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同濟與新國大跨界攜手,智慧融合開啟合作新篇章
2025 年 1 月,同濟大學的代表團前往新加坡國立大學(NUS)進行訪問。這一行動既是兩校長期友好往來的延續,也為雙方在學術交流、人才培養、科研創新等方面的合作帶來了新契機。
兩校此前已有不少互動,而這次訪問有望推動雙方合作進一步深化。在人才培養方面,可能會探索新的培養模式;科研創新領域,也有機會開展新的合作項目,整合資源解決難題。
01 合作重點聚焦於 人工智能及土木工程
自2006年兩校簽署首份合作協議以來,近二十年的時光里,同濟大學與新加坡國立大學在人才培養和科研領域不斷探索、深入合作,攜手共進,如今,這份合作正朝著更加廣闊和深入的方向穩步邁進。
當下,兩校的合作重點聚焦於人工智慧和土木工程這兩大極具發展潛力的領域,展現出非凡的戰略眼光與合作決心。

在人工智慧領域,一系列令人矚目的成果彰顯了兩校合作的強大實力與創新活力。2024 年,兩校攜手舉辦了首屆 「中國 - 新加坡人工智慧前沿與治理研討會」。
來自中新兩國的專家學者們如璀璨星辰匯聚一堂,雙方聯合研發的 「同濟飛魚」 水空越域巡航器原型機橫空出世,這一創新成果猶如一顆耀眼的新星,引起了國際社會的廣泛關注。
它不僅展示了兩校在科研方面的深厚底蘊與強大實力,更體現了雙方在人工智慧技術應用上的獨特視角和創新思維,為全球人工智慧技術的應用探索出了新的路徑。
02 「3+1+1 加速碩士項目」 引關注熱潮
基於同濟大學上海自主智能無人系統科學中心和 NUS 計算機學院的深度合作,雙方創新性地啟動了 「3+1+X」 聯合培養模式。
這一模式大膽突破學科和地域的限制,致力於推動人工智慧技術在教育、交通、醫療等多個關鍵場景的廣泛應用,為人工智慧技術的落地生根與開花結果提供了肥沃的土壤。

展望未來,兩校在人工智慧領域的合作將進一步集中於算法創新、倫理治理及產業化轉化等核心方向。
土木工程作為同濟大學的傳統優勢學科,與 NUS 的合作更是成為了國際學術交流與合作的典範。從 2025 年起,雙方推出的 「3+1+1 加速碩士項目」 備受矚目。
同濟學子在順利完成三年本科學習後,將獲得寶貴的機會前往NUS,進行為期一年的本科銜接學習以及一年的碩士深造。
該項目的入學要求相對較高,充分體現了其對人才質量的嚴格把控。學生不僅需要達到 GPA≥3.5 的學術成績標準,還需具備良好的英語水平,雅思達到 6.0 或托福 85 分,以此確保選拔出的學生能夠在這個高水準的項目中茁壯成長。
03 學術 - 產業 - 就業 渠道多層聯通
在合作模式創新方面,兩校不斷探索,積極實踐。在學術交流領域,除了備受關注的本科生項目外,兩校還大力推進 「教授主導的博士聯合培養計劃」。
該計劃覆蓋數學、可持續發展等多個學科領域,通過互派訪問學者、共同舉辦學術會議等多種形式,為師生提供了豐富的學術交流機會。
為了進一步促進產學研的深度合作,兩校還積極與新加坡陸路交通局、ABB 等知名企業展開合作,搭建了廣闊的實習與課題研究平台。

通過這個平台,學生們能夠將所學知識與實際應用緊密結合,實現了 「學術 - 產業 - 就業」 的緊密結合。學生們在實習與課題研究中,如同初出茅廬的戰士,在實踐的戰場上歷練,將理論知識轉化為實際操作能力,為未來的職業發展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同濟大學與新加坡國立大學的合作堪稱 「東方智慧與全球視野的交融」。無論是在氣候變化研究方面的深入探討,還是在智慧城市建設領域的攜手共進,都充分展示了兩校在應對全球性問題中的責任與擔當。
通過這些全方位、多層次的合作,不僅推動了學術和技術的不斷突破,更為全球學子搭建了一個廣闊的發展平台,為他們開啟了通向未來的大門,引領著他們在知識的海洋中不斷探索前行,駛向成功的彼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