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至過節忙 新加坡甜品店湯圓種類推陳出新

2019年12月24日   •   1萬次閱讀

味香園堅持保留傳統手藝,手搓自製湯圓。

中國僑網12月23日電 新加坡《聯合早報》日前刊載文章,在冬至之時,介紹了新加坡本地四家甜品店的特色湯圓。據甜品店業者說,新加坡人仍重視冬至過節,每逢冬至湯圓賣得特別好,銷量飆漲至少一倍。

冬至吃湯圓是華人的傳統習俗,尤其是廣東人,認為「冬至大過年」。現代都市人生活忙碌,越來越少家庭在家搓湯圓。人們冬至吃湯圓更多是買冷凍湯圓回家煮,或向甜品店預訂。市面可買到的現成湯圓選擇很多。

五種口味選擇

祖傳三代老字號,75花生湯圓於1947年從惹蘭蘇丹的路邊攤起家。直到1975年正式遷入黃金熟食中心的75號攤位,故將攤位起名為「75花生湯圓」。

第二代傳人胡聚凌於80年代接手,改用機器磨米制湯圓,並順應時代潮流,增添芝麻餡、豆沙餡、芋泥餡多種口味。90年代,胡聚凌擴充生意,以「連鎖攤」面貌在各小販中心新登場。

75花生湯圓有花生、黑芝麻、綠茶、芋頭及紅豆沙五種餡料口味。(新加坡《聯合早報》/龍國雄 攝)

這個湯圓家族生意,四年前由第三代胡文麒接棒,妻子沈子羚從旁協助丈夫打理業務。胡文麒說:「父母都上了年紀,無人繼承生意太可惜,就決定接手。」

福建與潮州人把湯圓稱為「鴨母淋」,在福建廈門,一直以來都是以花生做餡料。75花生湯圓攤位售賣的湯圓共有五種口味供食客選擇,包括:花生、黑芝麻、綠茶、芋頭及紅豆沙。食客品嘗湯圓時,除了花生湯,也可選擇薑湯、杏仁奶或龍眼紅棗湯。

花生與芝麻湯圓有濃濃的糯米香卻不粘牙,與傳統的花生湯相當匹配。沈子羚說,攤位生意在冬至和正月十五元宵期間特別好。除了住在黃金熟食中心一帶的老人,攤位也有一眾支持者,多年來追隨著他們,午餐時段也有許多上班族和年輕人來購買湯圓當甜品。

除了花生與芝麻湯圓,綠茶、芋泥餡料的湯圓在市場上較為少見。沈子羚笑說這些特別口味是由其婆婆所研發,為要讓食客有更多選擇,也成了攤位特色之一。

經過一整夜的熬煮,花生湯花生瓣浮現,呈乳白色,花生湯入口軟滑,滾燙地飄蕩出花生獨有的香味。沈子羚強調,不同季節來的花生軟硬度也有不同,他們會向供應商要求要質地較軟的花生。

考量到人工與成本,他們蔥019年起已不再手工搓丸制餡。胡文麒坦言,縱然工廠和手工湯圓的口感有所差異,卻是逼於無奈才做出的決定。如今攤位和指定供應商合作,生產專屬餡料的湯圓,從內餡到湯圓的外皮都嚴格把關。

堅持手工製作

以「農夫花生」起家的牛車水味香園甜品店,16年前由兩姐妹李美英和姐姐李蓮英共同開設,堅持手作傳統湯圓。湯圓餡料有花生和芝麻兩種,一口咬下湯圓,濕潤濃稠的內餡溢出來,搭配以老薑熬制的濃郁薑湯,享用後感覺溫暖,美好滋味讓人相當難忘。

李美英(左)和姐姐李蓮英16年前共創味香園甜品店。(新加坡《聯合早報》/陳斌勤 攝)

李美英認為,湯圓很百搭,口味容易被食客接受,許多外國旅客來新觀光,也慕名來吃湯圓。她說:「傳統廣東湯圓大都配薑湯一起吃。如果顧客要求搭配杏仁核桃糊或花生糊一起吃,應景冬至節日氣氛也無妨,我們也願意按照顧客喜好為他們準備湯圓。」

如今,越來越多家甜品店都走向工業化生產,兩姐妹卻堅持親手搓制湯圓,做出來的湯圓個個渾圓飽滿。兩人認為,傳統的東西不會過時,手工湯圓表皮較滑,加上新鮮自製花生餡和芝麻餡,口感與味道更好。

李美英說,以前手作湯圓的工序與現在不同,以前是磨米制粉造湯圓皮,先將米磨成漿,再用重物壓至成粿粹,現在人們改用糯米粉加水自製湯圓,製作出的湯圓皮卻不比以前來得順滑。

很多年輕一輩或許不知道,湯圓也可作鹹食。李美英說,她師傅做的鹹湯圓的做法是用豬骨或雞骨熬出上湯,然後加入豬肝、粉腸、青菜和湯圓。這是從前廣東人吃的鹹湯圓,搭配的湯圓是沒加料的糯米粉搓成的,而且都很小顆。老一輩的為討個好意頭,做鹹湯圓時會加條鯪魚,取其諧音,寓意年年有餘。

調整餡料甜度

雅柏熟食中心的甜品之家所售賣的甜品不少,其中,傳統花生與芝麻湯圓外皮柔軟中帶彈性,一口咬開,餡料隨即流出,多年來受到食客喜愛。創辦人黃妙鳳表示,攤位自2000年開創以來,一開始只賣芝麻糊、杏仁糊及腐竹白果薏米,只有冬至才推出湯圓應節。當年,所售賣的湯圓,從外皮到內餡,都是她親力親為的產品。

甜品之家創辦人黃妙鳳減少20至30%的餡料甜度。(新加坡《聯合早報》/何家俊 攝)

如今,湯圓天天供應,至於花生湯、薑湯及其他甜品則是天天以原材料製作,在自家中央工廠烹煮,也有人喜歡在芝麻糊、杏仁糊中加入湯圓同吃。湯圓甜餡多為花生與芝麻,用料紮實,香味濃郁。一碗湯圓中有五個湯圓,吃起來也很有飽足感。

黃妙鳳說:「我們以前也曾推出過紅豆沙湯圓,但市場反應不是太好,就停售了。」餡料糖分高容易吃進過多的熱量,針對這點,黃妙鳳特別請其專屬供應商減少20至30%的餡料甜度。

每年冬至前後幾天,攤主會特別準備紅色湯圓,讓食客點一碗花生湯或薑湯,再加入不同餡料的湯圓。攤主堅持冬至不起價,最重要的是歡慶團圓,讓每個人都能吃上一碗湯圓。

豆花湯圓新吃

將傳統豆花、湯圓和仙草綜合在一起,這樣的一碗「黑白豆花加湯圓」,充滿創意與美味。由夫妻檔許國偉和顧玿如共同經營的梧槽豆花水於芽籠路24小時營業,開業至今已有15年,頗得大眾喜愛,老顧客也不少。

許國偉製作的豆花豆花水,與本地逾50年老字號梧槽豆花水有很深的淵源。他說,1957年,他的奶奶在梧槽路推車售賣豆花,其父親傳承了豆花配方,再教會他如何自製豆花與仙草。後來他在芽籠路開設了屬於自己的第一家店鋪,發現湯圓受到年輕人歡迎,便將湯圓納入餐單中。

梧槽豆花水將湯圓與自家豆花、豆奶、仙草相結合,食客可隨喜好搭配,來個湯圓新吃。(新加坡《聯合早報》/龍國雄 攝)

許國偉說:「冬至吃豆花搭配湯圓,代表花開富貴,團團圓圓。」不愛吃豆花的食客可以點一碗豆奶加紅豆和湯圓,來個三合一,香濃的豆奶配上紅豆和花生餡湯圓,多層次的口感,又是另一番美味。豆花湯圓推出後,光顧吃湯圓的顧客群更趨年輕化,並以職業女性居多。

為了兼顧品質,店裡只售賣花生湯圓。此外,湯圓不會預先煮好浸泡在鍋子中,而是現點現煮,以保持湯圓的新鮮。由於冬至當天煮的分量特別多,需要特別小心,甚至得安排工人負責看火,以免將湯圓煮得過熟。

顧玿如指出,食客一般在冬至的一兩天前,就會來買湯圓或是打電話預訂。為了應付需求,她會準備比平日多出兩倍的湯圓數量,不只是華人,印度同胞和馬來友族也都愛吃豆花湯圓。「有一年我突發奇想,自己手作預備了許多傳統無餡料的小湯圓,把它們加入豆花里,沒想到冬至當天下午就賣光了,很受食客歡迎。」

湯圓甜鹹湯干皆美味

新加坡廚師鍾師傅是出生在中國香港的潮州人。他說,小時候過冬至,媽媽會給家人搓傳統小湯圓,紅、白兩色的小湯圓中沒有餡料,再加個雞蛋,配著一碗甜湯吃,暖心又暖胃。除了甜湯圓,上海人也愛吃鹹湯圓,裡頭裹著鮮肉餡,皮Q餡香。廣東人愛吃甜湯圓,多為裹著花生餡、黑芝麻餡的湯圓。

另外,他指廣東人有個傳統說法——冬至大過年,意指冬至的禮俗與過農曆新年相差無幾,在中國香港,各大粵菜館極為重視冬至,會推出特別菜單,在新加坡慶祝冬至的氣氛則沒那麼濃厚。

其實,不只是在冬至,鍾師傅平日在酒店也為上門用餐的食客準備甜湯圓作為甜品,包括:杏仁茶湯圓、紅豆沙湯圓、薑汁湯圓、擂沙湯圓等。其中,擂沙湯圓屬於湯圓干吃,將帶餡湯圓煮熟,外滾花生碎粉而成。

冬至吃湯圓的習俗

冬至是北半球全年中白天最短、黑夜最長的一天。過了冬至,白天會一天天變長。農曆冬至是一年中排在最後的華人傳統節日。中國古代天文學家根據氣候的變化規律,把一年分為二十四節氣。每兩周定一個節氣,冬至是其中一個,一般是在陽曆12月21日至23日之間。

吃湯圓在明清時代已經約定俗成。據史料記載,稱「冬至,粉糯米為丸,名『湯圓』。」冬至吃湯圓,古而有之。一家人圍吃湯圓,象徵合家團圓,家庭和諧、吉祥。民間又有「吃了湯圓大一歲」之說,有添歲之意。(葉曉虹)

555

新加坡總理的家鄉菜?聽說全島最好吃的11家海南咖喱飯都在這了
2025年04月29日   •   15萬次閱讀
在新加坡找一碗老潮汕味,到哪裡吃粿汁?
2025年04月30日   •   10萬次閱讀
收藏!新加坡全島最好吃的15家雞飯攤都在這了
2025年05月03日   •   2萬次閱讀
矮子餡餅來到新加坡牛車水咯!外皮酥脆掉渣、內餡軟糯,口感層次超豐富😋
2025年04月30日   •   1萬次閱讀
新加坡傳統咖啡店之一:協勝隆
2025年05月03日   •   8379次閱讀
新加坡 在這裡有數之不盡的美食
2025年04月30日   •   6327次閱讀
在新加坡烏節路18.8新++吃到撐!火鍋、燒烤、韓餐、咖啡館也太全了
2025年05月02日   •   5643次閱讀
🇸🇬 夜貓子福利!新加坡竟然有這麼多宵夜好去處🤤 宵夜不要只會想到MCD了啦👋
2025年05月03日   •   4788次閱讀
有一種美食,在新加坡叫蝦面,在檳城叫福建面,在新加坡哪裡品嘗?
2025年05月02日   •   2907次閱讀
新加坡傳統咖啡店之二:瓊華昌
2025年05月03日   •   2565次閱讀
11家本地人強烈推薦的美食攤位!去新加坡西海岸就要這麼吃!
2025年05月05日   •   2394次閱讀
🍨 澳大利亞最火的Gelato來啦!40種口味任你選,每周輪換5種驚喜菜單,吃貨們準備好了嗎?
2025年05月03日   •   1881次閱讀
2025亞洲50最佳餐館成績出爐🎉今年新加坡7家餐館入榜!快來看看誰在榜上😘
2025年05月03日   •   1881次閱讀
💥米其林美食推薦!名古屋鰻魚店「Unagi Yondaime Kikukawa」終於登陸新加坡😋🍱
2025年04月29日   •   1539次閱讀
新加坡傳統咖啡店之三:喜園
2025年05月03日   •   1539次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