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31日,小一2Cs(補充)階段結果結果陸續公布,大部分學生還是如願進入2CS補充報名的小學,也有部分被安排到靠近家的鄰里學校。就此,從6月30日到8月31日持續兩個月的小一直入報名告一段落。
今年的小一階段報名尤其具有競爭力,其中一個原因就是在新加坡建國50周年金禧慶典中,15年的新生兒將收到來自國家的特別禮物:一張紀念版出生證明和8件套禮物。數據也顯示,2015年公民出生人數達到33725人。
新加坡自1970年代初成立以來,小一註冊系統在過去幾十年中經歷了許多變化和完善。
隨特別是在過去的10年里,該系統已經演變成一個由七個階段和眾多規則組成的複雜流程。
這也是很多父母壓力和驚恐的主要來源,甚至很多家長在孩子尚未出生時做好準備並制定入學的策略。
報名共分為七個階段:Phase 1、Phase 2A1、Phase 2A2、Phase2B、Phase 2C、Phase2C(Supplementary)、Phase 3,其中從Phase1到Phase 2C(Supplementary)這六個階段的報名,都是面向新加坡公民或永久居民的,只有Phase 3的報名是面向國際學生。

小一系統的演變 1972年:
鑒於少數熱門學校對名額的過度需求,政府引入了註冊制度,使小學錄取更加透明和有序。
在隨後的幾年中,根據新加坡的「計劃生育」政策的「兩個就夠了」運動,優先考慮符合該政策的家庭兒童。
1984年:
推出了一項新計劃,以母親的受教育程度的高低來優先錄取的原則,這引起了民眾大量的不滿後,在第二年就被取消了。
1995年:
第2B階段設置了50%的上限,優先考慮與經營學校的宗族或宗教團體有關的父母以及在基層團體中提供幫助的父母。
1998年:
教育部宣布,到2000年父母或兄弟姐妹以前是學生或校友或父母是學校的諮詢或管理委員會的成員或工作人員等,第2A階段將分為第2A1階段和第2A2階段。
該部還規定,參加該校的家長志願者,並且每年服務時間不少於40小時,才能獲得第2B階段的資格。
2012年:
在任何階段的投票中,新加坡人都比永久居民 (PR) 享有「絕對優先權」。
2013年:
教育部宣布從2014年開始,每所學校必須在2B和2C階段為註冊者預留總共40個名額。這是為了確保沒有校友關係的家庭也可以擁有更多的名額。
2015年:
教育部發布了一項新規定,根據學生住家離學校的距離分為三個檔次:1公里以內,1-2公里之間,2公里之外,以此來決定其錄取順序,並且這一原則適用於小一註冊程序中的每一個階段。
另外,教育部還對家庭住址的居住期作出規定即申請人必須在報名時所在的家庭住址,至少住滿30個月。
2016年:
希望為孩子獲得優先權而成為基層志願者的父母必須至少服務兩年。
他們也將被限制在他們居住的選區學校。
2017年:
教育部宣布,就讀位於目前所選學校的幼兒園的學生將有資格進入第2A(2)階段申請。
教育部表示,這一優先事項將有助於確保轉入P1的學生更順利地過渡求。
2018年:
學校的手動投票將由教育部總部進行電子化投票取代。
2020年:
在疫情爆發期間,P1註冊活動改為線上。
同時,新加坡教育部將限制每所學校可錄取的永久居民新生人數。
每所學校錄取的永久居民人數最多可占小一收生人數的大約25%到30%。有關限制只適用於2C和2C附加期報名活動。
新措施不會影響本地公民入學的優先權。
2021年3月:
時任教育部長 Lawrence Wong 宣布,教育部正在研究如何增加第 2C階段的名額。
近年來在更受歡迎的學校爭奪名額的競爭愈演愈烈,因此即使在第 2C階段預留了20個名額,一些孩子也無法在家附近的學校上學。
那麼,對於這複雜的小一註冊系統
新加坡家長及業內人士又有哪些經驗/觀點
分享給我們呢
1 王先生在他的女兒三歲的時候開始規劃她的擇校方案了。
在這段路程中,王先生一共陸續被三所學院拒絕。
分別是崇福小學告知距離太遠;
北國小學雖然獲得了投票資格,但他不在 20 名申請人中(共80人)。
第三次被安德森小學拒絕時,王先生再次主動與該校聯繫,說明自己是一名移動應用程式開發人員,最終通過該校的審核,認可了他的技術可以在疫情特殊時期為學校提供幫助,這樣王先生成為了該校的家長志願者。
去年還花了近 80 個小時為學校編寫了一個電子開放日網站和學校國慶慶祝活動中一個藝術畫廊微型網站
父母優先權的途徑
在註冊P1過程中,如果所選學校沒有曾經或現在在上學的兄弟姐妹,那目前有以下幾種方式可以讓父母優先成為校友。
以前的學生可以加入他們小學的校友會(第2A1階段);可能需要支付高達 1000新元的註冊費
或者是校友會成員(第2A2階段)
家長也可以成為學校諮詢或管理委員會的成員(第2A1階段)
學校的工作人員(第2A2階段)
或由與學校直接相關的教會或宗派認可的成員(第2B階段)。
之前與學校沒有聯繫的家長可以讓孩子在學校範圍內或位於學校內的教育部幼兒園註冊(階段2A2)
擔任至少40小時的家長志願者(階段2B)
或擔任基層組織中的「活躍社區領袖」(階段2B)。
當申請數量超過階段可用的空缺數量時,將考慮家校距離。
2 31歲的公關經理Rachel 和她的律師丈夫今年加入了南洋小學的校友會,為一歲的兒子的小學入學做準備。
首先,我們必須一次性支付 1000 新元的費用,成為校友會的終身會員,參加「價值觀講座」和兩次作為交通督導員的志願者工作。
校友之路也不是一帆風順
但校友之路的成功也不代表報名之路就會一帆風順。
今年的競爭變得如此激烈,以至於今年在2A1階段也有5所學校報名人數超出學額,分別是公教中學附小、聖尼各拉女校、南洋小學、培華長老會小學,以及樂賽學校。
根據教育部網站數據:
公教中學附小在這個階段有119個學額,123人申請;
聖尼各拉女校有77個學額,121人申請;
南洋小學有140個學額,150人申請;
培華長老會小學有71個學額,86人申請;
樂賽學校有81個學額,102人申請。
3 34 歲的營銷經理 Alethia Lee 是在優先階段的爭奪樂賽學院 81 個名額的 102 位家長之一。
「我沒想到在 2A1 階段會為此感到壓力,」她在 2019 年支付了 350 新元加入該校的校友會。
4 Evelyn從去年11月開始,將她的家庭住宅出租,住在距離聖安德魯小學1公里範圍內的出租公寓中,但仍需將她的兒子送到他們老街區的幼兒園。
然而,這樣努力Evelyn也並沒有成功,現在是通過第2C階段補充進入蒙福特小學。
經歷了這次令人沮喪的經歷後,Evelyn決定盡一切努力確保她四歲的女兒,通過她的校友會進入女子學校。
「如果教育系統的建立允許人們玩這個系統,你不能指望人們不玩它。」
小一註冊系統會變化嗎
儘管近年來變化加速,僅在過去十年就至少進行了五次調整。今年耶魯-新加坡國立大學5月發表的一篇學術論文批評小一註冊系統「不透明」且過於複雜以至於不公平。
報告的詳情
專家指出,現有的小一報名制度中按不同優先權分不同階段,不僅令人混亂,也讓那些已掌握經濟、文化及社會資源的家長有不公平的優勢。

報告指出,現有制度為已是校友並有經濟能力、有時間當義工的家長帶來優勢。
另外,調查指出,目前開放報名的學校,選擇過於繁多。對此,學者建議,小一報名制度或可改為類似目前的中學報名制度,讓申請者列出第一至第六個選項,減少家長在某個小一報名階段無法為孩子爭取學額後,須重新報名下一階段所產生的焦慮。
5 「在沒有這些數據的情況下,感覺有點像抽獎,」這位 30 多歲的通訊主管說。
家長的煩惱
擔任政府議會教育委員會主席的先鋒議員Pioneer MP Patrick Tay有一個簡單的願望:為附近的居民分配更多名額。
6 在2C階段中,陳先生和妻子Katie Lin在距離Mountbatten家約 500米的光華學校,也未能為他們的女兒申請一個名額後,隨後向他們的議員也提出了這個問題。
並指出這是他們第一次考慮接下來的三所學校:芽籠美以美小學、丹戎加東中學和 海格女校;但其實在2C階段也被超額。
「投票歷史記錄也沒有讓我們為此做好準備。」
他們最終報名了10 公里外的瑪麗蒙特修道院,那裡有很多名額。
事實上教育部在周三(8 月 25 日)的更新中表示,居住在瑪麗蒙特修道院 2 公里半徑以外的公民將需要為 74 個名額進行投票,因為該校在年底之前收到了 92 個申請。
Katie Lin 表示,她已經嘗試通過致電學校了解最新情況來更準確地評估情況,但學校表示改為聯繫教育部。然後她打電話給教育部,但沒有得到她要的東西。
「Pri 1 註冊系統不允許我們根據事實做出正確的決定。我知道政府一直在尋找改善系統的方法,但是當涉及國慶50周年出生的嬰兒時,他們應該在今年就需要制定一個更合理的解決方式。」
讓「每所學校都成為好學校」
——僅是理論上的解決方案?
新加坡國立大學社會學系副教授 Dr Vincent Chua博士表示,從短期來看,增加 Phase 2C補充階段的數量可能會有所幫助,但仍然無法消除不公平的競爭環境。
Dr Vincent Chua補充說,從長遠來看,為了減少對頂尖學校的競爭,唯一的方法是「讓每所學校都成為好學校」,通過向其他學校投入更多資源,使這些學校更受歡迎。
他說,解決這個問題很重要,因為「學校教育的重點是縮小家庭之間的差異」。
「但是如果不小心,Pri 1 註冊系統可能會演變成一個機會囤積系統,」Dr Vincent Chua說。「它擴大了影響精英和非精英之間的差距。」
新加坡管理大學法學教授 Eugene Tan 表示,雖然保持校友關係是可取的,但至關重要的是學校不要成為「封閉的圈子」。
因此,他更願意看到在第一階段(同級階段)之後可用的空缺數量在階段 2A(合併的子階段)、2B 和 2C 之間平均分配,但目前,只有40個名額被預留:2B和2C階段各20個名額。
Eugene Tan還表示,需要對每個階段的資格進行無限制審查,包括重新考慮是否應優先考慮小學學校諮詢委員會的成員。
而且家長志願者計劃應該停止,因為當需求經常超過志願服務機會的供應時,誰被選為家長志願者的過程變得「有爭議」,甚至不合理。
國大社會學家Tan Ern Ser 認為,最公平的方法很可能是讓每個人通過投票,每個申請在統計上都有或多或少平等的機會被選中。
但是作為三個孩子的父母,Christopher Gee學者認為這會引發軒然大波。
「如果每個人都進行隨機投票,你會如何做出決定?想像一下,如果那是明天的計劃。會有混亂。我認為很少有人會支持它。」
「我們所擁有的很可能是系統中最不壞的。」
Christopher Gee也認為「每所學校都是好學校」的口號需要得到支持。
「你可能需要更多地區分它們,否則它們只是社區學校......它們需要被視為是父母想要送孩子去的真正好學校,而不僅僅是任何其他學校。」
小一註冊評估情況
7 Gee 先生說,P1註冊已成為一項高風險的活動,這一事實表明了更大的社會關注和焦慮。
「我們都處於囚徒困境之中。我們都在互相這樣做。」
「為了什麼?我們最終會給父母帶來更多的精神壓力,給孩子帶來更多的精神壓力,在這種內部的『贏家通吃』競賽上花費更多的精力,最終對一個人的人生目標完全不重要,」他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