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加坡美芝路紀念公園的紀念碑承載著一個什麼樣的故事
每一座紀念碑的後面都在講述一個個關於死亡與苦難的故事,在新加坡美芝路紀念公園裡,有一座由四根白色錐形石柱組成的高67米的紀念碑。
紀念碑的四根石柱分別代表著忠、勇、仁、義,同時也象徵著新加坡四個民族,
即中國人、馬來人、印度人和歐亞混血人的苦難與精神。
這座落成於1967年2月15日的紀念碑也不例外,它叫「日本占領時期死難人民紀念碑」。

紀念碑四根柱子內側用漢語、英語、馬來語和泰米語刻著如下一段文字:
1942年2月15日至1945年8月18日,日軍占領了新加坡。
我國居民無辜遭到殺害者不計其數。事件已過去20多年的今天,
我們好不容易才把遺骨收集起來,鄭重地埋葬在這裡,建立起這座碑,以便永久記錄這一悲痛。

確切地說,「我國居民」大多數是華僑華人,
這座碑的後面講述的是一個關於新加坡華僑屠殺事件的故事。
為什麼要針對手無寸鐵的華人華僑痛下殺手。
時任新加坡警備司令河村說:「我軍為了進行多方面的作戰任務,必須立即專用許多兵力。
然而到處都潛伏著敵對的華僑,他們企圖妨礙我軍的作戰,
如果我們現在不先下手予以根處的話,那麼就無法期望維持南方的基礎。
警備司令命令必須儘快實施市內的掃蕩作戰,找出這些敵對的華僑加以解決,以解除我軍作戰的後顧之憂。」

屠殺的原因是「他們妨礙我軍的作戰」,目的是「以解除我軍作戰的後顧之憂」。
同為參謀的杉田曾對當時同盟通訊社記者說:「可能殺死了5萬名華僑。」
這就是結果,殺死了5萬名手無寸鐵的華僑。
在日本屠殺平民的戰爭罪行中,5萬這個數字讓新加坡華僑屠殺事件與南京大屠殺以及菲律賓巴丹半島死亡行進並稱「三大屠殺」。
日本針對平民的屠殺事件中,中華民族占了兩個,
長長的歷史河流中,那時的中華民族流出的血液似乎也可以染紅整條河流。
新加坡華僑屠殺並沒有猶如南京大屠殺一樣,見中國人就殺。
當時新加坡人口約摸80萬,最多的是中國人。
日本並不會讓新加坡成為一座空城,為此,他們只能採取「查證」的方式,來判定誰是「良民」,誰是「抗日華僑」。
「查證」的方法是多種多樣的。一般的做法查問華僑的經歷、職務之類的。

經過「查證」之後,判斷不是「抗日華僑」的人,就發個「良民證」,
並且在手上或臉上等身體部位蓋上「檢」字,然後釋放。
如果判定是「抗日華僑」,就如豬仔般趕上車,拖往各個屠場進行慘無人道的宰殺。
可能是在海邊用機搶掃射,可能推進海里淹死,諸如此類的,死法很多。
這種「查證」只是形式上的過場,誰是「良民」,誰是「抗日華僑」,日本人說了算。
生殺予奪,掌握在這群喪心病狂的劊子手手裡。
歷史在大致上是會還人民一個真相。任何滅絕人性的種族屠殺,
終究會露出真面目,任何手染鮮血的屠夫,終會接受正義的審判。
也許,這是歷史能給人們帶來的最大的欣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