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馬來西亞和新加坡都家喻戶曉的當地美食
肉骨茶(Bak-Kut-Teh),你知道多少呢?千萬別誤會,肉骨茶不是一種茶哦!

從前,華人初到南洋發展時,不適應四季如夏炎熱而潮濕的氣候而患上風濕。先賢巧妙運用在地盛產的中藥和豬骨來祛寒,而意外發現並研發這獨特美味的美食。

在人們不斷改進和發展下,肉骨茶也有了黑湯和白湯之分。黑湯可劃為福建和廣東派。福建派使用中藥材、香料、黑醬油熬煮,顏色較深。其指標代表為巴生肉骨茶(Klang)。

廣東派則較為小眾,普遍是使用藥膳為主要煲湯材料。

而在新加坡的白湯屬於潮州派,主要以胡椒和大蒜來烹調。這一個白肉骨茶的湯頭顏色較淺,味道稍微嗆辣,有點類似豬肚湯哦!

隨著時代的變化,如今的肉骨茶也有了「干肉骨茶」版。它其實是把原本的湯頭提煉再提煉,變成濃郁的肉汁,再配合其他的佐料和食材,深受大家的喜愛。

不僅如此,現在也有取代豬肉的雞肉骨茶「清真版本」,在伊斯蘭教盛行的新馬一帶也逐漸嶄露頭角,開始越來越多人捧場了哦!

如今在市面上的各大超級市場也能輕易找到多種濃縮簡化的肉骨茶包,食客們只需要配搭一些肉骨和個人喜愛的食材就可以自己在家就做出可口美味的肉骨茶。這也成為許多旅客在品嘗過肉骨茶後的必買手信呢!

那麼,肉骨茶應該要怎麼吃呢?當地人其實沒有任何時間和配料的局限。任何時候,早、午、晚餐都可以隨處找得到肉骨茶的蹤跡。配料上也是從白飯,油條到海鮮都可以搭配,絕對是一個百搭的平民佳肴!

肉骨茶不僅僅是一個美味佳肴,它的營養成分也是不遑多讓。
肉骨茶里的主要食材 - 排骨,含有豐富蛋白質和胺基酸,能起到補鈣的作用。而熬制肉骨茶的中藥能提高免疫力,其中藥如枸杞有利於視力;大蒜、胡椒粒、八角和丁香溫中散寒,大蒜也可消食理氣;陳皮則溫中、健脾和化痰功效。

從最初的「窮人食物」,到現在的百姓特色美食,肉骨茶在新馬一帶的重要性已經無法取代。它的CP值高,美味與養生集為一體,品嘗過的老饕都不會忘記這一個味道。它不僅僅是一個「吃」的最佳選擇,也是許多當地業者賴以生存的可靠美食。一個足以代表新馬美食的肉骨茶,如果來到這裡而沒有品嘗過就不算來過,也會錯過人生中一個舌尖上的享受哦!
部分圖片源於網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