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NUS College
創辦10年的耶魯—新加坡國立大學學院從今年起停止招生。耶魯-國大和國大博學計劃合併,成立為新學院國大學院,提供博雅教育,並從今年開始招生。
提供博雅教育的耶魯—國大繼續辦課,直到最後一批學生於2025年畢業,博學計劃在籍學生則轉到新的國大學院。
國大表示,新學院可提供更負擔得起且靈活的跨學科教育,讓學生從各院系多達50個選項中選擇主修學科,比耶魯—國大的14個多。

今年,新設的國大學院約有7000人報讀, 其中1000多人獲得面試機會。
首屆共錄取了約400名新生。
首屆新生新加坡本地學生占76%,來自各初級學院、理工學院和回教學校等學府;其中20多人是理工院畢業生。
國際學生占24%,來自21個國家和地區,包括中國、印度、馬來西亞、印度尼西亞、菲律賓,以及美國等地,其中東協占半數。
首批學生包括38名早前被耶魯—國大錄取的男生,以及58名被博學計劃錄取的男生。他們因服役延後升學,可選擇到國大學院。被耶魯—國大錄取的男生有超過半數決定到國大學院。

作為一所榮譽學院,學生除了在各自的院系修讀主修學科,也須在國大學院修讀共同課程與特定學習單元,接受跨學科教育。
首屆錄取學生中,半數是國大人文與理學院學生,四分之一來自計算機學院,其餘來自法學院、商學院,以及設計與工程學院。
整體而言,45%的學生主修科學、技術、工程和數學(STEM)類課程。

國大學院的學費比耶魯—國大一年約2萬元的公民學生學費低,學生只須支付所屬院系的學費。以國大人文與理學院為例,今年的新生公民學費是一年8250元。
國大學院透露,首屆學生有三分之一領取獎學金或助學金。

國大學院首任院長由法學院院長陳西文教授出任,他仍兼任法學院院長。
陳西文表示,國大學院到了穩定階段,每屆學生會有約500人;教員約100人,其中35人來自博學計劃,20人來自耶魯—國大。
國大學院許多學習單元都由雙方聯手策劃,他強調學院「並非博學計劃2.0,也不是耶魯—國大輕簡版,而是新的學院」,在雙方建立的基礎上加以發展,以更有經濟效益的方式讓更多學生獲益。

國大學院保留寄宿型學院 及18人至20人小班制特點。首屆學生會有至少兩年住在國大大學城的桂樹學院,這個原本提供給博學計劃學生的宿舍有600個床位,部分在籍學生繼續入住,擔任新生的學長,其他學生可搬到耶魯—國大的宿舍。
國大學院將製造機會讓新生與耶魯—國大學生交流。今年的迎新活動會安排耶魯—國大及博學計劃在籍學生向新生介紹學生團體。

陳西文強調,國大學院要吸引的不單是學業強的學生,他們更要對跨領域感興趣、有國際思維和領導潛能、勇於開拓新道路,並熱衷於服務社會,但跨學科不代表精專學科不重要。
國大學院學生第二或第三學年開始,將與不同學科的同學協作,為非盈利組織等機構面對的實際問題制定解決方案。
長達至少兩年的「體驗影響力」學習項目是國大學院課程的一部分,所有學生畢業前都須參與。

學業方面的成就不代表人生的成功。個人也需要韌性、克服困難的毅力、團隊協作與溝通技巧。這項跨學科項目可促使學生與具有不同觀點和能力的人協作。面對實際問題,他們有機會嘗試,在錯誤中學習,並且意識到自己可以如何為社會作出貢獻。
——國大學院院長陳西文教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