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新加坡南僑中學為慶祝該校的74周年校慶,開設了名為「華文語文特選課程」的新教室。
對此,新加坡教育部兼社會及家庭發展部政務部長孫雪玲通過影片致辭,表達對南僑中學的祝賀。

新加坡南僑中學
她致辭時重申,雙語教育是新加坡教育政策的基石,並在過去30年通過華文語文特選課程栽培了無數的雙語雙文化人才。她說:
「選了華文並不代表其他語言就會差。這個世界本來就有很多的可能性,未來的世界,還會更加多元,還需要同學們有跨界跨學科跨文化等21世紀能力。」
據悉,華文語文特選課程最初只在兩所初院開辦,後來開放給五所初院和直通車學府的高中生報讀。
新加坡教育部在2019年宣布將課程擴大,開放給包括南僑中學在內的九所中學的學生。
新加坡的雙語教學政策
新加坡雙語教育的基本精神是把英語作為第一語言來教學,官方規定的其他三種母語作為第二語言來教學(除10%最優秀的學生之外)。
即英語為教學語言用於學習絕大部分課程,通過學習其他課程來學習英語,而母語主要是語言教育,其目的主要在於理解民族文化價值和保持優良傳統。

三項分流,分類教學
新加坡小學一至四年級開設相同的雙語課程,到四年級末,學校舉行一次考試,並根據成績將學生分流到三種不同課程的班級:EM1班、EM2班和EM3班。
「E」代表英語,「M」代表母語,數字代表所教語言的等級水平。EM1班所修的英語和母均為第一語言程度,屬高級水平;
EM2班所修的英語為第一語言程度,母語為第二語言程度,屬中級水平;EM3班所修的英語為第一語言程度,母語為第三語言程度,屬基礎水平。
到六年級末,學校舉行畢業考試,並根據成績將學生再次分班,學習三種課程:
一是「特別雙語課程」,即會考成績最優秀的10%學生,於四年期間完成中學教育,使英語和母語維持平等的「第一語言」程度;
二是「快捷雙語課程」,即約30%以上的學生,經過四年中學學習,使英語維持第一語言程度,母語維持第二語言程度;
三是「普通雙語課程」,即約40%以上的學生,於五年期間完成中學教育,使英語維持第一語言程度,母語水準比前者再降一等。
新加坡南僑中學
南僑中學(英語:Nan Chiau High School,簡稱為NCHS),通稱南中,是新加坡一所頂尖的混合教育中學,是新加坡福建會館的附屬學校之一。該校成立於1947年,曾是新加坡頂尖的傳統南洋華校之一。該校目前在特別輔助計劃(SAP)下培養精通雙語和雙文化的學生。
南僑中學至今培育了三名總統獎學金得主,學校也因文化教學的靈活性得到新加坡華人社群的高度評價。該校現為新加坡領先的資訊科技學府之一,也是北區的華文語文卓越中心,同時是新加坡全國中學生華文創作比賽(簡稱「新蕾獎」)的聯合主辦方之一。

新加坡南僑中學
O水準快捷課程
作為一所非直通車制特選中學,南中提供考取新加坡劍橋普通教育證書(普通水準)會考文憑的四年制的快捷特別課程,並附帶其標誌性的文化通識和環球課室課程。
南僑中學的學生們均以兩周制課程表上課,並附有為不同學術需求而設的輔助課程。和所有提供四年快捷特別課程的學府一樣,南僑中學在中學二年級為學生進行學術分流。
在一般情況下,南僑中學高年級各有九個班級(即A至I),各包括兩個為選修三科純科學組合的學生而設的班級。
特選旗艦課程
南中自2012年開始推出雙文化旗艦課程,該課程由基礎課程和頂峰課程組成。通過對東西文化的比較以及對異族文化的介紹,培養學生對學習東西文化的熱忱,深入認識東西文化精髓,使其成為兼容並蓄的雙語人才。
基礎課程從中一開始設置,包括中華文化概論和新加坡華人移民史,這些課程將通過學習之旅、專家講座、文化營等多種方式研習。
同時全校齊心協力營造雙文化氛圍,開辦小作家培訓班,邀請本地知名作家為學校設計特別課程。南中也加強了其海外浸濡計劃,開設、拓展海外的學習基地。
每一位學生因此都有機會到中國大陸、台灣浸濡,與當地的學府合作,結合當地人文景觀,近距離感受中華文化的內涵和魅力。
生活教育課程
除了提供學術方面的旗艦課程,南中也為其學生提供了一系列的生活教育計劃,包括終生學習課程(LLP),以及科學,技術,工程和數學應用學習課程(STEM ALP)。
在終身學習計劃(LLP)下,學生能通過戲劇,演講,辯論,創意抒情作文學習等課程內容,加強自我表達,培育對美學的詮釋,並學會包容文化的多樣性。
在科學,技術,工程和數學應用學習課程(STEM ALP)下,學生以Arduino微控制器探索健康科技。學生還學習科學的研究技能,深化他們對科學的掌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