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港星宣萱(左)摘下最佳女主角,成為《紅星大獎》30年來首位獲視後的外地演員,但網上反應兩極化。旁是李銘順。(新明日報圖)
(新加坡訊)港星宣萱憑《誰殺了她》摘下最佳女主角,成為《紅星大獎》30年來首位獲視後的外地演員,但網上反應兩極化。
《新明日報》報道,有網民覺得宣萱得獎對新加坡演員有欠公平,他們覺得宣萱演技是公認的好,但海外藝人入圍並獲獎對當地藝人有欠公平,有的指新加坡女演員1年來的努力白費了。
不過,也有網民力挺宣萱,指她為新加坡作品注入新鮮的國際化元素,有助擴大市場,提升獅城戲劇的聲望。
新加坡前電視編劇蘇春興認同宣萱是憑實力獲獎。
他說:「宣萱的情況就像李銘順在台灣得獎一樣,眼光狹隘的人會認為『搶了本地藝人的機會』,看法豁達的則認為『我們更要加倍努力,與國外演員斗演技,並向他們學習我們不足之處,走向國際』。」
「李銘順在台灣得了幾次獎,台灣觀眾也沒有覺得他搶走台灣藝人得獎的機會,我們為什麼要沒有肚量,認為宣萱搶了我們的機會?我們應大方接受並承認宣萱的得獎。」
不願具名的資深女演員說,她為新加坡演員感到心疼,畢竟她們也演得很出色,不過她坦承時代不同了,要以開放的心態看待此事。
「外地演員若參與新加坡劇的演出,應該有機會參與角逐獎項,她們的入圍和得獎,實際上也有助打開新加坡電視的市場,絕對不是壞事。」
另一名同樣不願具名的資深演員則表示這是一種良性競爭,這是專業評審評選出來的,自然有他們的專業眼光,新加坡演員沒得獎也不要氣餒,往後須更加努力。
他也認同時代變了,環視各地電視圈都與其他地區合作,新加坡電視圈也應如此。
「最近,我們也和泰國合作,這是好事,尤其對新加坡演員來說,是個opening call,除了合作的過程中可互相學習,我們也要加倍努力提升自己,這樣才能和外地有實力的演員平起平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