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藝術新視界2019——國家藝術基金青年藝術創作人才(美術、書法、攝影、工藝美術)作品巡展走進獅城新加坡,10月29日下午在新加坡藝術學院畫廊隆重開幕。

開幕式合影
此次巡展以「青春藝境」為主題,由華夏文化促進會、中華世紀壇藝術館聯合主辦,北京歌華文化中心有限公司承辦,新加坡獅城書法篆刻會協辦。
「中國藝術新視界2019」巡展,從國家藝術基金2014—2018年度美術、書法、攝影、工藝美術青年藝術創作人才、藝術人才培養資助項目結項成果中遴選作品,開展成果運用。此次新加坡之行,是「中國藝術新視界」巡展首次走出國門,備受矚目。

中新兩國的文化,淵源相承又各具魅力。近現代以來,我國一些著名藝術家,例如徐悲鴻等,就曾在新加坡舉辦過作品展覽,留下了活動足跡,至今仍為美術史家津津樂道。此次巡展,旨在促進兩國的文化交流,在藝術創作、研究與教學方面積極互動、共同提高。
開幕式由中華世紀壇藝術館策劃總監、當代館副館長高敬女士主持。中國美術館藏品徵集部副主任王雪峰先生、華夏文化促進會會長林璒利女士、特別嘉賓中國駐新加坡大使館文化參贊闕小華先生、開幕主賓原新加坡國會議員成漢通先生先後致辭。

來自新加坡文化界、美術界各會長、教育界、華社、商界、媒體等各領域超過100位代表受邀出席開幕式,作為非畫會機構主辦的此類展覽開幕禮,嘉賓出席陣容堪稱空前。

華夏文化促進會會長林璒利女士致辭
華夏文化促進會會長林璒利女士談到:「青年的創作,是充滿朝氣的,是絢麗多彩的。新加坡站巡展以『青春藝境』為主題,反映了中國青年藝術工作者視角中的社會鏡像、人文風貌和精神世界,以期讓觀眾從中體察中國社會發展的脈動。」她希望,此次巡展能夠在展現中國當下青年美術創作整體狀況的同時,促進新加坡觀眾對中國社會的了解、對中華文化的認同。

特別嘉賓闕小華參贊致辭
闕小華參贊表示:「新中建交29年來,在相互尊重、平等合作、互利共贏基礎上,建立了良好關係,政治互信不斷加深,務實合作深入拓展,為兩國人民帶來了福祉。在經濟、文化、藝術交流方面,也取得了長足進步。」在他看來,華夏文化促進會與中華世紀壇美術館為此次巡展搭建了一個國際文化藝術交流的平台,讓兩國青年互相學習、增進友誼,有望使新加坡民眾更好地了解中華文化的精髓。

開幕式主賓成漢通先生致辭
主賓成漢通先生指出,新中建交以來,在各個領域的合作都取得了豐碩成果。文化領域的交流,呈現出多層次、多渠道的發展態勢。「以文化藝術作為國際語言,加深兩國之間的了解與合作,意義重大。年輕人是一個國家的未來,年輕藝術家是一個國家文化事業傳承和推廣的生力軍。感謝兩國聯合主辦方及藝術家們,在相關方面作出的巨大貢獻!」

開幕鳴鑼儀式
開幕式結束後,嘉賓們隨策展人王雪峰先生一同參觀展覽,場面熱烈。




開幕式後,召開了一場以「全球文化視野中的藝術創新」為主題的學術研討會。研討會由天津美術學院藝術與人文學院副教授高嶺主持。新加坡國家博物館前副館長蔡榮恩、新加坡維多利亞美術館館長兼策展人趙宏、新加坡亞洲文明博物館前華語導覽員主席郭紹愷、新加坡南洋藝術學院高級講師林保德、新加坡水墨藝術家羅醉月,以及王雪峰、林璒利、劉根等多位嘉賓參與討論。

研討會現場
此次新加坡站巡展,分為「寫意」「造境」「映真」「化跡」等四個部分,共有46位中國青年藝術家的108件(組)作品參展,例如劉慶振的中國畫《漢字文化地域的歷史蹤跡》、陳罡的中國畫《心傳》、鄭亮的布面油畫《中國風骨》、繆遠洋的布面油畫《茶馬古道》、安靜波的絕版木刻版畫《寂靜生長》、閆峰的青銅藝術《印象•東北》、孫錦誼的工藝美術《中國工地記事》等。作品題材廣泛、內容豐富、風格各異,堅持思想精深、藝術精湛、製作精良相統一,為獅城人民帶去了一場精彩的視覺盛宴。
參展作品概覽:

繆遠洋《茶馬古道》139cm×159cm 布面油畫2016

劉慶振 《漢字文化地域的歷史蹤跡》120x60cm 紙本水墨 2018

蔣天畢 《農村勞動者》119 cm×179 cm 布面油畫2016



閆峰《印象•東北》18cm×93cm×20cm; 50cm×40cm×15cm;
65cm×47cm×25cm 青銅 2015

宋曉明《清風低語》175cmX153cm 紙本設色 2018

孟昕《冬去春來》100cm×210cm 紙本水彩 2018

鄭亮《中國風骨》200cm×146cm 布面油畫 2016

柳風《鋼鐵戰士北部灣NO.6》150×150cm 布面油畫 2018

陳罡 《心傳》176cm×172cm 紙本水墨 2018

安靜波 《寂靜生長》 89 cm×135 cm 絕版木刻 2017

趙澤祥《溪洛渡庫區•黃華古鎮影像》16寸 相紙 2018

顧天龍《瑞雪》150cm×150cm布面油畫2018

孫錦誼《中國工地記事》102cm×78cm綜合材料201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