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
近日,NatureIndex發布最新一期的大學/機構學術排名,即2018年7月1日到2019年6月30日的統計結果。其中,NUS與NTU分別位列全球第37名與第39名。(文末附排名連結)

全球綜合排名
在全球大學/機構綜合排名中,中國科學院已連續多年位居榜首,哈佛大學仍位居第二。南京大學首次蟬聯中國高校學術排名第一的位置。
NUS位列第37名,NTU位列第39名。比較上次排名分別為NUS稍有下滑(第35名),NTU沒有變化(第39名)。

全球大學/機構綜合排名前100名(圖源:iNature)
其中,中國有19所大學/機構進入前100排名:中國科學院,南京大學,清華大學,北京大學,中國科學技術大學,中國科學院大學,浙江大學,復旦大學,南開大學,上海交通大學,中山大學,四川大學, 武漢大學,蘇州大學,華中科技大學,廈門大學,天津大學,吉林大學,湖南大學。
分學科排名
NatureIndex的排名不僅包含綜合排名,還包括化學、地球&環境科學、生命科學、物理科學等分學科領域的排名。
NUS各學科與國內外合作貢獻比例

NUS各學科貢獻占比(FC:按作者相對貢獻計分)

NUS各學科具體得分(AC:論文計數)
其中,NUS在物理科學(第27名)和化學(第27名)中表現較好。其二者貢獻占比超過2/3。

NUS國際與國內合作貢獻占比(FC)
可以看出,NUS國際合作的貢獻占比很高。
其中,國內貢獻較高,合作較為密切的學校/機構有新加坡科學技術研究局和NTU;國際上貢獻較高的合作者是中國科學院以及美國杜克大學。
NTU各學科與國內外合作貢獻比例

NTU各學科貢獻占比(FC:按作者相對貢獻計分)

NTU各學科具體得分(AC:論文計數)
NTU在物理科學(第15名)和地球&環境科學(第51名)中表現較好,然而在其他領域都排名200名開外。從貢獻比例中可以看出,生命科學與地球&環境科學十分弱勢。

NTU國際與國內合作貢獻占比(FC)
NTU的國內貢獻占比稍低於NUS,同NUS一樣,有較多高質量的國際合作。
其國內貢獻較高,合作較為密切的學校/機構是新加坡科學技術研究局和NUS;國際上貢獻較高的合作者是中國科學院,南安普頓大學和法國國家科學研究中心。
Nature Index排名規則
Nature Index (自然指數)是依託於全球頂級期刊,統計各高校、科研院所在國際上最具影響力的研究型學術期刊上發表論文數量的資料庫。於2014年11月首次發布,現納入指數的期刊數量已有82本。
其計算指標主要有兩項:
論文計數(Article count): 不論一篇文章有一個還是多個作者,每位作者所在的國家或機構都獲得1個AC分值。
分數式計量(Fractional count): FC考慮的是每位論文作者的相對貢獻。一篇文章的FC總分值為1,在假定每人的貢獻是相同的情況下,該分值由所有作者平等共享。
為促進校內外學術圈交流,小助手專門建立了 新加坡科研群 與 NTU博士群,可以根據自己需要私信小助手 NTU_littlehelper 進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