坡上演,編劇吳熙借鑑蒲松齡《聊齋志異》許多故事,發揮天馬行空的想像力,編寫出屬於新加坡的《聊齋》故事。

圖:藝人面子書
每天都有新的傷
董姿彥受訪時坦言:「因為這是一個狐狸角色,動作要靈敏,腳步要輕盈,2010年和2016年演出時,要做敏捷的動作還比較容易,但現在的身體狀態,覺得比較辛苦,每天都有新的傷,像是拉傷腰,膝蓋不好。」
她也笑說:「37歲還要演18歲的姑娘,也說不過去。所以這一輪的演出,可能是我最後一次演《聊齋》了。」
雖然動作不如從前,但董姿彥認為情感的詮釋卻比之前豐富,算是彌補了肢體上的不足。
「嬰寧這個角色是在探索什麼是愛,2010年第一次演出時,從字面的描述和對劇本的解剖,對角色有一種理解,但隨著我個人的成長,對『愛』的解讀也更深了。」
董姿彥也說:「2010年和2016年的演出,我還沒有參加《中國新歌聲》,現在人生歷練多了,舞台上的自信和成熟度也增加了。」

圖:藝人面子書
相信中國觀眾能接受
這部音樂劇顛覆了蒲松齡的經典《聊齋志異》,在新加坡上演時觀眾反應熱烈,這次去到上海,董姿彥坦承面對陌生的觀眾,心情是戰戰兢兢。「觀眾會不會覺得我們的作品不倫不類?還是會覺得很新鮮?」
不過她以自己參加《中國新歌聲》的經歷,相信觀眾能接受他們的演出。「從我參加比賽的經歷,我覺得中國的觀眾越來越開放,對新的東西比較願意接收。像我參加《中國新歌聲》時的爵士演繹,也是拿經典歌曲改編,觀眾都很喜歡。」

圖:藝人面子書
比起開個唱 演音樂劇更具挑戰性
談到演音樂劇和開個人演唱會,哪個比較具挑戰性,董姿彥說:「肯定是音樂劇。」
她解釋:「雖然演唱會所有焦點都在我身上,但畢竟是我的舒適圈,歌曲是我能駕馭的。但音樂劇的角色和歌曲是以故事為主,不是以我的能力為主,我要跨出舒適圈。像這次《聊齋》的歌曲,音域比較廣,我唱的雖然是抒情搖滾,不是激烈的搖滾,但也不是我熟悉的。」
不過她很享受音樂劇的團體工作模式,也因此願意推掉其他邀約來演出,並和公司說好,每年要參與至少一部音樂劇或舞台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