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學者埋頭論證獅城歷史有多長,探討本土文化特色的同時,島國已成另一類經典——前瞻與秩序的城市規劃,高密度與綠色建築設計,吸引越來越多的人到新加坡考察。偶爾應邀為一些研學團講講城市規劃與設計,感觸良多,這樣的專業課題已成為校外教育與旅遊考察的重要組成部分。

小島大規劃
對於一般人而言,旅遊要麼是參團跟著導遊走,要麼是拿著搜羅來的資料自由行,到知名景點打卡參觀。這種點狀的旅行經驗,很難形成宏觀整體的城市概念,也很少有機會了解一座城市是如何規劃發展的。

新加坡中央區
在新加坡這樣的城邦國家,旅遊可以有全然不同的體驗,請一定去都市重建局(Urban Redevelopment Authority)的城市展覽館(City Gallery)看看。

都市重建局

入口書店

出售都市重建局出版物
18年前來到獅城,由於所學專業的關係,初來乍到便被推薦參觀城市展覽館,記憶猶新的是那兩個大比例的城市模型,規模宏大,形體精準,令人震撼,想必與我一樣震撼的,還有許許多多來新加坡考察的政府官員們。
幾年後去中國訪學,發現各地紛紛建起城市展覽館,裡面一定有個巨大的城市模型,當地朋友不無自豪地說:「不比你們新加坡的差吧?」或者說:「比你們的更大、更好吧?」

1:5000的城市模型

1:400的中央區模型
經過八個月的整修,今年3月重新開放的城市展覽館,城市模型依然,展示的卻不僅僅是島國54年的建設成就,這裡成了城市規劃與設計的教育中心,讓人再度感受震撼。

2019總體規劃初稿公開展覽
在很多人眼裡,城市規劃與設計是高端專業的工作,沒有經過多年的大學教育,是無法理解相關的知識。然而,城市規劃與設計又是與國民生活息息相關的,人們生活在城市空間裡,歷史留存的、現在經歷的、未來面對的種種問題,正是規劃與設計專業所需要解決的課題,而新的城市觀念需要普及,只有民眾接受了,才能實施到位,這是公民社會發展的必然。

大學前院校的城市工作坊成果
新的城市展覽館布展,保留了傳統的模型與圖片展示,增加了許多高科技互動模式,讓人了解島國有限資源下的發展挑戰,將新加坡城市規劃與設計上的一些成果,以生動有趣、簡明易懂的方式加以介紹,讓我這在大學教了多年城市設計原理的人雀躍不已,真是極好的校外講堂。

「我們如何參與」展板

建設成就展板

歷年概念規劃展區

歷史地圖展區

模型製作區

建築體量模型

多樣的互動展示區
略為遺憾的是,作為新加坡的工作語言,英文是城市展覽館的唯一用語,限制了華語參訪人員的利用。雖然展覽針對的是本國民眾,殊不知聲名已在外,越來越吸引外國遊客。正值暑期,館裡有不少組團來參觀的中國孩子,晃蕩一圈後不得要領,便圍坐著刷手機吹空調。若是能結合他們訪問過的地點講解,相信能更好地體會島國的歷史、文化與發展。

前來參觀的中國團體
就在城市展覽館對面的麥士威熟食中心,穿過明亮的赤道陽光,進入橙色鋼構架搭起的空間,吊扇搖晃著吹散暑氣、一家家售賣本地美食的攤位、安哥們用方言聊著天、打工仔提著塑料袋裝咖啡走過。。。規劃與設計其實源自生活,你我都在參與城市空間的塑造。

麥士威熟食中心

從都市重建局望見麥士威熟食中心、佛牙寺

都市重建局周圍城區豐富的層次
【編後語】
原文題為
「城市展覽館」
刊登於《聯合早報》
2019年7月20日「自在言」專欄

相關文章:
ON-LABO紀事:2019年7月10日蘇州大學建築學院新加坡考察講座

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南洋店屋與華南騎樓

