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加坡國際社區學校(International Community School,簡稱ICS)成立於1993年,是一所低調溫馨的基督教會美國國際學校。學校由一群渴望建立一所基督教學校的父母創辦,服務於企業和外籍傳教士的子女。
學校雖然小眾,但卻有著矚目的學術成績,學校80%的畢業生會前往美國大學深造,其中不乏世界排名前列的TOP大學。
歷屆畢業生們都認為,ICS幫助他們做好了去迎接大學學術苛刻要求的準備,並讓他們具備了在其所選學習領域取得成功的必要能力。
學校的起源

在20世紀90年代初,一群不同的外籍家庭在新加坡尋找一所國際學校,不僅要有學術挑戰和社區導向,而且要以基督為中心和以聖經為重點。當這群夢想家無法找到一所適合他們需要的學校時,他們自己創辦了學校。
國際社區學校(新加坡),前身為基督教國際學校(CIS),於1993年9月6日成立,當時只有不到20名學生和兩名教師。
從那時起,新加坡國際社區學校加入了國際基督教學校網絡(NICS),獲得了國際基督教學校協會(ASCI),西方學校和學院協會(WASC)的國際認證,以及新加坡EduTrust的認證。
學校的使命、願景與價值觀

作為一所基督教會學校,ICS希望通過教育來改變世界,讓自己成為學習者通往目標的門戶,讓學習者們獲得積極變革的能力。
學校的價值觀是:卓越的學術,聖經世界觀,關懷的社區,個人的卓越。
學校榮譽

學校鼓勵和引導每個孩子在智力、情感、身體、社會和精神上發現和實現他們的目標,通過課堂內外的培訓和專業發展來激勵終身學習和個人卓越。
2023年Honeykids Asia和GESS Education宣布了當年教育獎的獲獎者名單,以表彰新加坡最好的國際學校和具有全球影響力的教育工作者所取得的成就、付出的努力和做出的貢獻。
ICS連續兩年獲得"最佳小型學校獎"和"美國課程獎"提名,並在兩個獎項中均獲得金獎。
ICS大放異彩:榮獲5項卓越教育獎:
新加坡最佳小型學校
第一個金獎是新加坡最佳小型學校獎,是為學生人數在 700人以下的學校設立的一個獎項。
正如Honeykids在新聞稿中所說:"這所學校規模雖小,但並不意味著質量不高!在這樣規模的學校里,每個孩子都能感受到傾聽、接納和培養。在這所學校里,學生們有機會通過創新的教育計劃充分發揮自己的潛能"。
美國課程獎
這個ICS獲得的第二個金獎,屬於一個新的類別。這一獎項再次證明了ICS堅定不移地致力於提供無與倫比的優質美式課程。
數字學習技術銀獎
這一榮譽彰顯了ICS將創新技術和項目融入教育框架的不懈努力,讓學生掌握數字時代的基本技能,為未來做好準備。
"人人都知道你名字的學校"編輯選擇獎
ICS致力於營造一個溫馨、包容、互助的學校社區,並因此榮獲此獎。
社區公民獎
艾麗西亞-班迪女士代表新加坡國際社區學校獲得了這一全球矚目的獎項。該獎項頒發給通過富有想像力的努力,在社會、文化或經濟方面幫助更廣泛社區的個人或教育機構。
這一榮譽進一步強化了ICS在課堂之外發揮積極影響的承諾,讓整個學校社區都感到無比自豪。
師生組成

學校目前共有60多名教師,具有優質的專業素質。這些教師平均擁有5年以上的教學經驗,51%擁有碩士及以上學位,66%持有美國護照。
學校也一直以其文化和種族的多樣性感到自豪,讓來自全球近30個國家的400多名學生在一個安全的環境中接受優質教育,其中國際學生比例高於50%,其中中國學生占比為3%。
小學階段師生比為:8:1
初中階段師生比為:4:1
高中階段師生比為:3:1
課程設置

學校教授美國課程,參加AP(Advanced Placement)考試。
共有38門學科,分為7大類,分別為藝術類、英語類、歷史與社會科學類、數學與計算機科學類、自然科學類、世界語言與文學類,以及頂石文憑項目類。
2022年53名高中生參加了AP考試,其中89%以上獲得了3分以上的成績,63%獲得4分以上成績,34%獲得滿分5分。
畢業生錄取情況

學校的畢業生被包括美國、加拿大、英國、新加坡、荷蘭、韓國、日本、澳洲、紐西蘭等各國在內的大學錄取,大約80%的畢業生會前往美國大學深造。
這些學校中不乏如倫敦大學學院、新加坡國立大學、康奈爾大學、西北大學等全球頂級的大學。
學年及學費

學年大致情況:
ICS的學年從8月開始到次年6月結束。
每一學年分為二個學期:
第一學期:8月下旬到12月中旬
第二學期:1月上旬到6月中旬

入學申請

申請及入學時間:
學校接受所有年級的滾動申請,但:
學前班至8年級的學生必須在當前學年的3月31日之前開始上學,否則將等待下一學年的秋季開學。
9年級到11年級的學生只能在每個學期的8月或1月開學。
12年級的學生只能在秋季學期開始的8月份開學。
申請英語要求:
英語作為學校課堂教學和社區生活的主要語言。如果英語不是孩子的母語,需要在申請之前參加適合年級的英語語言能力評估(ELPA)。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