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新加坡媒體報道,新加坡國立大學成立全球首個功能智能材料研究院(Institute for Functional Intelligent Materials,簡稱I-FIM)。該研究院致力於設計、綜合和運用「功能智能材料」。

新加坡教育部長陳振聲參觀研究項目
功能智能材料
功能智能材料研發後可廣泛運用於不同領域,包括人造器官和組織、智能膜、智能電池和催化劑的設計和製造等。
以智能材料製作的膠囊只會在檢測到癌細胞時才會釋放藥物,不會傷害癌症患者健康的細胞,讓糖尿病患者不必打針注射胰島素,直接服用胰島素藥片。
智能膠囊只會在適當的環境中自動釋放胰島素,並在遭到胃酸損壞前讓血液吸收,以達到藥物效果。
諾獎獲得者擔任院長
據悉,新加坡教育部為I-FIM提供了1億新元的核心資金,國大也投入了1億新元的相應投資,I-FIM可在10年內利用這2億新元資金進行科研。
2010年因發現石墨烯(graphene)材料獲頒諾貝爾物理學獎的科思厗厓教授(Konstantin Novoselov),將擔任I-FIM的院長。
科思厗厓教授2004年發現石墨烯材料的消息轟動全球,他的發現受一些科學家評為「21世紀最偉大的發現」。石墨烯更是因其獨特的力學、電學、光學與化學性能優勢,被冠為「21世紀的材料之王」。
新的研究院運作穩定後,將有超過100名研究員和博士生在肯特崗的新大樓進行研究。

國大功能智能材料研究院的其中一個主要目標,是培養本地和全球的頂尖科研人才。未來十年內,研究院將頒發50份博士學位獎學金和超過100份博士後研究資金,培養更多材料科學人才。
卓越研究中心 搜索
據悉,I-FIM是新加坡本地第六所卓越研究中心,也是在新加坡國立大學設立的第四所。
除了新建的I-FIM外,新加坡國立大學(NUS)和南洋理工大學(NTU)已有五所卓越研究中心。其中包括
量子技術中心CQT(Centre for Quantum Technologies)
地球觀測研究所EOS(Earth Observatory of Singapore)
癌症科學研究所CSI (Cancer Science Institute)
新加坡環境生物工程中心SCELSE (Singapore Centre on Environmental Life Sciences Engineering)
和力學生物學研究所MBI(MechanobiologyInstitute)
01 量子技術中心CQT
CQT是第一個成立的卓越研究中心,由新加坡國立大學主導,在19位科技帶頭人的領導下主要研究量子物理學的原理以及量子物理學技術方面的應用。它目前已經成為21世紀在該領域的前沿研究中心。

02 地球觀測研究所EOS
EOS由南洋理工大學主導,目前分為五個研究小組,包括地質構造小組、火山研究小組、氣象研究小組、自然災害和社會研究小組和藝術和傳媒小組。
03 癌症科學研究所CSI
CSI強調基礎研究和臨床應用在癌症治療方面的結合,主要包括三個研究項目:
1 腫瘤幹細胞和生物學項目
該項目主要研究卵巢癌的生物系統(設計新的診斷和治療方法),白血病幹細胞的靶向轉錄因子,幹細胞、白血病、肝癌中的SALL4基因,胃癌幹細胞,肝癌幹細胞中的小RNA,肝細胞癌中的腫瘤基因組。
2 試驗治療項目
該項目主要目標是通過更好的了解藥物作用機制和藥物抵抗產生的原因,來建立新的腫瘤治療方法,尋找最佳腫瘤治療藥物組合。最終在腫瘤治療方面取得突破性進展,建立更好地臨床試驗設計。

3 RNA生物中心(RBC)
RBC是一個跨學科領域,研究包括非經典RNAs,RNA編輯,RNA拼接,疾病中的RNA,RNA種類和合成過程中的串聯。該項目的主要目標是了解RNA調控的機制,建立新的以RNA為基礎的生物標記和治療。
04 新加坡環境生物工程中心SCELSE
SCELSE由南洋理工大學主導,主要研究微生物生物膜系統,通過拆解複雜的微生物群落中生物膜的多樣性,了解生物膜功能的關鍵機制。通過新的分子生物技術,研究生物膜,證明微生物群落的代謝能力和多樣性。
05 力學生物學研究所MBI
力學生物學是在分子、細胞和組織層面研究物理因素對細胞生物學功能的影響。
MBI是一門嶄新的跨領域學科的組合,團隊包括了工程、物理、生物、計算機等方面的專才和一流的科研平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