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好的大批遊客呢? 全球旅遊市場逐漸復甦,中國遊客仍三三兩兩

2023年07月12日   •   2萬次閱讀

新加坡旅遊局數據顯示,今年首五個月,只有31萬名中國遊客到新加坡遊玩。(路透社)

作者 許耀泉

《三國演義》里有這樣一個情節:赤壁之戰爆發前,周瑜煩惱著如何擊退曹操的83萬水軍,一度吐血昏厥,但諸葛亮給他寫了一帖16字藥方,讓他立刻好了起來:

欲破曹公,宜用火攻;萬事俱備,只欠東風。 大約1800年後的今天,世界旅遊業正期待著在新冠疫情之後全面復甦,卻同樣欠缺一股東風:中國遊客

根據彭博社整理的數據,今年五月入境東南亞五個國家的中國遊客,只是2019年冠病暴發前的14%至39%。

其中,泰國已預計無法達到今年迎來700萬名中國旅客的目標,實際數字預計最多只有500萬。

印度尼西亞證券行Bahana Sekuritas也指出,隨著中國遊客大幅減少,旅遊旺地峇厘島五星級酒店的需求也在今年1月至5月間下滑。

馬來西亞和新加坡一樣,是較受中國遊客歡迎的東南亞旅遊目的地。圖為檳城喬治鎮街景。(海峽時報)

據廣之旅國際旅遊一名邱姓職員向彭博社透露,即使是新加坡和馬來西亞等較熱門的目的地,中國遊客所預訂的夏季旅遊配套也只是大約疫情前的30%。其他地點的預訂率(如泰國)則只有10%。 三大因素壓低中國出境旅客人數 說了這麼多低迷的數字,下一道問題自然是:為什麼?

彭博社整理出三大原因:

1. 中國經濟復甦沒有預料中的快:這不是中國獨有的問題,世界各國紛紛收緊貨幣政策,意味著全球經濟增長的前景將相應低迷。

洛桑酒店管理學院(EHL)副教授陳勇在今年稍早前撰寫的一篇評論指出,旅遊業增長主要依賴兩個因素:全球經濟良好,以及消費者可支配收入增加,缺一不可。

說得簡單些,就是大家再想出國,也得先看看荷包里有多少錢。

2. 中國國際旅行團數量減少:中國文化和旅遊部的數據顯示,在2023年第一季度,出國的中國旅行團只占了1.6%,2019年同期則有30%。

中國旅行團團員在泰國曼谷大皇宮地下道集合。(海峽時報)

3. 航班增加的速度不如預期:航空分析公司睿思譽(Cirium)的數據顯示,中國到區域國家的國際航班數量雖然正在增加,但大部分航班仍與疫情前的水平相差甚遠,唯獨新加坡是例外

即便如此,根據新加坡旅遊局數據,今年1月至5月的中國遊客人數只有31萬901人,與2019年同期的155萬人不可同日而語。

中國遊客:新加坡好貴!

除了以上的宏觀因素,《海峽時報》也向一些中國旅客了解他們選擇到峇厘島和泰國普吉島度假的原因。

原來,對新加坡物價喊貴的不只是我們這些小市民,連部分中國遊客都覺得吃不消!

34歲的廣告執行員李曄璟(音譯)趁著五一長周末到印尼的科莫多島、峇厘島和爪哇島遊玩,他預計,如果選擇新加坡,他的開銷會翻倍。

他告訴《海峽時報》: 「我如果到新加坡,就會想參觀環球影城、動物園和夜間動物園這些景點,但它們都不便宜。疫情過後,我的儲蓄也減少了,所以不想花太多錢,想去些更物有所值的地方。」

新加坡環球影城的一日門票要價至少60元。(海峽時報)

28歲的王瑞嫻(音譯)在五月從北京飛往馬爾地夫時,在新加坡轉機,因此只待了一天,還是被這裡的交通費用嚇了一跳。

她直言:「德士計費器每跳一次,我的心也跟著跳一次。」

即便如此,業內人士還是有信心,今年下半年會有更多中國遊客出遊。

其中,負責辦理到新加坡、馬來西亞和泰國的中國旅行團的劉琪(音譯)告訴《海峽時報》,中國國內最近暴發新一波疫情,可能影響了國際旅遊的增長。

但隨著這一波疫情消退,加上6月高考結束,他預計來臨的7月和8月將成為旅遊旺季。

華僑銀行首席經濟師林秀心接受彭博社訪問時也說,中國才剛重開國門不久,今年下半年應該會有更多中國旅客出境。

本地乃至本區域的旅遊業是否能迎來久違的東風,接下來幾個月自有分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