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加坡的政府教育系統為學生提供了多元的升學途徑,基本上可以實現「條條道路通羅馬」。此外,新加坡也彙集了來自世界各地的眾多國際學校,教育資源非常豐富。加之新加坡社會治安好、陪讀政策友好,讓新加坡成為中國學生和家長的首選留學目的地。

在近期我們收到的問詢中,很多家長問道:我應該送孩子去政府學校還是國際學校?其實,無論是政府學校還是國際學校,都有各自的魅力與優勢。「沒有最好的,只有最合適的。」——今天我們從入學要求、升學路徑、學費、校園文化等多個角度分析,讓您能夠為孩子做出最優方案和選擇。
01 入學要求
政府學校
整體來說,對於外籍學生,政府學校的入學難度相對較大。只有進入小學一年級才有免試的機會。家長要在入學前一年的6個月左右向新加坡教育部提交意向表。幸運的學生會被隨機安排到有空位的政府小學。
對於年齡在小二至小五,中一至中三的外籍學生,若想進入新加坡政府學校就讀,必須參加AEIS(Admissions Exercise for International Students ,或SAEIS(Supplementary Admissions Exercise for International Students)考試。主要考察學生的英文和數學能力。對於英文基礎比較弱的學生來說,如果未經過系統培訓,通過幾率比較小。
AEIS或SAEIS考試通過後,學生會收到錄取通知,被分配到指定學校。注意!學校分配結果不可申訴也不可再次擇校。

國際學校
新加坡國際學校的入學申請要參考學生年紀,而且不同的學校有不同的要求。整體來說,幼兒園階段非常容易申請,在材料準備充分的情況下,學位不會有太大問題。但是,炙手可熱的一梯隊國學校,例如東南亞聯合世界書院UWCSEA、東陵信託Tanglin Trust School等,對學生和家長背景都有要求,等待排期很長。

到了中高年級,大部分國際學校的錄取標準會大幅提高。通常,國際學校考試為本校系統,例如Aptis或者Cat4等。考試通過後會有面試環節,對學生的表達能力要求比較高。
02 陪讀政策
新加坡的陪讀政策非常友好,無論是國際學校還是政府學校的學生,媽媽/外婆/奶奶其中一人都可以辦理陪讀簽證,陪讀簽證每一年需要續簽一次。
如果家長因為工作原因來到新加坡,薪水達到人力部規定的條件,也可以為孩子申請家屬准證(Dependant Pass)。
03 升學路徑
政府學校
新加坡政府中小學沿採用大英國協的GCE教育系統,並採取雙語教學(母語+英文)。進入政府學校的學生要經歷幾次人生大考:小六會考PSLE,O/N水準、A水準等。新加坡的O水準和A水準成績被世界認可,可以直接申請大部分海外院校。
國際學校
國際學校的課程體系基本為三大類:IB、IGCSE和AP。新加坡大部分國際學校採用IB(International Baccalaureate)國際文憑課程體系。國際學校的學生不參加新加坡國考,大多數學生參加IBDP考試;持有IB證書的學生可以直接申請130多個國家的4000多所大學。
04 學費
政府學校
根據新加坡教育部2023年的數據,非東協國際生就讀新加坡政府小學的費用為875新幣/月;政府中學的費用為1750新幣/月。初級學院的學費為2100新幣/月。
國際學校
國際學校學費要高很多,每年的學費在2萬-5萬新幣之間,平均費用大概20萬人民幣/年。除了學費,學校通常還收取一次性的報名費、申請費、校園建設費等。

05 校園文化
政府學校
新加坡政府學校師生本地人都居多,相對來說華語環境友好。新加坡奉行雙語教學,學校通常開設三種母語:華語、馬來語和淡米爾語。此外,新加坡政府學校推行本地價值觀,注重公民責任義務教育和種族和諧價值觀的灌輸。
新加坡政府學校的課外活動(CCA)非常的豐富,涵蓋體育、藝術、語言等各個方面,如:西洋樂團、歌唱團、華語樂團、排球、舞蹈、戲劇等等,讓學生全面發展。
國際學校
國際學校根據地域傳承相對應國家的文化並和理念。國際學校通常會開設對應國家的語言課程以及其他包括:華語、法語、西班牙語、日語等。此外,國際學校嚴格控制學生國籍人數比例,確保文化的多元性。國際學校的硬體設施通常優於政府學校,課外活動更加豐富多彩。
無論是新加坡政府學校還是國際學校,都是通向國際頂尖院校的捷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