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加坡被譽為國際協會中心,秉持創新、可持續的發展理念,新加坡持續向承接世界級商業活動的「全球最佳會展城市」這一定位發力。
根據國際會議協會(ICCA)的統計數據,2023年新加坡舉辦了152場ICCA認證的國際會議和協會會議,位列全球第二。
「我們連續18年蟬聯亞洲頂級會議城市,今年更是成為全球第二名。」新加坡旅遊局新加坡展覽及會議署執行署長許文威先生接受國家旅業網採訪時表示,「截至目前,新加坡的會展舉辦排期已經預約至2032年。」
新加坡旅遊局大中華區首席代表兼執行署長潘政志先生向國家旅業網分享數據:MICE旅客在新加坡的平均消費是休閒旅客的1.7倍到2倍。
在上周四舉辦的第七屆大中華區會獎業大會上,中國旅遊研究院院長戴斌發表題為《中新旅遊交流的前瞻性思維和高質量發展》的專題演講。本周的『方向』欄目,國家旅業網為各位讀者分享該內容,MICE作為高質量發展的主要內容,推動旅遊業高質量發展行穩致遠,助力兩國「全方位高質量的前瞻性夥伴關係」。
內容精選
▌旅遊業進入了「品質需求引導供給創新,創新供給推動需求升級」的良性循環。
▌中新互為重要的入境旅遊客源地和出境旅遊目的地國家,規模大、增速快、滿意度高。
01
▌繁榮發展的新周期
旅遊經濟正在進入繁榮發展新周期
2023年以來,旅遊市場供需兩旺,假日旅遊人潮湧動,入出境旅遊穩步復甦。龍年春節和勞動節的國內旅遊出遊人次、國內旅遊總花費等主要經濟指標均已超過了2019年同期水平。
剛剛結束的端午節假期,全國國內旅遊出遊合計1.1億人次,同比增長6.3%;國內遊客出遊總花費403.5億元,同比增長8.1%。旅遊業的情緒價值、消費促進、投資拉動和就業帶動潛力得到了充分釋放,旅遊供應鏈、價值鏈和創新鏈正在加速恢復。
旅遊業進入了「品質需求引導供給創新,創新供給推動需求升級」的良性循環,與其他產業跨界融合、協同發展,新產品、新業態和新商業模式不斷湧現。
今年5月17日,全國旅遊發展大會在北京召開。習近平總書記對旅遊工作作出重要指示,充分肯定旅遊業取得的突出成就,日益成為新興的戰略性支柱產業和具有顯著時代特徵的民生產業、幸福產業,強調「著力完善現代旅遊業體系,加快建設旅遊強國」「推動旅遊業高質量發展行穩致遠」。
新時代發展入境旅遊的決心從未動搖,政策工具也越來越完善。
目前,我國已經與23個國家簽署了普通護照免簽協議,對12個國家實施了單方面免簽證協議,並延長到2025年。隨著國力增長和政策優化,中國公民出境旅遊市場將繼續擴容。
繼續謀求任何時候對任何國家保持旅遊服務貿易順差,不必要,也不可能。遊客出去了,權益保護要跟上,交流合作也要與時俱進。
02
▌高質量的新關係
中新互為重要入境旅遊客源地
和出境旅遊目的地國家
中新旅遊交流得益於政治互信,需要以前瞻性思維謀劃全方位的產業合作。
2023年3月,習近平主席與來訪的李顯龍總理共同宣布,中新關係升級為「全方位高質量的前瞻性夥伴關係」。
中新是重要合作夥伴,兩國關係始終展現出前瞻性、戰略性、示範性,中方把新加坡置於周邊外交優先方向。
縱觀世界旅遊發展歷程,穩定的雙邊關係和建設性的多邊機制始終都是國際旅遊交流合作的關鍵要素,國家元首和政府首腦之間的互訪則是目的地形象最直接,也是最有效的宣傳者。離開這一點,哪怕再專業的旅遊推廣活動、再熱鬧的自媒體營銷,都可能是沙灘城堡和空中樓閣。對此,我們必須要有清醒的認識並在實踐上加以遵循。
中新互為重要的入境旅遊客源地和出境旅遊目的地國家,規模大、增速快、滿意度高。
2010年到2019年,雙方年度互訪遊客規模從182.94萬人次增長到381.72萬人次,年均增長率達到8.52%。其中,中國公民出境旅遊者首站到訪新加坡的人數在十年間年均增長14.57%,2019年280.87萬人次,為同期新加坡訪華遊客數的2.8倍。
從過去兩年的數據來看,新加坡也是恢復最快的中國出境市場恢復最快的海外旅遊目的地國家之一。來自中國旅遊研究院連續監測表明,新加坡的旅遊服務質量一直都得到了中國出境旅遊者的認可,遊客滿意度一直在80分左右且穩居各國前列。2023年,在納入監測的27個境外國家或地區中,中國出境旅遊者對新加坡的滿意度高達85.25,位居首位。令人欣慰的是,2015年到2019年,新加坡來華入境旅遊者的滿意度也一直處於80分以上的「滿意」區間,近兩年也在企穩回升。
中新旅遊交流得益於旅遊者的相互認可,需要持續提升服務質量和遊客滿意。中國的歷史文化和現代化發展成就則給新加坡遊客留下了深刻印象。隨著更多簽證、移民、郵輪和支付便利化政策的落地實施和消費環境的改善,一定會有更多的中新兩國遊客到訪問對方國家。
03
▌高質量發展的著力點
新加坡有望成為全球會獎旅遊
首選目的地國家
經貿往來促進旅遊交流,也將為MICE市場拓展新空間。
2008年10月,兩國政府簽署了《中國—新加坡自由貿易區協定》,《中新自貿協定升級議定書》於2019年10月正式生效。2015年11月,新加坡中國文化中心正式揭牌運營。2022年,中新雙邊貿易總額突破1000億美元,2023年為1083.93億美元。
據中國商務部統計,截至2021年末,中國對新加坡直接投資存量672億美元,在新加坡中資企業數量約8500家。
據新加坡方面統計,中國連續14年保持新加坡對外直接投資第一大目的國,主要項目包括三個政府間合作項目蘇州工業園區、天津生態城、中新(重慶)戰略性互聯互通示範項目,一個國家級合作項目廣州知識城,以及吉林食品區、新川科技創新園、南京生態科技島等。持續增長的投資和貿易往來,奠定了中新兩國商務、會議、展覽和獎勵旅遊的市場基礎,成為旅行服務創新的新藍海。
中國會獎企業正在成長,新加坡有望成為全球會獎旅遊首選目的地國家。根據國家旅業網去年秋季的一份專項調查,27%的旅行商表示MICE占其商旅業務總額的50%以上, 84%的受訪企業設立了MICE部門。這意味會獎旅遊在中國已經形成了相對獨立的專業領域和細分市場,旅遊業界對會獎旅遊普遍持積極樂觀的預期。
受距離近、性價比高、配套體系完備、專業化水平高等因素的影響,92%的受訪者將新加坡作為會獎旅遊目的地,18%的受訪者將新加坡放在全球會獎旅遊目的地最優先的位置。
受訪者同時也給出了提升會獎旅遊服務的方向性意見,如價格競爭力的提升、場租和酒店等政策支持,以及延伸性休閒體驗需求的滿足等。希望兩國政府加大對會獎旅行商的支持力度,對商務人士實施「一簽多行、過境免簽、口岸簽」等簽證和通關便利化政策,統籌提升會獎旅遊相關的公共服務效率和商業服務品質。不斷豐富旅遊產品供給,持續優化旅遊消費環境,更好滿足包括會獎在內的國際旅遊者多樣化、個性化和品質化需求。
撰寫|戴斌 編輯|耶穌蜥蜴 校對|王木木 審核|雷蕊 版面設計|皮蛋菜周
內容來源:旅業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