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加坡政府在2013年人口白皮書報告中指出,新加坡因其全球較低的生育率及老齡化嚴重的社會問題,在未來11年需要增加至少100萬人口。
今年傳統移民大國都在收緊移民政策,而新加坡卻有明顯放寬移民的跡象,2017年12月新加坡開通了留學生轉永居的通道,2018年新加坡的永居獲批人數達到了9年來最高,這無疑是一個較樂觀的移民現象。
移民新加坡的方式
新加坡公民 (SC)或新加坡永久居民 (PR)的配偶;
未滿21歲以下的未婚子女,在新加坡公民 (SC)或新加坡永居 (PR)合法婚姻或合法領養的情況下出生;
新加坡公民 (SC)的年邁父母;
.就業准證EP或SP准證的持有者;
新加坡在讀的外籍學生 (需滿足在新加坡住滿兩年以上、並通過PSLE 、GCE'N'/'O'/'A' levels、IP等任一考試);
.在新加坡進行政府部門投資項目的外籍人士,簡稱GIP/13R。
政府如何評估PR申請者資質
No.1
所持工作準證的類別
EP(EmploymentPass)准證和SP(Special Pass)准證是目前新加坡可申請永久居民身份的兩種工作準證。EP適用於有意在新加坡從事管理,行政或者自主創業的高級管理型人才;SP適合從事專業技術工作的海外專業人士。
對新加坡企業的評估主要考慮其公司規模、本地員工人數情況(配額)、財務情況、繳稅情況等等。對申請人的評估主要考慮其薪資、資質、工作經驗、工作性質及其他因素。
根據人力部和移民局的規定,持有EP的人士可為配偶和子女申請家屬准證、父母申請長期簽證。持有EP半年即可全家提交新加坡PR申請,實現短時間內一家三代移居新加坡。

No.2
逗留新加坡的時間
李顯龍總理去年年底曾提到「新移民一定要能夠和諧地融入新加坡社會」在這裡建議有意向申請PR的客戶在新加坡經常做義工,經常參與新加坡的社區活動,盡全力做貢獻、融入新加坡的社會。
新加坡是一個沒有居住要求的國家。也就是說不管是工作準證、家屬准證、學生簽證還是持有PR的人都是沒有居住要求的。這也是非常受在原住國有主要生意業務的企業家們青睞的一個關鍵點。
但是對於自雇創業人士還是需要有足夠的管理新加坡公司的時間,所以KS建議客戶每年累計居住3個月起,畢竟有些居住記錄比較具有融入新加坡生活的說服力。

No.3
學歷
新加坡政府看重學歷,有新加坡本地院校的教育背景和文憑,也是會給申請人加分的。畢竟在新加坡接受教育的經歷很好的說明了在本地的融入性。
除此之外,即便是沒有在本地讀過書,如果學歷比較高畢業院校比較好、職位比較高、工作職位屬於本地緊缺的,也都是會給申請PR加分。如果只有大專以下學歷,但是有多年可考究的經商管理經驗,也可以在申請PR的鋪墊期重回校園對自己的學歷進行提升,也會有利於PR申請,因為新加坡政府鼓勵一步一個腳印踏實努力的人。

No.4
基本月薪
在新加坡如果想為家人申請長期居留,這需要取決於工作準證持有者的基本薪資水平:EP持有者月薪6000新幣以上可為配偶和21歲以下未婚子女申請家屬准證DP,12000新幣以上可為父母申請長期居住簽證LTVP准證。(根據實際批覆經驗來看,基本月薪會比規定要求高1000-2000左右)。這就等於是:您的工資越高,您每年向政府繳納的稅也就越高,給新加坡帶來的利益越大,您可以實現「全家移民新加坡」的機率就越大。

No.5
年齡
新加坡目前人口老年化嚴重,生育率逐年降低,人口面臨萎縮,新加坡政府也一直以各種措施鼓勵年輕人結婚生孩子,改善老齡化問題。其中開放留學生移民其實是一個必然的趨勢。根據2017年12月新加坡移民局發布的新政,在新加坡在讀並且居住兩年的在校學生,通過一項國家考試(PSLE/N/O/A Level)就可以申請新加坡PR。新加坡為了吸引年輕有活力的人口,對留學生的移民政策自然放寬,在過去十年中,超過80%的留學生申請人獲得了PR身份。
所以我們建議有移民新加坡規劃的家庭或個人要儘早落實移民項目,儘早提交PR申請,這也是我們為什麼說30-40周歲是「黃金申請期」的原因。

No.6
種族
新加坡政府一向希望大致維持目前的種族比例 (華族:76%、馬來族:15%、印度族:7%、其他:2%),而過去十年來,新加坡人口的種族比例基本保持不變,可以說是政府精心挑選新移民來源的結果。
為了彌補因生育率低導致的人口數量不足,以及平衡種族結構,政府近30年來大規模引進外來移民,最主要的華族移民來源地是馬來西亞和中國。
李顯龍總理多次強調新移民融入本地社會的重要性,而相信這也是新移民是否能夠獲得永久居留權(PR)的重要考量。

綜上所述新加坡政府著重考量因素可總結為:
申請者的年齡
家庭背景
對新加坡經濟的貢獻
融入本地社會
有意在新加坡落地生根
對於新加坡生活方式價值觀和社會規範有認同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