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兩天,大家的朋友圈都被華為5G摺疊手機刷屏了……
2月23日,西班牙巴塞隆納,華為在世界移動通信大會(MWC 19)上正式發布了5G摺疊屏手機HUAWEI Mate X。

滿滿的科技感,只是這價格也是蠻感人的。售價2299歐元,合人民幣17500元,新幣3525。
去年11月,華為Mate 20在新加坡首銷時,上千人排隊購買。這次預計6月發售的5G摺疊手機,會不會再掀一股搶購潮呢?

摺疊屏,賺足了噱頭,不過它最硬核的是「全球最快的5G手機」。(華為消費者業務CEO余承東這樣定義它)
據說,這款手機理論峰值下載速率可達業界最快的4.6Gbps,3秒鐘即可下載1GB的電影。3秒哦!
我們現在通常用的是4G、3G行動網路,一些偏遠鄉村地區,用的是2G網絡。5G到底給上網帶來什麼感受呢?如下圖,快得懷疑人生。

5G就是第五代移動通信,它比4G網絡的傳輸速度快數百倍,一部超高畫質電影1秒之內就能下載完成。

更重要的是,5G會將網絡的應用範圍拓展到前所未有的廣度:除了傳統的手機網絡,還包括物聯網。而人工智慧、虛擬現實、無人駕駛、遠程醫療等新興產業若離開了5G物聯網,將永遠不會成熟,達到可供大眾使用的標準。

可以說,誰先拿下推廣5G,誰先占領市場,誰就有話語權。
彭博社刊文預測稱,「到2035年,5G將在全球創造12.3萬億美元的經濟產出」。富士凱美萊總研預測,「到2023年,僅無線基站領域就將誕生370億美元的市場,而終端等相關設備領域則將形成2300億美元的市場」。
而華為已成全球最大電信設備供應商,目前已提供超過10000套5G基站!在世界通信設備市場上的占有率為30%,為業界第一。
而5G專利,華為共計2570個,領先中國中興、美國高通、英特爾。
新加坡對華為的態度
該幹嘛幹嘛
在西方「五眼聯盟」(美國、加拿大、英國、澳大利亞和紐西蘭)封殺華為之際,加拿大總理1月17日與李顯龍通話提到與中國的爭端,李顯龍表示「所有國家在處理涉及外籍公民的案件時都依循正當法律程序,並且能讓外界視為是依循正當法律程序的重要性。」同時也呼籲「事件能通過冷靜、友好的方式解決,不要進一步升級。」 這是孟晚舟事件後,新加坡首次發聲。

2018年6月,華為與新加坡三大電信公司之一的 M1進行了 5G 網絡試驗,並嘗試通過 5G 網絡完成虛擬現實 ( VR ) 內容的端到端實時直播。

這項直播,對華為進一步打入東南亞市場,也讓華為在搶占亞洲的5G市場上占領了先機。
M1首席技術官丹尼斯•西克表示,從5G現場試驗中學到的實際經驗對M1來說至關重要。未來M1將能為客戶成功開發高性能和需求驅動的5G服務,並使得M1能夠在新加坡「智慧國」計劃中發揮關鍵作用。
華為與新加坡M1公司的合作不僅僅是5G測試,他們也希望可以將VR、AR和MR技術應用於教育領域。
為此,他們進行了5G測試,以確定通過5G連接向新加坡各地教室提供VR直播是否可行。如果這個實驗一旦成功,無疑會為教育甚至其他行業帶來更多的創新。

早在2015年11月,新加坡最大的電信商Singtel就宣布和華為共同建設5G網絡。
而另一家電信業巨頭Starhub,也在2017年和華為完成了5G網絡技術的測試。

不出意外,這些都會按照原計劃進行。
插播一條,新加坡聯合早報2月27日報紙上刊登了這樣一幅漫畫,意味深長,自行品品。

而且,2月20日,華為雲宣布新加坡大區正式開服。將立足新加坡面向亞太區提供全棧雲平台及AI能力。新加坡大區也將成為華為雲資源規模最大的海外大區之一。截至2018年底,華為雲已在全球總計23個地理區域、40個可用區提供雲服務。
早在2012年,華為就與淡馬錫理工學院簽署了諒解備忘錄,建成了致力於雲計算技術研發及教學的聯合實驗室——雲技術與創新中心。
2013年9月24日,華為與ITE(工藝教育學院)共同建立寬頻技術與服務培訓中心,這也是新加坡首個GPON(千兆比特無源光網絡)培訓中心。每年,華為和ITE將挑選優秀學生參加華為的工作體驗計劃。
這些舉措將協助新加坡實現智慧國的長遠目標。
東南亞其他國家對華為的態度
該幹嘛幹嘛
東南亞國家,大膽啟用華為5G。
2019年2月初,泰國宣布啟動華為5G測試台。在東南亞國家裡,它是第一個啟動華為5G測試台的。
菲律賓最大移動電信運營商環球電信公司近日表示,有關華為對國家安全構成威脅的擔心,在一定程度上被誇大了,「將按計劃於2019年第二季度推出5G商業服務」。日前,華為已在菲律賓完成5G測試。
據《印度時報》2018年12月18日消息,華為已經被允許在印度參加5G試驗。
就在昨天(2月26日),馬來西亞主要的電信公司之一明訊(Maxis)宣布,已和華為簽署諒解備忘錄,將通過端對端系統與服務進行成熟的5G實驗合作。據了解,該公司是在巴塞隆納舉行「2019年世界移動通信大會」期間和華為簽署的。
(文:蟲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