噗、噗噗、噗嗤,各種各樣的屁聲充斥小房間。但請你不要覺得噁心,你不會聞到任何味道,這既不是廁所,也不是讓人無處逃跑的悶熱車廂,這只是新加坡科學館一個展覽館的展區。
配合星期二(11月19日)的世界廁所日,新加坡科學館與世界廁所組織聯合策劃,特別推出名為「了解便便」的新展館,西北區市長張俰賓作為主賓到場推介。
展館中最有趣的部分,莫過於「調皮放屁室」中十個大小不一的屁股。公眾經過時無不好奇,隨便找一個輕輕按下去,就立刻聽到屁聲連天。當然,展覽的目的並不只是逗人捧腹大笑,主辦方希望通過不同的放屁聲,讓公眾了解其背後的形成原因,窺探消化系統的狀況,更了解自己的身體健康。
除了「放屁室」,展館還展出糞便處理過程、公共衛生須知、廁所類型和歷史等各種各樣排泄相關知識。通過五顏六色的展板、益智有趣的遊戲,讓公眾了解排泄物中透露的身體信息、全球性的衛生問題,以及科技給衛浴設備帶來的改善。

館長林直明副教授(59歲)指出,根據世界衛生組織的數據,全球還有20億人沒有包括廁所在內的基本衛生設施,這直接導致了霍亂、腹瀉及傷寒等疾病的傳播。
「雖然廁所和放屁的笑話對於一些人來說很有趣,但這些統計數據並不有趣。我們要先直接面對這樣難登大雅之堂的話題,才能找出解決問題的方法。」
林直明同時強調,新加坡在處理排泄物方面已算先進,廁所也得到普及,但公共意識依舊趕不上如日本等國家,公共廁所清潔的維護還須加強。
「我們的公廁比較髒,很多人不願在外如廁。這可能導致他們患上腸道疾病。我們希望通過幽默的展覽探討嚴肅話題,讓公眾了解,糞便並不是噁心的,它與生命、環保、可持續發展等課題都息息相關。」
從事金融業的張元綺(50歲)帶著11歲的兒子來科學館參觀,剛好碰上「了解便便展」開幕第一天。她在受訪時透露,家裡平時沒有談論排泄的話題,也沒有特別教導兒子,但看完展覽後他們都學到許多新東西。
「我覺得排便對身體而言非常重要,值得了解。同時,我還知道了不用水就能處理糞便的技術,很有興趣,打算回家以後查資料了解多一點。」
來自澳洲的遊客陳春月(37歲)和丈夫一起帶著兒女參觀科學館。她談到,目前一歲半的女兒正是剛開始學習的階段,展覽讓她了解良好的衛生習慣和防範細菌的方法。
「比如平時讓她上完廁所要洗手,她不懂為什麼,在這個展覽中就能找到答案。」
「了解便便展」即日起在新加坡科學館B展廳一樓,開放給公眾參觀。未來,科學館還計劃與保健局、醫療機構和社團合作,舉辦清潔、環保等相關講座與活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