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呀,今天要給大家安利一個非常具有中國古典藝術美的個人展——「家近煙雨樓」。
這是中國當代藝術家王天德於新加坡「誰先覺畫廊」舉辦的個人展,本展共計展出17幅作品,如《棧道隱寺圖》、《石門銘》、《溪山尋坡圖》等香燙水墨畫,讓人好似置身於煙雨朦朧之中,真切地感受中國古典藝術之美。
「家近煙雨樓」
本次展取名為「家近煙雨樓」,剛至展館就能感受到非常濃郁的中國古典文化氛圍,展廳顏色非常素凈,牆上懸掛著王天德老師的香燙水墨作品,其中多為宣紙疊加製成,融合潑墨藝術,香燙藝術與碑拓藝術,畫作與文字結合,別有一番韻味。

展廳內景
其中,《棧道隱寺圖》拼接了原刻於陝西漢中石門東壁,北魏的一方摩崖石刻《石門銘》來反映新加坡建國之路的艱辛。
王天德老師在新加坡發現了一個有趣的現象,他感受到了新加坡人對宗教文化有很強的皈依感,於是他別出心裁,構思用新加坡寺廟的香灰組成一座小山的裝置,傳達山雖小卻是世界中心的概念。

《溪山尋坡圖》,圖片來源 :聯合早報
其作品非常精緻,煙燙的每一個細節都非常考究,稍不注意或許就會破整幅作品的意境,但作品最終呈現的效果幾乎是完美的。
如此便可推想其創作時一定是全神貫注,下手也是非常細緻,憑藉其超高的藝術造詣與平靜專注的狀態才讓這些富韻味的作品與大家見面。

展覽作品
本次展覽取題「家近煙雨樓」,王天德2017年在煙雨路上的廣東美術館舉辦個展,而乾隆下江南也到過浙江嘉興煙雨樓。
自古浙江嘉興與蘇州、上海松江是文人墨客遊歷的生活與創作環境。當下冠病疫情暴發,不管城市還是鄉村,人們都深居簡出,恰似置身迷離朦朧之中的煙雨樓台,「家近煙雨樓」既是對東方古典文史的傳承,亦是對當下社會狀態的詩意表達。

展覽作品
關於王天德
畢業於中國美術學院(原浙江美院)中國畫系、書法系,獲博士學位的王天德,現任復旦大學教授。

作者介紹
他經歷八五新潮運動,早在1990年代便以圓形構圖打破傳統山水格局,1996年從平面出走,創作《水墨菜單》《水墨靈柩》等當代佳作。

王天德,圖片來源:大公報
曾在世界各地多個重要博物館、畫廊及機構舉辦個展及群展的王天德,作品被大都會藝術博物館、香港藝術館、大英博物館、中國美術館等永久收藏。

個展信息
時間:2020.11.13-2020.11.28
周一至周五:10:00-19:00 /周六:11:00-18:00
地點:50 Cuscaden Rd HPL House #01-01 S249724
本展完全免費,感興趣的小夥伴可以找時間去到展廳欣賞,享受中國古典藝術的魅力。
本文未顯示來源圖片均為小編提供
參考文獻:
《王天德在新加坡首展 香燙水墨融古對話》聯合早報,黃向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