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加坡訊)《水獺寶寶救爸爸》10周年再版,陳之財兒童環保繪作被中國《人民日報》、騰訊新聞、CCTV、搜狐新聞相繼報道。
《新明日報》報道指出,早在2011年,陳之財已以水獺作為主題,為新郵政設計水獺郵票兼代言。
作為唯有3種語言,即華語、英語及越南語的繪作,《水獺寶寶救爸爸》在邁入10周年時推出精裝版。

陳之財創作的繪本《水獺寶寶救爸爸》。(新明日報提供)
消息上網後,引來中國《人民日報》、騰訊新聞、中央電視台、搜狐新聞相繼給力報道,令陳之財又驚又喜。
除了《水獺》,之財推出13本兒童繪作《我的小紅點》,合共14本。他今年初才接受中國《亞洲經濟報》訪問,網上流傳得很廣。

陳之財創作的繪本《水獺寶寶救爸爸》。(新明日報提供)
本地姜受到中國媒體青睞,記者好奇,這是否與之財的演員身份有關?
「相信這也是原因之一,雖然沒再演戲20多年,中國觀眾卻依然能記得我。」
社媒本不活躍的之財今年開了小紅書帳號,驚喜發現數十年前參演過的本地劇如《烈焰焚情》《浮沉》《出人頭地》等至今仍為中國粉絲津津樂道。
「讀到他們的留言,真令我有一股暖流湧上心頭,非常感動。」
已是30多年前的戲,中國網友勾起他與他們之間的青春回憶殺。
陳之財憶述,與中國早結下淵源,除了電視劇流通中國,他曾在中國推出過4張專輯,受邀出席活動時,有粉絲當他的面哼唱《烈焰焚情》歌曲,令他笑不攏口。
暌違熒幕已那麼多年,會否為回饋長情粉絲,復出再拍戲?
對此他答得爽快:「絕對有可能,有好劇本、好製作,我會樂意參與演出!」
然而,轉當兒童繪本創作人的陳之財即使重作馮婦,也有他的顧慮。
「多年前的作品被記得,是拜好劇本所賜,再復出的話,不希望拍的戲會嚇壞小朋友,破壞之前建立的形象。」
不過,陳之財計劃在年底推出水獺為主角的兒童舞台劇,這也是他將面對的新挑戰。
汶川大地震曾去協助賑災,陳之財笑言想要尋找當年的小孩!
陳之財仍記得,汶川大地震時,他曾飛到當地賑災一星期。
「我當時在災區抱起一個嬰兒,他撒了一堆『黃金』在我手上。」
事隔多年,當年的嬰兒估計已是十七八歲的少年。
「如今網絡那麼發達,未知能否再找到當年災區小孩的蹤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