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加坡教育部近日宣布推出2030教育科技總藍圖,旨在讓學校和教師可以在教學中融入更多人工智慧等新科技,提升學生的學習體驗和成效。
教育部將從明年起,在新藍圖下逐步推出幾項計劃:為學校提供資源,在學生學習平台推出課程讓學生自主學習,並在品格與公民教育課程中,加強學生的網絡健康意識。

圖源:today
當局也會在今年12月在學生學習平台上推出兩個人工智慧功能:英文學習和簡答題反饋智能助理,系統能針對學生的寫作、拼音、語法等提出建議。這麼一來,教師就能專注在語言表達、創意寫作方面的教學。
此外,教育部將改善21世紀技能框架,更注重培養學生的創造性思維和公民素養。
從明年起,教育部會為中小學、初級學院和勵仁高中提供6400萬元的款項來改造校園,例如:打造室內農場來滿足教學需求。當局也將設立教育夥伴聯繫辦公室,加強學校和業界及社區的合作。
這些舉措都是為了讓新加坡的教育系統更適應未來的挑戰和機遇,讓學生能夠在一個智能、創新和包容的學習環境中成長。
01 為什麼要推出2030教育科技總藍圖?
新加坡一直以來都是一個注重教育的國家,也是一個積極利用科技來提升教育質量的國家。早在2008年,新加坡就推出了第三代信息通信技術總藍圖(ICT Masterplan 3),將信息通信技術(ICT)納入課程設計、教師培訓和評估體系中,以促進自主、合作和探究式的學習。
隨著科技的快速發展和社會的變化,新加坡認識到需要更新其教育科技戰略,以適應新的時代需求。因此,在2015年,新加坡發布了第四代信息通信技術總藍圖(ICT Masterplan 4),將重點放在利用ICT來培養21世紀的核心能力,如批判性思維、溝通、協作和創造力。
然而,在過去的幾年裡,新加坡也面臨了一些新的挑戰和機遇,如全球化、數字化、人工智慧、氣候變化等,這些因素對教育產生了深遠的影響,要求教育系統做出相應的調整和創新。
為了應對這些變化,新加坡決定製定2030教育科技總藍圖,以進一步提升其教育科技水平,並為未來做好準備。
02 2030教育科技總藍圖有哪些內容?
2030教育科技總藍圖的目標是讓新加坡的學生能夠在一個智能、創新和包容的學習環境中成長,為了實現這些目標,2030教育科技總藍圖將從以下幾個方面進行推進:
為學校提供資源:教育部將為每所中小學、初級學院和勵仁高中提供6400萬元的款項來改造校園,打造更多適合不同類型學習活動的空間,如室內農場、創客空間、沉浸式體驗室等。這些空間將配備先進的設備和技術,如虛擬現實、增強現實、3D列印等,讓學生可以在實踐中學習,並體驗不同的領域和主題。
在學生學習平台推出課程:教育部將在現有的[Student Learning Space](SLS)平台上推出更多課程,讓學生可以在課堂外自主地進行深入的學習。這些課程將涵蓋不同的領域和主題,如數理科學、人文社會科學、藝術與設計等,並結合了人工智慧等新科技,讓學生可以根據自己的興趣和水平來選擇和完成。這些課程也將與教師的教案相配合,形成一個完整的課程體系。
推出人工智慧功能:教育部將在今年12月在SLS平台上推出兩個人工智慧功能:英文學習和簡答題反饋智能助理。英文學習功能將利用自然語言處理技術,為學生提供針對他們的寫作、拼音、語法等方面的建議和反饋。簡答題反饋智能助理則將利用機器閱讀理解技術,為教師提供針對簡答題答案的評分和分析。這兩個功能都旨在幫助學生提高他們的英文水平,並減輕教師的負擔。
加強網絡健康意識:教育部將在品格與公民教育課程中,加強對網絡健康意識的教育,這包括了如何識別和應對網絡欺凌、假消息、網絡成癮等問題,以及如何保護自己的網絡安全和隱私。教育部將利用SLS平台上的課程和活動,以及與社區合作的項目,來提高學生的網絡素養和責任感。
改善21世紀技能框架:教育部將對現有的21世紀技能框架進行改善,更注重培養學生的創造性思維和公民素養。在更新後的框架下,教育部將協助校方和教師在教學中鼓勵學生通過探索、對話、反思等方式學習,讓學生能夠發現問題、提出解決方案、表達觀點、接受反饋等。教育部也將提供更多的培訓和資源,讓教師能夠有效地設計和實施這些學習活動。
設立教育夥伴聯繫辦公室:教育部將設立教育夥伴聯繫辦公室(Education Partnerships Office),以加強學校和業界及社區的合作。該辦公室將為學校提供更多的機會和支持,讓學生能夠參與不同的實踐項目、實習計劃、導師制等,以拓展他們的視野和經驗。該辦公室也將促進學校之間的交流和分享,以推廣最佳的教育科技實踐。

圖源:today
2030教育科技總藍圖是新加坡教育系統邁向未來的一大步,也是新加坡為了實現其願景——「每個人都是一個自信、自主、終身學習者」的一大努力。
如此優秀的教育系統才讓新加坡成為近年來低齡留學首選,新加坡也是唯一有專門發放陪讀簽證和允許陪讀家長工作的國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