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管虎導演作品《狗陣》登陸新加坡!電影由新加坡本地的電影製作和發行公司Cineaste Production House引進。
彭于晏即將「登陸」新加坡,愛狗人士都瘋了
在主辦方組織的首映禮現場,導演管虎,製片人梁靜,主演彭于晏和佟麗婭全數出席線上映後交流。影院現場座無虛席,觀眾互動踴躍,對這部別具一格的華語人文電影抱以熱烈的掌聲和歡呼聲,某位經常出訪海外電影節的資深影迷表示,如此情景頗為罕見,仿佛再一次置身坎城獲獎現場。(註:《狗陣》榮獲2024年第77屆坎城電影節「一種關注」單元大獎。)


回顧首映映後,導演管虎與大家分享了電影創作初衷及拍攝感受。彭于晏和佟麗婭兩位主演分享了角色塑造的心路歷程,以及彼此台前幕後的合作趣聞。製片人梁靜則回答了觀眾關於電影拍攝難度的提問,並謙遜表示《狗陣》是導演和演員們之間構建出的美麗故事,她所做的只是全力以赴的支持,令在場觀眾印象深刻。

電影引進方Cineaste成立於新加坡,據創始人石書沄女士介紹,公司致力於發行和引進高質量的華語電影,為中國與東南亞搭建一座文化交流的橋樑,過往引進作品包括《椒麻堂會》、《河邊的錯誤》、《宇宙探索編輯部》等,在新加坡的口碑和票房表現均取得超預期表現。而在製作端發掘和培養青年電影人會成為公司下一階段布局和投入的重點。

映後主持人Cineaste創始人石書沄
資深策展人譚燕榮為我們發來一篇精彩影評,新加坡眼徵得她本人的許可,將文章發表如下:
這是一個現代版「二郎神與哮天犬」的故事,但主人公卻不是神,而是出生在冷冽而粗糙的西北戈壁小鎮,提前假釋出獄的小伙——二郎。十年後回到家中,母親去世,父親住在動物園,艱難地維持著自己和動物們的口糧,自知時日無多,父親把攢的錢都給了二郎。整個破敗的小鎮為了營造商機,迎接2008北京奧運會的到來,開始了整治流浪狗的行動。為了維持生計,二郎加入了小鎮組織的打狗隊,但生性本善的二郎在與一隻黑狗的幾次交手後,一人一狗和諧共存了下來。
不知編劇是否有意為之,將主人公取名為二郎,而黑狗也是中國陝西品種細犬。細犬對主人絕對忠誠,但不會輕易讓人靠近,耐力好,嗅覺靈敏,記憶力強。片中細犬與二郎的交手過程把狗的特性體現得淋漓盡致,而二郎卻在人間煉獄。最終二郎的飾演者彭于晏收養了這隻黑狗,並出現在坎城首映禮上,這是題外話。

影片膠片質感裹挾著西北戈壁的風沙撲面而來,映襯著中片人物的野性、粗糙,但又孤冷的性格。二郎的飾演者彭于晏一改帥氣陽光的大男孩形象,毛寸+粗布襯衣闊腿褲、額頭上的川字,稜角分明的形象塑造完全貼近那個地域和時代,且出獄後寡言少語,就像繪畫中的留白,他不是失語,是在默默地觀察周遭的變化,體會著人性的善惡。冷色調的戈壁以及捲起的土旋風,到處因拆遷而破敗的瓦礫,灰色牆上刷寫的標語,廣播中高亢卻刺耳的播音聲,導演用這些對人類生存環境的展現作為轉場,徐徐拉開這群生活在西北小鎮,正在被動地接受社會變遷帶來的不確定性的鮮活個體的人生。
導演管虎的藝術創作鮮明,《狗陣》不乏《鬥牛》《殺生》《廚子戲子痞子》中的荒誕手法和舞台感架構,但卻沒有丟失對人性與社會變遷的探討與批判,並注入了更多真情實感。用鏡頭語言無聲地探討著人與自然的相處模式。人生如細犬,「不在沉默中爆發,必在沉默中滅亡」。
中國第六代導演管虎攜《狗陣》首次登陸2024年第77屆坎城電影節,即獲「一種關注單元一種關注大獎」。期待管虎導演更多作品呈現。
影評作者譚燕榮介紹:深耕中外電影交流工作二十餘年,先後策划過在三十多個國家舉辦中國電影節或電影回顧展,在中國舉辦外國電影節。為促進中外電影和電影人的交流不遺餘力。
影片還在熱映中
上映電影院:The Projector(Cineleisure,Golden Mile Tower)
HQ丨編輯
HQ丨編審
Cineaste丨來源
Cineaste丨圖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