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新加坡,大家對榴槤真的是愛愛愛不停!近幾個月,馬來西亞榴槤要大量出口中國的消息,竟然引起了新加坡持續的恐慌,占據各大媒體熱搜!

大家焦急地奔走相告,天吶,要供不應求了!明年榴槤漲價了可咋辦??畢竟,它可是新加坡人最愛的水果之一。

在本地,有一種攤位叫做榴槤攤。
選榴槤、開榴槤、裝榴槤......榴槤攤攤主一氣呵成,分出不同價位供客人挑選。

每年到了榴槤季,新加坡人民為了吃上貓山王,可以在榴槤攤排隊排成這樣!

你以為凌晨,排隊吃榴槤的人就會少一些嗎?錯!夜晚的攤位人流量更加誇張。

根據馬來西亞的《詩華日報》報道,今年,新加坡人僅半年就吃掉了600萬個榴槤!
新加坡農糧局發言人也回應,去年一整年,新加坡進口1萬4300噸榴槤,今年上半年進口8900噸榴槤。數據也是很驚人了。

別說生活中大家愛吃,連鬼月祭祖,大家都不忘記榴槤。6新幣的紙質貓山王,變成了鬼月的超級搶手貨,祭祖必備良品.

圖片來自星洲網
因為銷量太好,還一度成為本地新聞。

對榴槤的熱情,不止坊間有,這還演變成為新加坡的一種外交。
作為最高國禮,迎接外賓時,新加坡的領導人經常會請貴客吃最好的榴槤!

新加坡的地標之一,濱海灣藝術中心的設計原型是蜻蜓複眼,但大家都親切地稱它為「大榴槤」。emmm.....可能在新加坡人眼中,藝術升華靈魂的感覺和吃榴槤的享受是相通的吧。

對比一下本尊,相當高度還原了。濱海灣藝術中心因此還被國民評選為最具代表性的國家藝術殿堂,可見「愛得深沉」。

這份熱愛也延展到了新加坡的科研界!
面對一小撮人不接受榴槤氣味的行為,新加坡一群科學家竟然開展了「榴槤氣味研究」的科研項目。

他們是新加坡國立癌症中心與杜克-國大醫學研究院的一組癌症專家和研究員,有個共同點,都愛吃榴槤。
幾位匿名的榴槤愛好者則豪擲了50萬新幣,作為科研資金。

還別說,真給他們研究出了成果,並發表在了著名的國際期刊《自然·遺傳學》!要知道這個期刊屬於最頂尖的科學殿堂級別的《自然》系列學術期刊啊!

研究科學地解釋了,人家榴槤「臭」主要源自一組合成硫磺化合物的基因。一般植物的通常只有一份基因,而榴槤有多達4份,所以氣味才特別「濃郁」。
他們還順帶研究出了榴槤的先祖是用來生產巧克力原材料的可可植物。而它的表親,是不少人都熟悉的棉花。
為了讓更多的人接受榴槤,新加坡的科學家們居然要通過人工干預,改良榴槤了!也許,在不久的將來,所有人都可以吃到「無臭」榴槤了。
不過,新加坡的吃貨們表示:不臭的榴槤不是好榴槤:)看來大家都是真愛了。
生活在這樣熱愛榴槤的國家,小夥伴們是開心還是痛苦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